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晚報記者 龔小莞)煙燻食品滷味、米糕、烏梅甘草精緻甜點、擔仔麵、肉粽、杏仁豆腐丁、水果酥……光聽名字都讓人垂涎欲滴。這些最地道的臺南小吃,將出現在首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美食區,讓你大飽口福。
美食區設在文化藝術中心西廣場。此次臺南文化觀光處專門組織了16個展位的臺南美食前來參加文博會,幾乎囊括了最地道的臺南小吃。為了保證這些老字號的正宗,真正體現海峽兩岸的淵源,連這些美食的原材料都是原原本本從臺南運過來的,每一家小吃店都帶了幾百斤,經檢疫檢驗運到廈門。也可以說,這是在廈門第一次出現最正宗、最地道的臺灣美食。
除了臺南美食,閩南乃至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如北京烤鴨、四川風味小吃等也將集體亮相,有20個左右的展位。美食區內還有專門為市民設立的休息區。
文博會期間,美食展區旁將舉辦廈門和金門重量級藝術家參與的大地藝術雕塑展,展出的都是非常生動有趣、超過兩米高的大型雕塑作品。29日當天,同一區域內還將舉辦「80後靜陶藝比賽」,參加者是來自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集美大學藝術學院和德化陶瓷學院的學生們。市民可以一邊品味美食一邊欣賞藝術,其樂無窮。
【相關連結】
臺南小吃「百鍊成鋼」
300多年前,漳泉移民的飲食習慣在臺南生根發芽,融合日本佔領時期的東洋風味及光復後傳入的外省口味,經過數百年錘鍊,遵循古法,又能隨時代演繹不斷創新;加以物阜民豐、養殖漁業發達,不但內容豐富、素材多元,而且烹飪精巧、風味獨具,早已發展成獨特的飲食文化。港埠、廟口、戲院、菜市場,向來就是人潮匯聚的中心,更是早期小吃發展的據點,如位處臺江內海水陸要衝的水仙宮,至今廟前攤頭雲集,知名的度小月、安平蝦卷都是在此發跡。另有中國城、小北夜市等新式、規劃完善的市集。而零星的創始老店、經典招牌則散見民族路、天壇、東門圓環一帶,至今屹立不倒。度小月擔仔麵、再發號肉粽、石精臼府城蔡家米糕……這些在當地響噹噹的名號,都是傳承幾代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