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00:04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738
今天上午,2020長三角媒體總編溫州行暨「大建大美」攝影大賽正式開啟,應邀參與活動的媒體大咖都希望通過此行能遇見一個不一樣的溫州,破解「長三角南大門」的「溫州密碼」。
中國晚報攝影學會會長司馬小萌:
我是溫州「常客」
希望透過城建探尋城市「精氣神」
我雖然長期工作生活在北京,但近年來也算是溫州的「常客」了,先後來過兩次。
第一次是2016年,應晚報邀請,到溫州參加全國百家媒體「海上花園·大美洞頭」採訪暨攝影大賽;第二次是2018年到溫州參加第十四屆浙江(溫州)輕工產品暨2018國際時尚消費博覽會活動。兩次溫州行,都給我留下了美好印象,既見識了洞頭「太美的水,太美的島」,也見識了溫州蓬勃發展的一面。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身邊的許多媒體朋友也先後多次來溫,我想這充分表明了溫州是座活動不斷、精彩不斷的城市,發展後勁十足。
這次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再來溫州,看溫州的城市建設,我滿懷期待。因為城市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氣神」。昂揚有力的城市「精氣神」,會為溫州這座現代化城市融入長三角提供不竭動力。
此外,我覺得溫州在接軌龍頭、對標先進的同時,應避免亦步亦趨。溫州作為長三角「南大門」城市,應堅持「南大門」特色,在創新中尋求突破。
都市快報副總編林琳:
最美不過煙火氣
期待發現專屬溫州的「小美好」
老實說,我對溫州不是特別了解。因為每次都是因為工作到溫州,都只待了一兩天。
不過,我覺得近年來溫州交通有了明顯改善,溫州到杭州最快的高鐵只需2個多小時。未來杭溫高鐵開通後,兩地間的距離還將進一步縮短。但我剛參加工作時,一直覺得溫州是個很遠的地方,因為要坐那種晚上的大巴車,第二天才能到。
這次受邀前來,我對南塘夜市這個採訪點比較期待。因為一座城市最細微的美往往都藏在這座城市的煙火氣裡,這次我期待好好發現溫州這座城市的「小美好」。
這些「小美好」也應是溫州這座城市在融入長三角中的進程中所堅持和發揚的,因為它反映著一座城市的「內在」和「氣質」。另外,我今年寫了一本書叫《杭州有意思》,溫州有沒有意思?我也期待通過此行去發現。
另外,這次若有機會,我想品嘗下溫州當地不一樣的美食。據說溫州的餐飲文化很發達,我想溫州將這一品牌做大做強,也可吸引大量長三角遊客。
揚州晚報總編輯張志虹:
「明眸善睞」最溫州
溫州可打造更多「城市IP」
我對溫州的第一印象源於朱自清先生寫下的散文名篇《梅雨潭的綠》。朱自清恰好是揚州人,通過閱讀他筆下的梅雨潭,我對溫州有了「明眸善睞」的初印象,她就像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有著明亮而靈活的眼睛。
2015年,我來溫州晚報交流學習,是我第一次走近溫州。停留的時間雖不長,但我有幸結識了不少溫州人,了解到了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對溫州有了更深一層的印象,仿佛觸摸到了「明眸善睞」背後的溫州品格。
這次再訪溫州,我聽說溫州提出要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我覺得這個提法是十分精準且很有必要的。我也想進一步了解,因為這會是引領溫州駛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快車道」的一條捷徑。
要說建議,我想不妨從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說起。他的千古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為我們揚州做了最好的旅遊廣告。同樣,朱自清先生的《梅雨潭的綠》,也為溫州做了絕好的宣傳。
溫州在融入長三角的進程中,可通過挖掘、打造更多的「城市IP」,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地推介自己,並強化與長三角各旅遊城市間的資源共享。
常州晚報副總編蔣偉平:
我有一個溫州「老鐵」
這次想解密高質量發展新溫州
浙北常去,浙南的溫州卻從未到過,這次借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我總算是有機會和溫州「零距離」接觸了。但在平日工作生活中,「溫州」距我並不遠。一來在常州就有很多溫商,二來我有一個近三十年交情的「老鐵」也是溫州瑞安人,叫江波。
當年我倆結識時,我還是一名普通記者,他也剛到常州做眼鏡生意不久,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我們之間的交情也越來越深。我這次來之前還特意給他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我要到你的家鄉走走看看。」從他及眾多溫商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溫州人務實、愛交朋友、具有抱團精神的特點。
早前幾日,我本想通過此行見識下傳統的溫州,如以雁蕩山、楠溪江為代表的浙南山水早已名聲在外。但就在這一兩天,溫州晚報給我發了一些此行採訪點的材料,我仔細閱讀後改變了想法,因為我透過材料看見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溫州,一個可以和蘇南城市一起爭上遊的溫州,所以我現在更想通過此次參觀採訪,了解到一個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溫州。
在融入長三角上,我覺得溫州人早已「融」入長三角,乃至全國、全世界。接下來溫州可進一步拓寬「融」領域,在交通、醫療等方面也深度接軌長三角。
馬鞍山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副總編秦俊:
初到溫州盡「新鮮」
媒體系最佳「長三角鼓手」
這是我第一次來溫州,所以我很看重這次「初體驗」,因為一切都將是「新鮮」的。我想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所帶來的,未來會有更多像我一樣的人,首次到訪溫州。
不過,同在長三角,有時我也覺得「溫州就在我身邊」。因為有很多溫州人在馬鞍山投資興業,我當記者時就採訪過不少,他們給我留下了能吃苦、善經營的良好印象。
所以,在此行了解溫州城市「大建大美」的過程中,我也希望認識更多的溫州人,結識更多的溫州朋友。「溫州人」這張「金名片」,會進一步提升溫州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想媒體應是城市融入長三角的「最佳鼓手」。近年來,馬鞍山日報社圍繞「融入長三角,我們做了什麼」「融入長三角我們怎麼做」等話題,推出了《有『融』乃大》等全景式大型融媒體報導,在城市中營造出了濃鬱的長三角一體化氛圍。
這次應晚報之邀,參加2020長三角媒體總編溫州行暨「大建大美」攝影大賽,我想這也是你們在城市融入長三角中,積極發揮媒體作用的一次有力探索。
這種探索也帶給了我很多啟示,我們雙方在如何以媒體力量助力城市發展上可進一步交流、探討。
□晚報記者 李庭
實習生 鄭雅璐 姜磊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