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於凡諾
一
震驚,歷時五年,花7.1億元建成的學校現在又在火速開拆?
令人犯疑,
如果修建錯了,拆了豈不是錯上加錯?
如果是對的,為什麼要拆?
而且,
價值不菲,這麼多錢的建築,說拆,一句話就拆了?
這難道不令人恐懼嗎?
還有,
這拆除的錢還是國家出嗎?
二
事實上,
近日,這所耗資7.1億元的陝西商洛市某中學新校區,儘管一經亮相旋即掀起了輿論的極大關注。
但據該縣縣長稱,該中學項目是為了徹底解決城區學校大班制問題,採用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進行的投融資項目,項目的立項和籌資方式均符合政策規定,所有的手續都是齊全的。
另據該縣委一位幹部介紹,之所以要將校園建設為仿唐式建築風格,是由於當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
還有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該中學共有24棟主體建築,計劃容納120個教學班,約6000名學生,將極大改善山區教學條件。學校由原xx中學、xx二中等合併而成,所以面積比較大,從長遠看是可行的。
此外,學校附近的村民也普遍支持修建學校,認為這是利於當地長遠發展的大事。
本來,一個地方能夠大力興辦學校,努力提升軟硬體水平,實行教育優先發展,甚至把學校建得漂亮一點,這是好事情。
何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已經是共識。
然而,我們害怕的是任何事情似乎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限度。
畢竟,做事不能違背常識。
因為在人們心裡,一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人們就會覺得這不正常,輕則令人起疑,重則引發不滿和抗議。
首先,7.1億元已經約相當於該縣四年財政收入總和。
該縣作為一個剛剛脫貧的貧困縣,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僅為1.78億元。僅僅為了這所中學的7.1億元,該縣除了要連續12年每年償還5337萬元貸款,還欠下約2億元。如此沉重的財政負擔,非常刺眼。
從報導的數百名務工人員反映三年工資未結清遭遇踢皮球一事即可略見一斑。
其次,關於這所學校。
1、有削山而建的假山瀑布群,長約50米、落差15米左右。
2、有涼亭,假山、水車、棧道、水景、石拱橋等。
3、有4層噴泉鯉魚跳龍門水景,16尊石刻鯉魚。
4、有高大威猛的仿古牌坊式大門,有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石砌欄杆,且校內建築全是仿唐式建築屋頂。
5、有三重簷攢尖頂,仿天壇祈年殿圖書館。
……
其中,那塊高約1.5米、長約8米的校訓大理石碑,是從西安拉來的。
此外,學校餐廳4樓有多個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的包間。部分校領導,辦公室面積明顯超出相關規定。
畢竟,人們最關注的焦點,
是
7.1億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監管是否合規合法?
這裡邊究竟有沒有貓膩?
其他,至於是不是譁眾取寵?是不是面子形象工程?
以及校園內許多與教學無關的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這些都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即究竟修建的標準是什麼?國家審核驗收的標準是什麼?
有沒有下限?
有沒有上限?
與教學無關設施的標準又是什麼?又如何把控和實操?
這個或需要專家結合當地實情進行仔細評判。
三
不過,最為詭異的是,這事情傳出,不知道為什麼,該中學建成的設施又被火速拆除?
令人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已全部竣工並通過驗收,在即將投入使用之際,此時又開拆。
這難道不是聽憑國家的錢在流失麼?
建了那麼久,花費那麼多,
民眾的心滴血?
「政府花了那麼多錢建這麼好的學校,現在又要拆,太可惜了。」
這是不是瞎折騰?
記得若干年前,在與朋友討論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根源時,有人就指出,
「不大搞建築,怎麼迅速改變當地面貌?怎麼有政績,怎麼創收?」
難道這才是病根麼?
痛心!
歷時五年,7.1億也已經花了,
然後一見不妙,一聲令下又開拆一些,這不是認為硬生生破壞最初的規劃設計論證嗎?
在無比痛心國家稅收民眾財產流失的同時,
也希望建立健全一條責任措施,
今後,凡是那些惡意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的責任人應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至少,拆除的損失不應該再由國家負擔了!是時候應該某些個人掏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