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般孩子三歲左右,家長都會選擇將其送幼兒園。
一是起到託管的作用,不耽誤一家人白天的正常工作;二是讓孩子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及社交禮儀,同時也算是提前融入社會,為以後上小學做準備。
大多數幼兒園也會盡到自己的職責,講解一些基本知識,還會組織各種小活動,儘量培養孩子的能力。
比如最常見的作業,就是讓孩子帶些簡單的東西來學校觀察,或者與家長一起做簡單的手工等。
但孩子畢竟年齡還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就可能把老師的話傳錯,導致家長也產生錯誤理解,最終發生一系列尷尬事。
01幼兒園作業傳錯話系列:那些年孩子帶錯的東西
1)帶多肉帶成了「很多肉」
幼兒園要求孩子們明天帶一盆多肉來,大家一起觀察這種盆栽有什麼特點,以及大家帶的各有什麼不同。
沒成想有個孩子回家對家長說:老師明天讓帶很多肉去,聽完此話家長也是一臉懵,想著難道明天幼兒園要教炒菜?
但她也沒多想,便去市場選了塊又大又瘦的肉回來,心想孩子們都不喜歡吃肥肉,這塊瘦肉肯定最受歡迎。
於是,第二天幼兒園裡就出現了下面這一幕,每個人都帶了份多肉盆栽,唯獨這個小朋友帶了一大塊「五花肉」,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了。
2)帶一條「魚」
老師本打算讓孩子們觀察小魚是如何遊泳的,於是說「明天都帶一條魚來」,說完還補充了一句:記得帶個盆,以免魚渴死了。
多數孩子都聽懂了,帶了個小魚缸,裡面放著小金魚。然而,這個孩子就不走尋常路,他帶了一個比臉還大的不鏽鋼盆,裡邊是一條大鯉魚。
當時不少網友看到都調侃:估計這位家長是個廚子,也難為家裡能找到這麼大的盆。
3)帶水壺
這是去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由於幼兒園學生感冒頻發,學校要求孩子把自己平時喝水的水壺帶來,避免交叉感染。
於是,大家就都帶來了各自的水壺,儘管款式不一樣,但基本也都差不多。
然而,某個小朋友卻帶來了個這……確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個水壺,但拿它喝水是不是有些困難呢?
02分析
其實在幼兒園裡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不僅讓老師們無奈捧腹,也讓家長尷尬不已。但不管怎麼說,孩子的傳話能力也是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同樣需要被鍛鍊。
隨著這些年通訊發達,老師們都建起了群聊,有事情在群裡一通知,家長們馬上就可以了解到,這樣的烏龍事件也變得越來越少了。
但從另一方面講,有些家長對孩子也是不夠重視,就比如老師讓孩子帶塊肉去幼兒園,家長要是認真想的話肯定會覺得蹊蹺,自然會給老師打個電話核實一下。
03家長們的小Tips
1)與老師積極溝通
雖然家長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了,但並不表示自己可以全部放手。
首先,幼兒園裡一個老師要對應多個學生,並不能及時觀察到每個孩子的需求。
其次,不管怎麼說,家長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幼兒園終究只是起到一個輔導的作用,父母才真正是榜樣。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與幼兒園老師取得溝通,了解孩子的各種情況,這樣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2)鍛鍊孩子的理解及表達能力
雖然現在老師與家長溝通變得更加便捷了,但讓孩子在中間正確傳話,也是一種能力。
因此,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能清楚地跟父母表達出老師的本意,也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總之,孩子要想成長肯定得先經歷,家長一定要參與進來,發現孩子犯錯及時給出正確引導,做好人生導師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