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杭州·宜居天堂」,杭州已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6年首創的城市大腦,開啟了城市數字治理的新徵程,業已成為杭城靚麗的金字招牌,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杭州健康碼」、「親清在線」、企業復工復產數字平臺、「讀地雲」等,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對城市大腦給予充分肯定,並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最近,《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數字賦能治理城市展現出了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通過數字治理完全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更幸福一些。
2020年,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紛紛落戶浙大城市學院,如何更好地為現代城市治理、城市幸福研究賦能,成了學校關注的重要命題。
小寒之後的杭州,陽光明媚,寒意逼人,在浙大城市學院圖信報告廳裡卻暖意融融,星光璀璨。1月9日,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等在內的多位大咖在這裡匯聚,共同探討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交流城市大腦的創新意義。年度星光大課的主題為「城市會思考,生活更美好」,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瞭望周刊社、浙大城市學院共同主辦。
浙大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洪慶華,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杭州亞組委宣傳部部長許德清分別做課程導論,拉開大課序幕。
近年來,杭州提出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宏偉藍圖,而「城市大腦」無疑是助推杭城勇立潮頭的一面最亮眼的風帆。「城市大腦」的意義遠不止於技術本身,更重要的在於以人為本,支撐起了作為城市核心的人對於幸福的追求,從而開啟了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院長、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羅衛東的第一課《從城市大腦,到幸福城市》,以杭州市數字治堵的實踐為切入點,介紹了王堅院士開創城市大腦的經歷,徐徐展開「城市大腦」助力幸福治理、造福更多民眾的場景,並全面介紹了治城體系。城市大腦的基本思路,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實時分析,解決靠經驗、感覺和一般的調查研究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城市大腦助推杭州城市數位化治理探索的成績斐然。從「城市大腦」到幸福城市,城市將變得有更高的感知度,人民對於幸福生活將有更高的感知度,羅衛東期待在這個集體行動中,有更多同行者一起參與。
從城市大腦到幸福城市,是從城市治理較宏觀的角度來解讀探討,而落實到作為城市核心的個人,大腦的運作機制又是怎樣的呢?「大腦是自然界最奇妙的產物,也是最複雜的產物。」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浙大城市學院雙聘院士段樹民的主題演講《幸福腦》結合了他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實驗數據。幸福是什麼?是一種自我滿足,是一種狀態,是一種情緒和滿足感,因此,幸福是腦科學家可以研究的。過去對本能行為的研究,心理學家關注較多,而腦科學的手段應用得非常少,而如今,神經技術處於崛起的風口浪尖,科學家正在研究通過神經調控的方式控制腦內獎賞物質的釋放,從而讓人感到幸福和快樂。幫助更多的人們獲得「幸福腦」將不再是一個夢。
正是由千千萬萬個追求幸福的人構成了巨大的城市系統,「幸福腦」的故事將對城市大腦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帶來幫助和啟發。作為城市大腦最早的開拓者、實踐者以及見證者之一,杭州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傅衛權開講的主題是《杭州城市大腦的探索和實踐》。「判斷城市大腦的唯一標準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只有杭州的市民說城市大腦有用,城市大腦才有用。」傅衛權引用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的話,而這也是城市大腦建設的應有之義。做城市大腦是從做場景開始,就醫更舒心,停車更便捷,遊玩更歡暢……種種應用場景,都是為了便民,讓老百姓更舒心。數字駕駛艙是城市治理理念與治理經驗沉澱的地方,「親清在線」的理念是政府的誠意和企業百姓的誠信一次完美的握手,城市大腦浸透著城市管理者的治理理念,傅衛權說:「城市大腦的人,手裡拿的是一塊磚,在砌是一堵牆,心中裝的是一座城市!」
「美少女」「天才科學家」,32歲就獲得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的黎珍輝身上有眾多標籤,而她做的事情更讓人驚嘆——放棄了許多知名IT公司的高薪聘請,毅然選擇留在杭州,只是因為王堅院士提出的「城市大腦」概念觸發了她強烈的學術興趣。黎珍輝的主題為《「無處安放」的技術》,從事了多年的大數據分析工作,為什麼這些工作讓人覺得「無處安放」?她表示,因為做實驗的環境和真實的環境相差巨大,而這成為了技術應用於真實場景的一道鴻溝。「今天很多人其實總是想把AI技術來解這個城市的問題,但是沒有人真正的去想,城市的問題該怎麼去解?」黎珍輝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希望城市大腦的研究人員,以及浙大城市學院都能以問題為導向出發,通過技術的手段實現夢想,讓無處安放的技術,變成有的放矢的技術。
作為浙大城市學院城市大腦研究院首批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疇鏞與「城市大腦」淵源頗深,他從數字經濟賦能數字治理,數字治理支撐和撬動數字經濟,以城市大腦作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兩者融合創新等三方面闡釋主題——《城市數字治理與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的中國樣板》。他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數位化發展」的新要求,這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和有效路徑。如何通過數字治理構建生產關係,促進城市的經濟、城市的治理,讓城市生活更加有品質,讓人民享受美好的生活,這方面可以產生很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作為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的成員,他希望城市學院今後能更多推動這方面研究。
下午的延伸課程中,四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城市規劃、區塊鏈、數據賦能、幸福城市媒體參與等角度分享了真知灼見,更設有師生提問交流的「熱評一刻」環節,觀點碰撞、思維交鋒,思想火花散落成點點星光。
「我們做城市規劃研究的學者們,一般來說對於城市發展持更加保守的一些觀點。」浙江大學城鄉規劃理論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昊英指出,城市是一個複雜適應性系統,為了解決市場失靈和動態失靈的問題,是需要規劃的。規劃既可以創造出偉大而充滿活力的城市,也能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災難,甚至是毀滅。韓昊英認為,不應該用線性思維和自由化的方式來簡單地應對城市問題,應當審慎地繼承以往經驗,通過各種手段融入未來,藉助科學方法進行規劃,為城市帶來更大的福利和幸福,但我們永遠無法控制城市的發展和城市的未來。
中科院計算所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區塊鏈物聯網中心主任、中科物緣CEO焦臻楨指出,有了區塊鏈的技術,在很多新的領域裡,可能有一個分布式新型的基礎設施,我們不一定要拘泥於原來中心化的基礎設施。面對數據中心化、大數據「殺熟」、數據利用難、數據監管難等阻礙落地難題,區塊鏈能夠給城市數據管理帶來什麼好處?他說,首先是對數據可信化,比如政務公開、醫療管理等;其次是成為新型的計算平臺代替原來中心化的平臺,不再需要把數據匯聚到中心,從根本上避免洩露隱私。
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浙江數位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淵表示, 數字政府的發展是由於數字經濟倒逼政府轉型,是刀刃向內的改革,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整體自治。數字政府的建設則撬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並推動數字社會的發展,數字社會的發展又在助力數字政府的建設。他認為,數字經濟跟數字社會也是一種支撐和拉動的關係。只有正確、有效地處理好生產關係,才能釋放新的生產力的發展。在萬物互聯和融合服務的場景下面,浙江省用數位化改革來撬動各行各業的改革,是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全方位的變革。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副總編輯、中國幸福城市實驗室負責人王啟廣從「幸福」與「城市」兩個關鍵詞開始溯源與解讀,並和大家分享了去幸福城市調研的所見所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並列提出,這「三感」無論是獲得感和安全感最後落腳點還在於幸福。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從2007年開始如今已走過15個年頭,得到了各個城市越來越多的認可,王啟廣從居民收入、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測指數出發,多維度進行了解讀。下一步,幸福城市實驗室謀划走出中國,評選最具幸福感的亞洲城市,佔領軟實力話語權的制高點。
羅衛東在閉幕總結中表示,每位老師的主題都很新穎,這一天的大課從城市大腦到幸福城市的主線下來比較清晰。「城市大腦也好,區塊鏈也好,包括我們的經濟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城市數位化、數字城市化,最終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幸福。」對城市大腦和幸福城市的研究,是把「術」和「道」兩者真正地連在了一起。羅衛東感嘆道:「兩個研究院落戶浙大城市學院,可以同時在兩個平臺上發力,何其有幸!」城市大腦研究可以賦能幸福城市研究,幸福城市研究可以帶動城市大腦研究的方向,兩者良性的互動、綜合的優勢、交叉的優勢,由重大問題引領帶出來的動力將會越來越強勁。未來,學校將致力於做大研究平臺,進一步提升影響力、話語權和美譽度。
編輯 徐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