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英,玉林市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常委,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玉林戰區」的市級防疫工作組副組長、專家組成員、中醫抗疫隊伍的「領頭羊」。
自從1月21日,吹響阻擊疫情的號角後,她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心撲在抗擊疫情上。同時還帶領玉林市中醫醫院,在全市率先開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網上諮詢」功能,緩解群眾對「新冠肺炎」焦慮;充分發揮中醫優勢,組織中醫專家團隊及時研發中醫藥預防處方,第一時間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線。通過種種舉措,築牢防控「長城」,為守護玉林百姓生命健康安全作出卓有成效的貢獻。
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抗疫
疫情爆發初期,一天一個變,而且傳染性極強,所有人包括醫護人員都在慌。黃春英作為一名醫院的院長,同時兼市級防疫工作組副組長、專家組成員,既是組織者,也是抗疫情的主力,面對這樣的席捲全國的突發疫情,心裡壓力是無比巨大的。
但作為醫院主心骨,黃春英持續堅守在第一線,早在1月22日,就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以及院級防控專家組、救治專家組、物資保障組,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防控預案》,進行醫院抗疫工作全面布置,做到了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
其中,快速啟動發熱門診、三級防護,最先在醫院入口架設體溫檢測防線,前瞻性運用CT排查「新冠肺炎」、組建本院專家群在線會診、不放過任何可疑之處排查制,並根據疫情的發展,不斷調整完善發熱門診布局流程,反覆優化體溫監測預檢分診流程等,……一個個有效的防護舉措,讓全院職工備受鼓舞,面對疫情已經從惶恐不安過渡到泰然淡定。雖然非定點收治單位,但發熱門診日平均收治30多例發熱病人,在排查疑似患者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並逐漸進入籌備 「反攻」狀態,得到了各級部門以及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然而很多職工所不知的是,她是院長,是醫院1000職工的「大家長」,但同時她也是孩子的母親,這個春節疫情來襲,舍小家顧大家,把小孩交給兩位老人,她和丈夫兩人都奮戰在抗疫一線。
最先開通「新冠肺炎」在線諮詢,消除群眾恐懼
疫情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一名醫生,黃春英注意到大多數市民的恐懼:疫情迅速發展導致市民對自身的擔憂,因為症狀類似,大量感冒患者擔心自己患病,紛紛跑來醫院排隊檢查,不僅加劇醫務人員工作量,患者排隊時間變漫長,增加了交叉感染風險。她迅速提出充分發揮本院網際網路+醫療的優勢,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手段,醫生在線解答,緩解群眾對「新冠肺炎」焦慮。
方案迅速落實,1月24號,玉林市中醫醫院在全市率先開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線諮詢」功能,該功能免費向群眾開放,醫院組織了30多位自發熱門診、急診科、呼吸病科及其他相關科室的專家,提供諮詢、義診、引導、心理安撫等專業的遠程指導,讓群眾足不出門即可在線諮詢有關知識,有效避免和減少交叉感染風險。肺炎專問平臺開通以來: 1月24日——2月13日,線上諮詢累計服務達到1736人次,
群眾通過平臺得到專業的解惑和指導,極大緩解了群眾恐慌情緒,減少醫院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群眾滿意度高,好評率達100%。此項舉措不僅得市委市領導的高度讚賞,還得到玉林電視臺、玉林日報、玉林晚報、玉林新聞網等市級媒體的大力報導,並獲得廣西新聞的播報。
發揮中醫優勢, 擬定新冠肺炎處方
作為一名中醫人,從疫情一開始,黃春英就開始關注疫區反饋回來的各種病案,苦苦思索如何發揮中醫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
2月1日,緊急組織本院的廣西名中醫、玉林市名中醫、玉林名醫等專家,依據國家衛健委和國內相關專家判斷,結合我市已經發病病人的病案。按照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原則,以經典名方為基礎,經反覆討論最終擬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的中醫藥預防處方,做成 「清瘟保康茶」和「 扶正清瘟飲」,第一時間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線,並從2月4日起,面向群眾開放。500名一線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重視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關鍵作用。
除此,雖然本院的藥物非常緊缺,但藥物生產出來的第二天,黃春英立即組織人員,前往玉州區政府、交警直屬一大隊執勤點、市環衛處、市消防支隊,給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交警、環衛工人、消防員,合計捐贈了清瘟保康茶5000份,以及「銀翹風熱感冒顆粒」600小袋。第一時間將藥物送到了奮戰在一線的人員手中,用行動踐行,讓一線人員多一份健康保障,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打好防疫戰。
目前兩種院內製劑備受廣大群眾歡迎,為全力抵禦「新冠肺炎」、守住玉林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2月4日,「清瘟保康茶」和「 扶正清瘟飲」共面向群眾投放了11000包(支),受益群眾預計逾25萬人。
從廣西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全市進入抗疫阻擊戰至今,已經24天,黃春英帶領玉林市中醫醫院「戰隊」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使命,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健康之路。下步將帶領醫院繼續用堅強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術,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堅守崗位、不畏艱險、同舟共濟,與全國人民一道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陶繼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