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無形,且能脫離肉體轉移,靈魂已被間接證實

2020-12-13 華箋流香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靈魂存在與否,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迷失的話題,從古到今經久不衰。雖然科學家未在實驗證據裡直接觀測到靈魂,但是很多人仍然相信靈魂的存在。

證明一樣東西是否存在有多種方法,直接觀測到和嚴格的邏輯推理證據一樣有效。

科學家確認黑洞的存在,並不是直接觀測到這種天體,而是觀測到圍繞在周圍的吸積盤物質所發射的電磁波。

真空是透明的,科學家通過測量光線經過天體的偏轉角度,間接證明空間是彎曲的。

所以,廣義相對論所說的空間的彎曲是一種測量意義上的彎曲,這種彎曲一般被稱為度規,通俗點意思是度量的規矩。

所以,確認一個事物是否存在,和我們對它的思考方式有關。

對於靈魂是什麼,沒有嚴格的定義。但是有一般人類通常的觀點:靈魂是超越於物質的存在,它是無形的,而且可以脫離肉體並且保存肉體所經歷的信息。

科學家已經證明,部分記憶可以脫離大腦的具體部位而存在,是無形的。

很多證據表明,記憶可以脫離肉體進行轉移。

西藏《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很多是文盲 ,有些甚至是10來歲的孩子。他們很多從未讀過書,也沒有人向他們傳授過《格薩爾王傳》,但是一覺睡醒之後就突然會說幾百萬字的長詩。

雖然有些說唱藝人要通過學習獲得技能,但是突然獲得技能的藝人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種獲得的方式一般被稱為「神受」。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說唱藝人達哇扎巴,就是在13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僧人要向他傳授技能,讓他在鳥語、獸言、《格薩爾王傳》中3選1。達哇扎巴說:我即使會鳥語獸言,也沒有人相信,於是就選了《格薩爾王傳》。

達哇扎巴(藏族,1979年生。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格薩(斯)爾代表性傳承人)在說唱《格薩爾王傳》,這更像是一種儀式,而不是評書。

如果我們把「神」的這一部分去除,換一種解讀方式,可以說記錄《格薩爾王傳》的信息載體,可以脫離肉體轉移。

在人身上,能夠記錄信息的是大腦!

現代生理學認為,人類的大腦是幾百億的神經元細胞構成的生物體矩陣,記憶就存儲在其中。

這些神經元以有序的方式排列,通過被稱為神經元遞質的特殊化學物質相互交流。這些化學物質有幾種類型,釋放量不同,取決於幾個不同的因素。

大腦基本的通訊模式是已知的,但是最大的困惑是:信息是如何編碼在同一種化學物質中。

如果僅僅從化學結構上來分析,這是無法理解的。

只能解釋為在大腦傳遞信息的過程中,有超越化學物質分子結構的編碼形式存在。

在科學術語中,記憶被定義為對經驗的編碼、存儲和檢索。簡單地說,它是對過去的回憶。像記住一天的任務這樣簡單的事情,就涉及到後端複雜的大腦活動。

並非所有的大腦區域都與記憶有關,一般認為海馬體是大腦中參與記憶過程的主要區域。

海馬體是大腦的一部分,起著橋梁的作用,使大腦中所有保持記憶的部分都參與進來。雖然它不參與記憶恢復,但形成和加固記憶仍依賴於海馬體。

把海馬體的大部分切除了,這個人不會記得任何新的東西了。然而,在移除海馬體之前回憶過去的能力不會受到影響。

海馬體只是類似於一個編碼、傳輸記憶的通道,也可以把它認為是一個高速的USB插口。在大腦裡,只有這個部分可以和計算機上的某種硬體相類比。

如果我們試圖探究記憶的深度,可以有兩種類型。根據時間的限制,記憶可以大致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時間跨度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它們被臨時存儲,然後要麼進入長期存儲器,要麼被丟棄。假設有人給了我們手機號碼,因為這個數字是新的,所以我們的記憶會在短期內保留它,我們很有可能在幾分鐘後忘記這個數字。

短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後,才會被儲存起來,根據召回的重要性和數量,可能會消失或永遠被記住。

長期記憶可以是外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

外顯記憶可以進一步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內隱記憶可以是程序性的。

內隱記憶不涉及主動或有意識的回憶,例如騎自行車,遊泳時候手的划水動作。

和計算機中的數據存儲在硬碟中不一樣,長期記憶並不固定的存在某個固定的腦區域中。

已經有各種實驗證明:切除大腦的任意部位,都不會影響長期記憶。

這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記憶絕對不是計算機硬碟裡存儲的數據,存儲記憶的不是有形的物質。

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認為,記憶附著於更高層次的東西。這種更高層次的東西是什麼?應該就是靈魂。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記憶存在的範圍可以超出大腦的區域。

腸神經系統(ENS)也稱為「我們的第二大腦」,是由胃腸道壁內的肌間神經叢和黏膜下神經叢組成的神經系統的一個獨立部分。它包括初級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與參與免疫反應、內分泌和旁分泌功能的腸細胞一起,參與腸道的感覺運動控制、局部血流、細胞增殖、黏膜運輸以及免疫和內分泌功能的調節。

2019年,慕尼黑技術大學的Michael Schemann博士、德國赫利俄斯診所的Thomas Frieling博士、圖賓根大學 Paul Enck教授,在德國《生理學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腸道的記憶可能先於大腦的記憶產生。

( Acta Physiol (Oxf). 2019; e13331. doi: 10.1111/apha.13331.)

記憶像一團氣體或者流體那樣,雖然主要在腦區域,卻可以流動並且彌散在身體其他部位。而大腦只是溝通記憶和肉體的媒介。

《格薩爾王傳》的神受傳播,屬於長期記憶中的語義記憶部分。

這說明,記憶能獨立存在,而且有複雜結構。

《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在說唱之前,要舉行某種儀式,穿戴某種服裝。這種儀式也是一種結構。

這些儀式,至少可以用數學上的序結構來描述。那麼存不存在更複雜的結構呢?暫時還未知。

記憶,要麼就是附著在某種超靈體上,或者記憶本身就是那種超靈體物質。這種靈體可以脫離肉體進行轉移。

按照這個推論,前世的記憶是可以發生的。而在真實的世界中,很多證據證明,在某些人身上前世記憶確實發生了。

如果我們理智的思考一下,可以認為靈魂已被間接證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拍攝到人死時靈魂脫離肉體瞬間(圖)
    佛教認為生命具有能夠脫離肉體獨立存在的「神識」,也就是世俗社會所謂的「靈魂」,但是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一直以來也是信者信其有,不信者謂其無。這其中除了想當然的主觀否定靈魂存在的「科學主義迷信者」之外,真正具有科學精神的人們對於靈魂的研究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近日,俄羅斯及英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又一次顯示,人死亡之後真的會有靈魂存在,以下是相關報導: 俄科學家拍攝到人死時靈魂脫離肉體瞬間
  • 靈魂只是人體的腦電波,當人走後靈魂將進入游離電波層
    你覺得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有人或許會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沒有。所謂死後有靈魂不過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人死後,便是入土為安,哪裡還會有靈魂。也有人固執地相信人死後是會有靈魂的,這些靈魂往往無處安放,它們會在某個空間內遊走一段時間,之後隨機進入某個生命體。那麼人死後真的會有靈魂嗎?對於這個世界級難題,我們先看西方物理學家是怎麼看。西方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相對論》中就靈魂提到了自己的看法。愛因斯坦認為,人類靈魂的本質即是腦部記憶組。
  • 還有人關注你的肉體和靈魂嗎?
    還有人關注你的肉體和靈魂嗎?作者 | 薩德天燈落山,一天又過去了。其實肉體和靈魂是美好的,只是我們已經習慣性忽略了。由此想去,還有人關注你的肉體和靈魂嗎?你還有值得關注的肉體和靈魂嗎?純粹的東西離功利性太遠。世間很多東西都被功利性綁架。
  • 科學家證實靈魂真的存在 人死後不會消失
    人死後是否存在靈魂?這一直是一個千百年來爭議不斷地問題,在人類發展的幾千年以來,神學曾經一直是主流思想,在神學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死後存在靈魂,幾乎所有的神學的宗教信仰的有這樣一種人死後好人進天堂壞人下地獄的說法,讓很多人都以為這就是一種勸人向善的把戲罷了,然而我們也一直沒辦法證明沒有鬼神,自此很多科學家也試圖通過一些實驗來研究人死後是否存在靈魂。
  • 《49日》李瑤媛&南奎麗 靈魂與肉體對真愛的探索
    這部劇題材新穎,故事構思巧妙,並且通過女主人公由生到死,由復生到復死的短暫人生,與觀眾共同探討了關於靈魂與肉體,死亡與生存,真情與假意的哲學故事。那個渾渾噩噩度日的女人,宋伊景蹲著這條宿命之路的路邊,回憶她的傷心往事,她只想隨死者而去,於是她衝到馬路上,引起了一場車禍,就在這場車禍中,南奎麗飾演的申智賢因為備受閨蜜與未婚夫的打擊,而不幸遇難,她的靈魂脫離了她的肉體,並被死亡使者告知,如果她可以得到三個真心愛她的人的眼淚,她還有復生的機會。
  • 是精神支配肉體,還是肉體支配精神?
    很多年前,哲人們就開始追問一個問題:人是否有精神或靈魂?如果有,它是以何種面目出現的?是它支配肉體,還是肉體支配它呢?歷經千年,這個問題依然存在,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尤其是愛思者,總會被這個問題困擾。由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最大的兩個派別出現了,那就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 中年男人的世界盃: 肉體淪喪,靈魂飛揚
    再看世界盃,我已大學畢業。2006年世界盃,我剛開始北漂,借住在集體宿舍裡。那是最窮酸的一屆世界盃,沒有同學,沒有朋友、沒有啤酒。一個人在深夜裡,悄悄溜出宿舍,在和平裡大街上遊蕩,找一家可以看球的館子,點一盤花毛,一個人靜靜地看完比賽,再走回宿舍,悄悄溜進被窩。在那最迷茫、最無望的歲月裡,世界盃成了唯一的樂趣。它能讓我在陌生空寂的大街上,感受到一絲生活的美好。
  • 「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障礙
    有時候有人會跟你開玩笑說:「你是愛我的肉體,還是愛我的靈魂?」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礙看做是一個肉體中裝了多個靈魂,它們輪流來享用、驅使你的肉體。   「肉體」,就是你的軀囊,是你照鏡子時鏡中你的模樣。   「靈魂」,就是你自己獨有的行為模式、語音語調、習慣性姿勢等。
  • 學者稱人死「靈魂」存在被證實 已找到有力證據
    關於人死後生命是否依然存在的問題一直被各界爭論不休,然而俄羅斯《晨報》10月30日文章卻指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已變成肯定,學者們找到了有力證據證明,人在心跳停止以後依然存在「靈魂」。研究報告中指出,人的「靈魂」是較之常規神經元更為根本的某種東西。
  • 科學家能不能證實人死後有沒有來生
    這些有些詭異的現象,打破了人們對於死亡的認知,並越來越趨向於相信,亡者身雖死,靈魂猶在的說法。那麼,除去這種現象以外,人類還做過哪些嘗試來證實人死後亡靈猶在,且具有來生?靈魂之重到底有多少:在美國曾有一位醫生,將一個瀕死之人放在體重秤上,對其生前死後的體重變化進行記錄,發現其死後體重少了21g,由此認定,消失的就是人類靈魂的重量。這位醫生曾在自己的實驗中對六個人進行過測量,並發現被測量者有過體重二次下降的情況,他因此推斷,人類在死後一部分靈魂會先行離去,另一部分對肉體有所留戀的靈魂則會稍作停留。
  • 科學證明「靈魂」真實存在,人死後靈魂出竅被證實
    但自古以來「靈魂」與「肉體」似乎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人死後「靈魂」才被人們認為會「出竅」進入另一個世界。對於人死後靈魂的去向,宗教有天堂、地獄、西方極樂世界之說。但這些說法過去一直未得到科學界的正式認可。科學講究真憑實據,對於「靈魂」這種只可意會不可目睹的事物,人們一直都把它當成形而上的事物去討論。
  • 佛學揭秘,四大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揭開靈魂存在的神秘面紗
    他認為,如果病人在終止肉體生命特徵後,那靈魂應該能夠漂浮起來,不僅能脫離自己的肉體,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的身體,而且還能看到病房內的一切,也能看到病房房頂上那個天花板上的燈,如果在燈的旁邊放上一個木板,木板的上面再放一些物品,物品是山姆自己親自放上去的,所以只有山姆醫生一個人知道,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物品。
  • 辛亥革命的一課:你殺了我肉體,我就腐爛你靈魂
    少年時期的沈嶽煥沈嶽煥日日上城頭去看對河殺頭,與其他小孩比賽眼力,看誰能數清河灘上死屍的數目。後來又增添了一種新花樣,就是去天王廟看犯人擲筊 。因為抓來的人太多,殺得本城紳士都開始心寒,不得不創了一種搖號制度,將犯人牽到天王廟神像前,擲竹筊 ,只有全陰雙覆,才殺,一陰一陽或全陽,都開釋。
  • 相信靈魂的人認為靈魂還在,靈魂真的存在嗎?
    對於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認為人也是物質構成,而思想和意識是依託大腦所產生的,如果大腦也停止運作了,那麼思維和意識就停止了,關於靈魂、輪迴等說法對於這個人來說也就消失了,因此人去世就意味著終結。
  • 靈魂與肉體的抗爭,讀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二
    楊絳先生寫這本書卻能讓我們站在人生的邊緣看我們的一生,建議有緣的朋友可持續關注或自行購買書籍閱讀。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肉體方面,我們往往只說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軀的頂端還有一個腦袋呢。
  • 信仰後需要將身體與靈魂分開嗎?
    因為,宗教的追求就是脫離肉體,抵達靈魂的歡樂家園。靈魂和肉體的對立,有著悠久的傳統。遠在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信奉著一種近似苛刻的律法,那就是什麼可以吃和不可吃,什麼時間可以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目的就是防止錯誤的做法會滿足身體玷汙靈魂,影響靈魂的升遷。
  • 宇宙自然奧秘:逝去的人仍然能看見我們?人走後意識可能仍停留在人間?
    所以至今為止人類的靈魂之說一直成為爭議的話題 就像黑洞,其實很多年前科學家就已經提出,只是沒有可視化的依據讓大眾相信,當黑洞照片公布那一刻,不管你能否看懂那張照片,就相當於告訴世人,黑洞是真實存在的,已經得到科學證實。
  • 情緒能量,轉移影響到身體,可能只需九個月!
    超意識、表意識與潛意識我們的意識分成三部份: 超意識、表意識與潛意識,超意識就像是我們的靈魂與能量場,表意識就是你現在正在讀我的訊息的頭腦,潛意識就像是一個超大的記憶庫,所有的記憶、感覺、情緒…等等都完整地記錄在這裡。
  • 萬物皆有靈,修煉的人看到靈魂的真像!
    而且靈魂活動的記憶是可以在人腦中保存的。人不只一個靈魂,過去講三魂七魄,講的很抽象,也不容易讓人理解。人體時時處處離不開靈魂的主宰,沒有靈魂主宰的人體,說的好聽點叫貌合神離,說的難聽點叫行屍走肉。人在喝醉酒時,有的人說了一些話,做了一些事,酒醒後,卻忘的一乾二淨,是人體其他靈魂主宰身體後的反應;人在得重病後,有一些人能說、能道、能吃、能喝,卻不認識自己的親人,也是另外靈魂主宰身體的表現。靈魂附在人的身體上,(大部分時間在大腦中),人才會有豐富的思想,才會指揮人的四肢,才會有豐富的想像,才會有所謂的靈感。
  • 《戀戀筆記本》:持久的愛情是靈魂相吸的產物
    但身份和階級的鴻溝終究不可跨越,兩人最終還是被無形的屏障隔離了開來。二戰後再相見,女主已快要為人婦。本以為二人的愛情之火早已熄滅,但男主人公的腦海裡仍然滿是多年前女主的音容笑貌,女主人公也最終又一次衝破阻隔,像多年前那個剛陷入愛河的少女一樣,再次回到了那個在遊樂場令她心動的男孩的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