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家李敖在文化圈裡,是出了名的毒舌。
有一次,在一個香港的書展上,李敖就曾犀利地說:「臺灣在不停出爛書,包括龍應臺的爛書,所以請買李敖的書。」
原來那時候,龍應臺出了一本書,叫《大江大海1949》,裡面記載的是自己父親與官兵們鎮守雨花臺,並且與日軍血戰了4晝夜的事跡。
李敖知道後,專門出了一本書,叫《大江大河騙了你》,來諷刺痛罵龍應臺,還說龍應臺的文章是「用一張銀紙,包了一顆臭皮蛋」。
許多人都知道,林青霞與龍應臺是好閨蜜,那場香港書展上,李敖批評龍應臺的時候,林青霞剛好就在場。
李敖看到林青霞臉色不太好,於是就補了一句: 「林青霞出的可是好書,要買!」隨後發布會上,林青霞直言自己最喜歡的作家是季羨林。
有記者問她:「那你最討厭的作家又是誰呢?」林青霞趁機為好友仗義出頭: 「我討厭罵我朋友的作家。」明白人一聽都知道她是暗指李敖。
林青霞又補充說: 「寫二十幾萬字罵我朋友,我曉得他,他不會寫一本書罵我。」一下逗樂了全場。
林青霞這段話,不僅力挺了好友,而且委婉批評了李敖,再加上那句恭維的「他不會寫書罵我」,這3句話,讓李敖也不得不服服帖帖的賠笑。
其實李敖毒舌歸毒舌,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無腦噴。
李敖之所以罵龍應臺,是因為他太過堅守真理,不容他人稍微摻雜虛假。
為了辨別龍應臺的書中內容真假,他甚至從眾多民國時期報紙中,篩選信息,最後找到了一條有價值的:日軍進攻雨花臺,打到第三天,雨花臺就失陷了,第四天龍應臺的爸爸在和誰打仗?和鬼打啊?
有粉絲說,反正都是抗戰老兵,一樣是受人尊重的,何必分得那樣清楚。
李敖卻說:「我向來敬重抗戰老兵,但不是盲目同情,比起寬容,我更尊重歷史事實與真理。」
這種真實的背後,是李敖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博聞強記的能力。
每次寫書前,他總是要查閱大量資料,而且少有疑點的資料他都不用,力求將最真實,最完美的證據擺在讀者的面前,許多人對他的這種精神與能力也是嘆為觀止。
其實李敖對於日寇,也是恨得咬牙切齒。當初,身處臺灣的「慰安婦」們,公開控訴日本的暴行,日本人想給他們每人五十萬私下解決,李敖知道了,怒罵日本:「日本人無恥虛偽,我們民族的血淚不是你的臭錢可以收買的。」
最後李敖還自掏腰包,拿出三千萬,分給那些受害的國人,並對她們說:「這是我掙的錢,乾乾淨淨,咱們不吃嗟來之食!」
當時在場的人,無一不掩面痛哭。
兩年前,李敖去世的時候,演藝圈,文藝圈,政治界的許多人,都前去靈堂慰問,其中不乏一些他昔日的「仇敵」。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能跟這樣行事作風讓人敬仰的大師交手,也是一種緣分跟幸福吧。
許多人曾經恨他,但是又不得不承認他,敬仰他。
大師已經永遠離世,但是他的作品,卻成為經典,永遠地流傳了下來。
這本《北京法源寺》,是一本歷史兼小說類的讀物,以北京的法源寺為故事背景,講述一段風雲際會的晚清歷史。
在那段歷史中,中國人沉睡了太久,他們昏沉著,只有在弒食自己族人血肉的時候興奮,他們嘲笑為自己流血的人,麻木著,他們才是真正的悲哀。
但是其中,也總有人是清醒著的,他們的生命,縱然只是歷史長河裡一朵小小的浪花,卻激起無數中國人的心智。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始終有人擎著火炬,散布火種,光和熱就可以傳承,這可能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吧。
但是它也並不是單純的歷史小說,李敖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那場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剝離史書,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雖然那段歷史距今將近有100年,可是在字裡行間,我們仍能感受到先驅們澎湃的熱血,無畏的精神。
由於李敖先生本身有非常豐厚的國學功底,因此他的行文中,大氣磅礴,精彩紛呈,百折不回,讀來非常有韻味。他對中華民族的愛,從中也可見一斑,那種開闊的文採、壯麗的氣節是不能被抹殺的。
這本原價59元的書,現價僅需39.8元,不過是一頓飯錢,卻可以感受到李敖先生的智慧盛宴,實在是非常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