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字10萬」徵集將截止:甲骨文為啥難辨認?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從1899年被發現之初開始,無數學者就為破譯甲骨文殫精竭慮,但到目前為止,相對能夠確定含義的單字只有1500個左右。

  此前,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關注: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如今,徵集評選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日期也即將截止,許多人感嘆破譯難度之大、獎金之高。

  資料圖: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館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風。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那麼,甲骨文為啥會這麼難以辨認?

  甲骨文的發現之旅

  所謂甲骨文,是指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貴族在龜甲、獸骨等佔卜材料上記錄與佔卜有關事項的文字,也包括少數刻在甲骨上的記事文字。

  一般認為,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偶然間,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開始搜求甲骨。

  1903年,清末小說家劉鶚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錄《鐵雲藏龜》,並在該書自序中明確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1910年,羅振玉則在《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中指出,小屯甲骨「實為殷室王朝之遺物」。

  1928年秋,確定甲骨出土地點後,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先後主持下,一群考古人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據稱,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此外,鄭州二裡崗、山東濟南大辛莊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商代有字甲骨出土。

  為啥它們這麼難辨認?

  不過,甲骨文發現之初,學界對它們具體含義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解讀成果。1904年,孫詒讓著《契文舉例》考釋出甲骨文字185字。

  土方徵塗朱卜骨刻辭,商,長22.5釐米,寬19釐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國家博物館供圖

  上世紀三十年代,唐蘭成功考釋出「屯」、「秋」等74個字。四十年代,於省吾考釋出「氣」、「歲」等幾十個字詞。此後對於甲骨文的釋讀已頗為不易。

  經過學者們的努力,目前在已發現的5000個甲骨文單字中,經考釋能夠確認含義的甲骨文單字大約有1000多個。

  甲骨文為啥難辨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蔣玉斌表示,主要是因為時間久遠,文字的形態和使用情況發生不少變化,「我們對當時的語言文字狀況和歷史文化面貌了解還很不充分,現在發現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另外,甲骨文中異體字很多,一個字可能會有好幾種寫法。例如『孕』字就有好幾種寫法,腹中胎兒可以用寫得比較小的『人』表示,也可以用『子』表示。另一方面,不同形體間只有很細微的差別,卻可能是不同的字。」蔣玉斌舉例道。

  他說,這都會給釋讀帶來困難,「目前對甲骨文已識字數目的統計,因為統計方法、考釋意見不完全一致,所以會有不同。綜合考慮,認為已識字在1200個左右、不到單字總數?的說法可能比較合適。」

  破譯單字獎勵10萬

  2016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很快引發關注。

  圖片來源:中國文字博物館網站截圖

  在這份公告中,館方宣布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

  此外,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核後,可認定為承擔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

  據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介紹,經甲骨文釋讀專家委員會評審,入選首批徵集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共2項。

  其中,蔣玉斌提交的論證報告《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被評為一等獎;首都師範大學王子楊提交的論證報告《釋甲骨文中的「阱」字》,被評為二等獎。

  甲骨文關鍵字破譯意義何在?

  2019年5月,中國文字博物館又發布了《徵集評選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重申上述獎勵措施。而本次徵集成果截止的時間為2019年10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資料圖:武漢一高校教師採用甲骨文教學,圖為學生臨摹甲骨文的作業。王文 攝

  24日,中國文字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徵集工作即將截止,收到的稿件具體數量暫時還未統計,但應該不會太多,「畢竟甲骨文比較小眾。」

  對甲骨文的破譯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表示,一個甲骨文文字的考證,往往會牽涉到許多方面的問題,釋讀也是在前人基礎上論證出來的,甲骨文考證需要一代代學者努力。

  「雖然未識字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地名等,或者是出現次數很少的字。」蔣玉斌說,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常用的、對理解文辭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字詞,「這些關鍵字如果考釋出來,對研究文字、語言和歷史文化的作用就很大。」(記者上官雲)

相關焦點

  • 已發現的甲骨文僅2000字被釋讀 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破譯單字獎10萬
    「破譯未釋讀甲骨文,每字獎勵10萬元」——近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官網發布一則關於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懸賞公告」,稱為充分調動海內外甲骨文研究者的積極性、創造性,解決甲骨文釋讀目前面臨的瓶頸問題,推動甲骨文釋讀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面向海內外公開徵集優秀成果並予以獎勵。
  • 古文字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10萬獎金
    【古文字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10萬獎金】2016年10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一則「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獎勵計劃」公告:破譯出還沒有解讀過的甲骨文的,單字獎勵10萬元。自公告發布至今的三年多來,僅有一人成功,這個人就是蔣玉斌。
  • 甲骨文破譯單字獎勵10萬元;印度新婚夫婦廁所自拍可獲獎金
    甲骨文破譯單字獎勵10萬元據中新網,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依然十分有限。以認字為例,學者編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個,其中2000多字有人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識的破譯字僅1300多個,一大半字還不認識,只能放在字典的附錄中存疑待考。此前,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廣泛關注。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一大半字不認識,破譯一字10萬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7日電(上官雲 任思雨)圖上這些甲骨文,你都認識它們是什麼意思嗎?資料圖:武漢一高校教師採用甲骨文教學,圖為學生臨摹甲骨文的作業。王文 攝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依然十分有限,這些充滿趣味的字形背後,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
  • 「薦讀」破譯一個甲骨文就獎勵10萬元,試試不?
    同時,王懿榮開始對照典籍文獻,研究他的「發現」,推測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產物。他離世後,其收藏的千餘片甲骨由好友劉鶚收購。1903年,劉鶚將王懿榮和自己收集到的甲骨選拓1058片,編寫成《鐵雲藏龜》一書,這也是中國著錄甲骨文的第一部專著。
  • 甲骨文至今還沒有被識破?此人憑藉一個「蠢」字,獲10萬懸賞金
    1899年,晚清的官員,也是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出土於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這普遍被認為是第一次發現甲骨文。據學者統計,甲骨文一共出土了154600多片,除去中國所收藏的,還有將近三萬片甲骨文流失海外,這給我國破譯甲骨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甲骨文是一種象形文字,有稱為表意文字,單個字是很難破譯的。
  • 明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甲骨文大系》正編撰
    《合集》從1961年開始編纂,對95個收藏單位和44個私人收藏家的9萬多片甲骨進行鑑別、精選和拓印,然後匯合80多年來海內外公私藏家手中的甲骨傳世拓本、照片和摹本,進行選片、辨偽、校重、綴合和分期分類工作,編成《合集》13大冊,於1978至1982年間由中華書局出齊。與《合集》配套的《甲骨文合集釋文》(4冊)、《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3冊)直到1999年才出齊。
  • 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元,網友說難,繁體字還認不完呢
    一位遊客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甲骨文模板前用手機拍照。片刻,劉老師呵呵一笑講道,老先生你說的已經不是新聞了,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早在四年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就發出懸賞公告了,據說只有一位研究者獲得了十萬元的獎勵。甲骨文識別的難度真大,如果多認識幾個甲骨文字,那不等於多掙了幾百萬元!老者的感嘆吸引了一位遛狗的年輕人,年輕人大聲說道,認幾個字有什麼難度,這個錢好賺,豬、牛、狗、雞這些字我全認識,村子路邊就甲骨文十二生肖。
  • 甲骨文藏有什麼秘密?一個字價值10萬,幾乎無人能完全破譯
    這話確實沒說錯,外國人想學中文,那可謂是難之又難。想想中華漢字,連我們中國人都沒有完全弄懂,更別說一外國人了。你要是不信,就去看看甲骨文,你要是能認全,那可是真了不起了。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有人就打趣了:甲骨文發現都120周年了,中國還沒幾個能弄懂這些個文字的人!確實,人們對甲骨文理解非常有限,那麼這些有趣的字形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呢?
  • 漢字DNA大檢測——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他就是——甲骨文!那麼,甲骨文和我們今天書寫的漢字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呢?>數量:在迄今已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仍然有3000個左右的單字未獲識別載體:龜甲、獸骨風格類型:一是勁健雄渾型、二是秀麗輕巧型、三是工整規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豐腴古拙型
  • 破譯一個字獎10萬元!甲骨文被發現已120年 可還有一大半未破譯
    1928年秋,弄清甲骨出土地點後,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先後主持下,一群考古人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據稱,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資料圖: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館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風。
  • 甲骨文研究領域的四大學者
    甲骨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因其契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甲骨文出現在商朝,是目前能夠看到得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發現有一段傳奇,北京的金石學者王懿榮看病,在中藥鋪買來一味叫做「龍骨」的藥材,發現上面竟然有文字。由此,學術界展開了對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 認出1個字,獎勵10萬元!甲骨文,是如何被「讀」出來的?
    據記載,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現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計在13萬到15萬片之間,總共記載的字數達到4300餘個。但目前,甲骨文的釋讀仍處在瓶頸期,仍有一大半的字有待破解。只有破解文字,才能讀懂歷史。甲骨文釋讀不僅對中國學者,乃至對全世界古文學者都是極大的挑戰。
  • 鐵總:將刪除12306難辨認圖形驗證碼
    回應一:  圖形驗證碼模糊難辨認  北青報:最近,有網絡公司統計12306購票的圖形驗證碼正確識別率只有8%,一些網友表示圖片模糊,難辨認,為購票設置了障礙。事實真是如此嗎?  朱建生:今年3月16日,12306網站將字母驗證碼升級為圖形驗證碼。
  • 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徵集活動啟動 徵集截止日期10月15日
    原標題: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徵集活動啟動中國甘肅網10月1日訊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第八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將於2020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嘉峪關市舉辦,目前組委會以「記錄美好時代
  • 《全部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甲骨文學習攻略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也是我們書法愛好者最喜愛的書體之一;可很多書法愛好者苦於甲骨文的特殊性,想學而不敢學,怕鬧個能寫出卻認不出的尷尬場面。本文從其他渠道分享過來《甲骨文對照表》,給甲骨文的書法愛好者作個學習參考。同時給予三條學習識別甲骨文的4條建議。
  • 甲骨文輸入法取得突破 讓古文字復活
    新華社成都4月25日電(記者 吳曉穎)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但要在電腦上打出這種像「畫」一樣的字卻很難實現。劉志祥等人編制的甲骨文六位數字碼輸入法,讓甲骨文電腦輸入成為可能。他們編著的《甲骨文六位數字碼檢索字庫》一書,近日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發行。
  • 甲骨文與中華文明的傳承: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作者:李雪山(河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迄今已有120年。作為現存最早自成體系的漢字,甲骨文與漢晉木簡、敦煌文書、明清檔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的「四大發現」,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甲骨文出土於我國,為什麼保存最多的國家居然是加拿大?
    美女展示的甲骨文第一、甲骨文是何時被發現的,又是如何被發現的?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清朝最高學府的主管官員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害了瘧疾,醫生給他開的藥方上有一味藥叫「龍骨」,即一些大小不一的骨頭片。
  • 甲骨文:讓我們從記住一個字開始
    甲骨文的發現,不僅使得世界上最苛刻的文明質疑都無話可說,也大大增強了每個使用中文的當代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但是,在網絡化、碎片化傳播環境下,這種自豪尚未與現代漢語的使用水平、與文化力、與安陽聯接得更為緊密,進而產生明顯的社會價值和公共效益。那我們應該瞄準什麼目標?誰來完成這些工作?安陽應從中受益嗎?  文化遺產傳播方法,分為不同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