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破譯一個甲骨文就獎勵10萬元,試試不?

2020-12-19 人民日報

圖上這些甲骨文

你都認識它們是什麼意思嗎?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

卻依然十分有限

這些充滿趣味的字形背後

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

「一片甲骨驚天下」

甲骨文,又稱「契文」或「甲骨卜辭」,它的發現極具偶然性。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有個著名的金石學家病了。他叫王懿榮,也是當時的國子監祭酒。有個大夫就給他開了一劑藥方,需要用到一味叫「龍骨」的藥材。

王懿榮覺得這名字奇怪,便派人到藥店買回沒被搗碎的「龍骨」,意外發現上面有許多奇異的紋路。

土方徵塗朱卜骨刻辭,商,長22.5釐米,寬19釐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時,他擅長的專業立馬發揮了作用。經過觀察,王懿榮認為這些龍骨是年代久遠的獸骨遺留,上面的「畫紋符號」不同於青銅器上的銘文,於是便開始高價大量收購帶字的甲骨,甚至不惜為此散盡家財。

同時,王懿榮開始對照典籍文獻,研究他的「發現」,推測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產物。他離世後,其收藏的千餘片甲骨由好友劉鶚收購。1903年,劉鶚將王懿榮和自己收集到的甲骨選拓1058片,編寫成《鐵雲藏龜》一書,這也是中國著錄甲骨文的第一部專著。

從王懿榮起,劉鶚、王國維等一大批學者開始了對這些帶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他們憑藉深厚學識,不僅辨識出甲骨上的文字,還通過這些文字考證了史書中關於商朝的記載。

甲骨實物

甲骨文發現後,引來古董商等趨之若鶩的大量搜購。但是,這些非科學的發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況,導致所出甲骨的價值大損。

1928年秋,弄清甲骨出土地點後,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先後主持下,一群考古人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據稱,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

甲骨文珍品四方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此外,河南輝縣、鄭州二裡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還發現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還有一大半字不認識

很多人好奇,在這些看不懂的甲骨文裡,究竟記載了古人怎樣的秘密?

《說文解字》中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古人藉助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創作出文字:

例如「太陽」是圓的,「月」是缺的,因為樂器磬是石頭做的,所以「石頭」就是一個磬的形狀,又因為磬發出優美的聲音,古人就在磬中間加了一個耳朵和一個口,成就了聲音的「聲」。

《開講啦》視頻截圖

很多我們如今理解的漢字意義,在甲骨文的形狀中便能體會一二:

「得」字像手持貝,表明古代的「貝」為寶物或用作貨幣;「獲」為手持一隻鳥形,表示俘獲的「獲」;「監」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為鏡的習慣;「休」字像人在樹蔭下休息,所以古代「休」字有休息、止息和「蔭」的意思;「保」字像一個大人背著一個孩子,所以「保」字古代有「保護」和「依仗」兩個意思。

從已識別的甲骨文文字來看,它已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記錄了殷商時期祭祀祖先、農作物豐歉、天時氣象變化、戰爭勝負,乃至生育、疾病等社會和生活內容。

從20世紀初到現在,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們將甲骨文研究接續傳承,並讓這門古老的學問不斷推出新的成果。

但即便如此,甲骨文破譯之路依然無比漫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德寬教授說,雖然甲骨文研究已過百年,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搞清楚,一是認字,二是片數,三是斷代。

以認字為例,學者編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個,其中2000多字有人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識的破譯字僅1300多個,一大半字還不認識,只能放在字典的附錄中存疑待考。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廣泛關注。公告稱,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做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真可謂「一字千金」。今年5月,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徵集已經開始了,獎勵金額不變。

中國文字博物館公告

走向未來的甲骨文

無論如何,甲骨文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它也被認為是迄今可見最早成體系的漢字。

2017年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現在,甲骨文雖然古老,但卻並非身處「冷宮」。比如,甲骨文手機表情包在鬥圖圈一度很流行,還與「神馬、有木有」等網絡流行詞結合起來,很受歡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教授設計的「甲骨文表情包」系列。

到2019年,甲骨文發現已經120周年了。在接下來的日子,也仍將有無數學者為它的破譯而努力。

本期編輯:崔鵬、鄭薛飛騰

相關焦點

  • ...未破譯!甲骨文破譯單字獎勵10萬元;印度新婚夫婦廁所自拍可獲獎金
    2丨還有一大半未破譯!甲骨文破譯單字獎勵10萬元據中新網,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依然十分有限。以認字為例,學者編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個,其中2000多字有人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識的破譯字僅1300多個,一大半字還不認識,只能放在字典的附錄中存疑待考。
  • 認出一個字獎勵10萬!對破譯文字進行豐厚獎勵,卻仍有大半未破譯
    漢字是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到大的,也是我們的母語,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我們認識漢字的過程可以說是很痛苦的,想必很多人都忘不了小時候學習漢字的時候,被老師瘋狂罰抄寫的場景吧,我們認識的這些漢字都還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用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以前古代的人使用的字也是這樣的嗎
  • 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元,網友說難,繁體字還認不完呢
    (王建安 攝影)周末,隨同安陽一所高校的劉老師到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參觀大型銅雕《商魂》,在商頌廣場偶遇一位放風箏的老者,閒聊時這位老者故作神秘地對我們說道,快來看看這塊展板吧,認一個字就能得到十萬元的獎勵喲!隨著放風箏老者的手指方向,劉老師探身低頭在一塊兒殷墟文化宣傳板面前仔細觀看。
  • 認出1個字,獎勵10萬元!甲骨文,是如何被「讀」出來的?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120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難以企及的時間跨度,然而對三千多歲的甲骨文而言,不過彈指,歷久彌新。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一脈相承,綿延至今。
  • 古文字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10萬獎金
    【古文字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10萬獎金】2016年10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一則「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獎勵計劃」公告:破譯出還沒有解讀過的甲骨文的,單字獎勵10萬元。自公告發布至今的三年多來,僅有一人成功,這個人就是蔣玉斌。
  • 破譯一個字獎10萬元!甲骨文被發現已120年 可還有一大半未破譯
    這些被發現的甲骨文,將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還有一大半字不認識關於目前發現的甲骨數量,一說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現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計在13萬到15萬片之間;也有一說認為,目前海內外約有16萬片,共有單字4300多個。
  • 已發現的甲骨文僅2000字被釋讀 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破譯單字獎10萬
    「破譯未釋讀甲骨文,每字獎勵10萬元」——近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官網發布一則關於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懸賞公告」,稱為充分調動海內外甲骨文研究者的積極性、創造性,解決甲骨文釋讀目前面臨的瓶頸問題,推動甲骨文釋讀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面向海內外公開徵集優秀成果並予以獎勵。
  • 甲骨文至今還沒有被識破?此人憑藉一個「蠢」字,獲10萬懸賞金
    迄今為止,我國所收藏甲骨上的文字,約有4500多個,而解讀出來的甲骨文,僅僅2000多個。不到一半的破譯量,令人感受到了甲骨文破譯的艱難。近代以來,致力於破譯甲骨文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但甲骨文的破譯也逐漸到了瓶頸。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一大半字不認識,破譯一字10萬
    古人藉助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創作出文字:例如「太陽」是圓的,「月」是缺的,因為樂器磬是石頭做的,所以「石頭」就是一個磬的形狀,又因為磬發出優美的聲音,古人就在磬中間加了一個耳朵和一個口,成就了聲音的「聲」。
  • 「單字10萬」徵集將截止:甲骨文為啥難辨認?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從1899年被發現之初開始,無數學者就為破譯甲骨文殫精竭慮,但到目前為止,相對能夠確定含義的單字只有1500個左右。  此前,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關注: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
  • 甲骨文藏有什麼秘密?一個字價值10萬,幾乎無人能完全破譯
    你要是不信,就去看看甲骨文,你要是能認全,那可是真了不起了。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有人就打趣了:甲骨文發現都120周年了,中國還沒幾個能弄懂這些個文字的人!確實,人們對甲骨文理解非常有限,那麼這些有趣的字形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呢?甲骨文,有成「契文」或者「甲骨卜辭」,他的發現極其偶然。
  • 高級國學《多功能漢字甲骨文破譯字典》象形速記、學生考試古文破譯通用字典
    中國大陸的大學古文字類專業所學內容可稱之為中級國學,目前大學學府沒有高級國學的內容,主要是甲骨文和古文破譯這方面的人才缺口還很大,條件尚不具備,個別智庫和一些民間人士有一點這方面的研究,大陸總體上仍處在打基礎的階段,再過幾年這幾批學習研究甲骨文的中青年成長起來、學有所成後,氣象就會不一樣了。
  • 考試必備《多功能漢字甲骨文破譯字典》象形識字速記、古文破譯通用字典
    一個象形甲骨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簡筆畫,是兒童畫畫識字、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的優選素材。象形甲骨文本身就是具有靈性的符號文字,兒童、學生、老師、家長經常看一看、寫一寫,多接觸象形甲骨文是很有益處的。字典適用面廣,既可用於幼兒園、小學生高效識字,也可用於複習備考,同時也可作為甲骨文書法愛好者、學校老師、家長的臨摹字典,也是破解古文的專業字典,可以說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破解唐詩等眾多古文時,讀者可嘗試將《新編甲骨文破譯案例解析》和《多功能漢字甲骨文破譯字典》中的單字象形本義代入唐詩等古文進行試解讀,理清文句、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係,即可破譯出某層含義。如有疑問,歡迎關注。
  • 殷墟出土一批甲骨,有關單位曾出懸賞,認出一個甲骨文重獎十萬元
    專家們在破譯甲骨文的過程中,發現它完全符合漢字的「六書」,即東漢許慎在《說文》記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其中的「六書」,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即漢字的造字原則。由此可見,漢字和甲骨文之間有著明顯的淵源關係。
  • 「薦讀」面膜,真正的作用就這一個
    面膜,可以說是護膚界經久不衰的「經典產品」。不但不衰,它還「歷久彌新」,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各種功能的面膜,什麼美白的、祛痘的、抗皺的……五花八門。不僅美妝博主們孜孜不倦推薦,很多明星也經常曬出在家敷面膜的照片,就像俗話說得好:這給很多人帶來了無比美好的想像:「沒有什麼皮膚問題是一張面膜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張。」面膜,就這樣成了炙手可熱的護膚神器。
  • 老子《道德經》裡的「不」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再來還原《道德經》中一個很重要的字「不」字,上圖,是「不」字從甲骨文至今的演變過程。下面,我們重點來看一下甲骨文「不」字,請看下圖:上圖這兩個甲骨文都是「不」字,意思是相同的。我們先來看左邊這個「不」字。
  • 羅家德「複雜思維」:在不確定時代建立長期性穩健系統|吳聲薦讀
    「吳聲薦讀」如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熟悉新的社會法則,學會看待「不合理」的複雜現象,並進一步從中獲益?今天《吳聲造物》推薦的這篇內容,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最新一期「知乎私家課」,主題為《複雜思維:熟悉新社會法則,學會適者生存》。經營人脈圈、保持社會系統的「生態平衡」、評估自己的社會價值……羅家德在課中講述如何用 4 大概念工具建立「複雜思維」。
  • 教師節說「教」「師」
    「教」音讀作〔jiào ㄐ〡ㄠˋ〕,「教」是由「攴」、「」所組成的形聲字,「攴」表示「用竹攴打屁股」的意思,引伸為「使他學好」的意思,「」表示「培育小孩學習事物的現象、規律、原因的內容」的意思,  會合「攴」、「」之義,「教」的意思是:使小孩學好事物的現象、規律與原因。
  • 明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甲骨文大系》正編撰
    「2019年就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我們正在編撰的《甲骨文大系》一定得出來了。」前不久,甲骨文成為世界記憶名錄,給黃天樹和研究中心帶來更多的緊迫感。  從《甲骨文合集》到《甲骨文大系》  自2011年起,黃天樹帶領學生開始編纂《甲骨文大系》。「甲骨是珍貴文物,學者一般很難接觸到實物,一直以來都不得不主要依據甲骨著錄書來從事研究。」
  • 「々」該怎麼讀?日語輸入方法是?
    Q:「々」讀作什麼?A:正確答案是……沒有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