《只有芸知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2020-12-22 青年幻覺

2018年,小崔憑藉一己之力撬動了大半個電影圈的商業版圖,華誼兄弟被一紙合同搞得喘不上氣。曾經手握一眾明星的華誼眼看著一批批藝人或自己開張或者轉到他人麾下,而範冰冰更是從此銷聲匿跡。

2019年天有不測風雲,華誼在管虎身上孤注一擲的電影《八佰》遇冷,而馮小剛年度出手《只有芸知道》四天過億反響平平,未免讓人唏噓。

當年親手打造了國產電影賀歲檔奇蹟的馮褲子為何失去了號召力?沒了笑點平淡無奇的《只有芸知道》再也不能博得我們喜歡了嗎?

事實上,1958年出生的馮小剛如今也已經年過花甲了,那個生龍活虎、離經叛道、江湖人稱小鋼炮的馮褲子似乎已經戾氣褪去。

這一次,《只有芸知道》讓我們潸然淚下。

隋東風與羅芸相識於紐西蘭,一個風景如畫的國家。對異國他鄉的偏愛在馮小剛的愛情電影裡早已屢見不鮮。

《北京人在紐約》《永失我愛》《非誠勿擾》,大概是覺得愛情太難了把,馮小剛總是把自己編織的純真愛情放在了異國他鄉,讓人看起來覺得如夢如幻。芸知道裡紐西蘭的美好風光甚至超過了非誠勿擾裡的北海道。

曾經貧嘴的葛優如今被深情款款的黃軒代替,猜忌懷疑的愛情設定被取消,留下的都是相依為命至死不渝。甚至當我們發現了羅芸想要看見極光的想法都覺得這太不像馮小剛了。年輕人的愛情怎麼會讓馮小剛如此鍾情?

徐帆在電影中屢屢起到點睛之筆。「半路上留下來的那個人,苦啊。」一句話不僅感動了馮小剛,更讓觀眾看起來覺得揪心。

人老了就應該做減法了吧。

19年茅盾文學獎評選,九十歲高齡的徐懷中老人憑藉《牽風記》成功入選。一部短短十幾萬字的小說,一段隱去了戰爭背景的悽美愛情,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女子,人們說老年的徐懷中是在靠做減法來寫小說。

這話同樣適用於馮小剛,依靠做減法來拍電影,這大概就是《只有芸知道》吧。

死生契闊隱藏在了如夢如幻的紐西蘭自然風光之中,無論是小狗blue死去還是羅芸因病離開,都讓我們覺得惋惜。馮小剛緩緩的講述了這一段故事,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泣不成聲。

我們為什麼會被馮小剛感動?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是天災面前人類的無能為力,《1942》展示的是國難當頭生命的脆弱渺小,《非誠勿擾》讓我們看見了新時代青年男女的愛而不得,《芳華》記錄的是一代人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

感動來源於對生命的體恤,來源於對回憶的珍惜,來源於紛繁生活背後那一份難得的真情。

當隋東風與羅芸在病床之上相擁,當隋東風終於等到鯨魚出現撒下羅芸的骨灰,當隋東風得知羅芸隱藏了自己的病情之後那份難過和感激,這一切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了我們的淚腺。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掠去世間的浮沉,希望我們都能保持內心的感動。

相關焦點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之《擊鼓》賞析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我對此詩的翻譯和理解:戰鼓聲聲,鼓舞了士兵們奮勇操練,(人們)在挖城外漕溝的土,(加固城牆),只有我獨自南行。跟著(主將)孫子仲,調停了陳、宋兩國的(敵對關係),然而,不讓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於是,人在哪裡?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初並不是愛情詩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詩經.邶風.擊鼓》詩文漫解:鼓聲鐺鐺,兵士踴躍,修路築城,我從軍南行。跟著公孫大人,平定陳國與宋國的紛爭。不讓我回家,我憂心忡忡。
  • 你知道《詩經》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正意思嗎?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其出自《詩經》裡的《擊鼓》,人們總在形容愛情的時候喜歡用這兩句詩,但這幾句詩的真正意思你真的知道嗎?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中「契闊」什麼意思?詩詞大會不少人答錯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本來是形容戰友之間的感情深厚的,但是後來逐漸改變,有時候也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在第五季詩詞大會中就出現了這樣的一道題目,問的是"契闊"的意思。這道題不僅讓很多人答錯,題目中的這句話還為新的主持人龍洋惹來了不少爭議,這是為什呢?
  • 螞蟻莊園契闊是什麼意思 螞蟻莊園2月18日答案
    詩經有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其中「契闊」是什麼意思?這是螞蟻莊園2月18日提出的問題,如果答對就能領取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作為獎勵。這次的問題難度比較高,很多人都不清楚具體的答案吧,外面就是螞蟻莊園2月18日的答案了。
  • 告訴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底是什麼意思
    常見人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形容生死不渝的愛情,《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通過對「子」字及先秦時代背景的考證,推斷「執子之手」應為男子之間的約定,形容生死不渝的愛情實為曲解。 詩文出處:《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為何有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首友情詩?上句已經交代了?
    總而言之,從這段話被創作出來後,讀者誦者們就常將其和愛情聯繫起來,不過「執子之手」真的是在說愛情的嗎?有學者就認為,這是一首友情詩,為什麼呢?這要從詩句的出處說起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語出《詩經·國風·邶風·擊鼓》,它在詩中的原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薦讀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是這個意思……
    2、異地戀時,下面哪句詩能正確表達對ta的思念之情?A、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7、關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幾句詩,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這是愛情。「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出自晏殊的《玉樓春·春恨》,寫的是思婦閨怨之情。A王維的《相思》和B陸凱的《贈範曄》都是寫給好友的哦,C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寫風景的。2、 正確答案:A。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兄弟情?一直以為是愛情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契闊,與子成說」這句話呢出自於《詩經》邶風擊鼓篇。其實講的並非是愛情,而是戰爭中的友情與思鄉之情,是一種對戰爭的埋怨與憎恨。埋怨戰爭將自己幸福一步步的奪走,甚至還要為之貢獻生命。埋怨幸福的生活與期望,因戰爭的深入一點點破滅,厭戰情緒越來越深!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非表示愛情?為何千年前的詩句會被誤解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戰場上的兩個士兵互相承諾,一起奔赴戰場死戰不休。兩人一起衝向戰場之後,沒想到竟然會是自己的兄弟戰死但自己去回來了,最後只能感嘆自己沒有遵守承諾。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戰場上的軍士們已經蓄勢待發,眼看敵軍已經到了戰場上,所有的人都勇烈的投入到戰鬥裡。局勢越來越危機,自己卻又沒有地方可以回歸。自己的戰馬已經跑丟了,想要去找尋自己的戰馬時,發現它已經跑到了樹林之中。想要重新回到戰場上,與自己的同袍一起定下約定。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還在用這句詩表白?其實這是男人之間的誓約
    「死生契闊,與之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中十分經典的一句,也是戀人之間常常借用來,表達內心、承諾誓言的常用詩句。這句詩非常優美,音韻和諧,樸實自然,又似乎蘊含著情比金堅的愛意,但是,這句詩其實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約定。
  • 《詩經》大豫之美之邶風一生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上一次我們說到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的就是河南洛陽黃河邊青年男女戀愛的故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此句出資《詩經-邶風-擊鼓》!而邶 bèi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就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東南!就是這一帶的詩歌!《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並非愛情誓言,而是戰友之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誓言。人生中,男女兩人走到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由青春年少到白髮滿頭,不離不棄,攜手同老,這不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故事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上一句其實更加感人,多數人都不知道
    然而我們平時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時,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十分的開心,而多數人這時候都喜歡說上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但是裡面卻包含了自己的情感,而這是多少人想要卻又得不到的,世界上真心相愛的人那麼多,但是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分手的也很多。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說的是這個意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人盡皆知,被廣泛用於男女之情。其實這首詩,最開始是有爭議的,很多學者認為這句話並不是指愛情而是指戰友之情。這句話出自於《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不過是戰爭下的犧牲品
    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傳誦古今。無論是在影視文學作品中,還是生活中的情侶間,這一句情話的分量當真是無可比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中的《國風·邶風·擊鼓》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從全詩看,這是一首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詩,感情真摯而細膩。訓練場上,擊鼓聲震震環繞耳旁,身邊的將士們在勤加操練著兵器。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爭論了2000年,它的真實意思其實不是愛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前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詩經》裡的句子,代表著美好的承諾。可是它的上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只「契闊」二字,眾名家便有五六種不同的解釋,哪一種聽起來更合理呢?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首出自《邶風》。詩的本事,有好幾種說法,一種是說,衛國的公子州籲,是衛莊公的兒子,從小喜歡打打殺殺,又不缺蛋白質,把身體練得壯壯的,他老爸衛莊公很喜歡。可是他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為什麼?因為他是妾生的,連他的母親叫什麼名字,史官都忘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