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與肉體的抗爭,讀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二

2020-12-10 歲閱人生

前言: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從頭走到尾,沒有人可以從尾走到頭。所以在人的一生當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不懂到懂,更有的人是從模糊走向了清晰。楊絳先生寫這本書卻能讓我們站在人生的邊緣看我們的一生,建議有緣的朋友可持續關注或自行購買書籍閱讀。

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

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

肉體方面,我們往往只說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軀的頂端還有一個腦袋呢。這個腦袋就是身軀重要的一部分不容忽視。凡事都應該思考一下,別啥事都憑直覺,隨性子。

二,靈與肉的統一。

肉體的欲望和人性裡的靈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個軀體之內,矛盾不得解決,會導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統一。如果是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覆考慮仔細斟酌。

1.靈性良心佔上風。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能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

2.靈性良心,被置之不顧。

修養不足就容易受物慾的引誘,名利心重就顧不到靈性良心了。常言道「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裡。」所以是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後果,一定要憑良心,把良心放在第1位,不要昧著良心去做事情。

3.靈與肉的妥協。

所謂妥協,需要解釋。因為靈性良心既然不爭不鬥,屹立不動,靈性良心是不妥協的。妥協的是代表肉體和靈魂的「我」。不斷鬥爭是要求徹底消滅對方,可是徹底是做不到的。鬥爭的雙方都做不到。靈性良心不能徹底消滅,「我」的私心也不能徹底消滅。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每個人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會看到某某事做錯了,某某事是不應該的,但當時或是出於私心或是出於無知,也或是出於虛榮心或者驕矜等等,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後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而當時卻是不由自主。

就拿最近這些年在網絡上特別火的一個話題「婚外情,出軌,偷情」來總結此章。我相信所有人在開始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戀情,婚姻是能夠幸福直至永遠。只是在這一個過程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知不覺自己卻走錯了路。

至少到此為止,我沒有見到過婚外情或者說做小三的或者說出軌的偷情的人哪一個有很好的結局,有很好的下場,並且被身邊周圍的人推崇點讚的。上至幾千年,下至今天,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成為別人的茶餘飯後,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受到別人的唾棄。

所以絕大多數的這些犯了錯誤的人,都是在事後他才懊悔他才來後悔,但往往到了那個時候,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人生我們不能夠預知未來,人生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卻有很多的,但是。

結語:讀楊絳先生的這一本,走到人生邊上。可以讓我們能夠站在某一個事或者我們自己的某一天去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所作所為,看自己所走過的人生路。這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我們不能夠預知未來,所以說我們可以從別人的人生邊緣回頭來反觀自己。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因為書寫的是別人的人生,別人的故事,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借鑑,從中學習,從中去反省我們自己,從而修正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更優秀。

相關焦點

  • ——讀《走在人生邊上》有感
    人生意義何在?這個問題世上的所有人至少都會問一次的,我也不例外。楊絳的《走在人生邊上》探索過這個命題。讀過之後,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指導我更好的生活。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作者用這樣一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回首她的人生,我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包括靈魂、個性、本性等一系列的內容! 這是楊絳先生站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探討,正如許多人好奇,人的生命起點是什麼,終點又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天堂和地獄?
  • 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百歲問答》——上海交通廣播李欣
    楊絳的文學作品受人推崇,她的生活態度人生哲學同樣也影響著許多人。
  • 楊絳先生:《坐在人生的邊上》
    但是《文匯報·筆會》今天發文表示,楊絳先生百歲之際只接受過《文匯報》專訪,有《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問世(刊於2011年7月8日文匯報筆會),《楊絳全集》中再無什麼「百歲感言」。在這個「百歲答問」中,楊先生回答了談到了做人、婚姻、教育、個性與自由等,其中亦有關於「百歲」生命體驗的答問。《文匯教育》今刊發完整的答問內容,讓我們體會一下楊絳先生清水一樣的文字。
  • 楊絳: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
    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高齡仍成書《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人死了,好人的靈魂升天。不好不壞又好又壞的人,靈魂受到了該當的懲罰,或得到充分的淨化之後,例如經過煉獄裡的燒煉,也能升天。大兇大惡、十惡不赦的下地獄,永遠在地獄裡燒。我認為這種考驗不公平。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賦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裡,又天生性情和順,生活幸運,做一個好人很現成。若處境貧困,生性頑劣,生活艱苦,墮落比較容易。
  • 獨家紀錄片 | 《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導演手記
    鳳凰衛視中文臺《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 這是楊絳珍貴的影像資料呈現 錢鍾書與楊絳昔日合影 合照做這個片子已經是5年前的事了,那時楊先生百歲生日剛過。
  • 楊絳:近百歲寫書,和你談談什麼是人生價值
    1.神與魂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
  • 楊絳送給年輕人的12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96歲仍能推出《走到人生邊上》純真至美的散文集,與世人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隱於世事喧譁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楊絳曾借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這樣形容自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人生苦短,靈魂需要修行
    各位書友,晚上好,今晚我們將繼續閱讀《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建議晚讀讀完第八章和第九章。第八章的標題為人需要鍛鍊,第九章的標題為修身之道,建議這兩章可以結合在一起讀。 關於人生實苦這個話題,楊絳先生有段話寫得真是極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 楊絳小傳---中國文明網
    楊絳曾說:「在我的一生中,我也一直努力做一個不媚上、不欺下,謹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誠懇的人」。讀大學第二年分科時,老師們都認為楊絳有條件學理科,她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說,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她不放心:「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嗎?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在父親的指點下,她終究不顧老師的惋惜和勸導,在文理之間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文科。
  • 楊絳仙逝,享年105歲丨她送給年輕人的12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緬懷偉大的楊絳先生,這20句充滿哲理的名言,我會受用終生!
    1911年的7月17日,楊絳先生降生,如今老人家已經離開三年。楊絳先生是偉大的代名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佳作;93歲的時候還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的時候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在102歲的時候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她的作品裡充滿著人生哲學,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有道理。今天,我們用她的作品中20句名言來懷念楊絳先生。
  • 楊絳(怎麼讀)去世了嗎?什麼時候去世?代表作是什麼
    楊絳(yáng jiàng)去世時間: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楊絳先生代表作:《幹校六記》、《洗澡》、《堂吉訶德》、《我們仨》、《記錢鍾書與〈圍城〉》、《走到人生邊上》等  港媒稱,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25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確認了這一消息。至此,楊絳與丈夫、獨女已先後走完人生路,她筆下的「我們仨」悄然謝幕。
  • 嘗盡人生百味,始終靈魂有香,楊絳先生誕辰日,重讀她和她的故事
    今天(7月17日)是楊絳先生誕辰日。107年前,一個叫楊季康的女孩在北京呱呱落地,民國女子大多特立獨行,她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嘗盡人生百味,始終靈魂有香,從容不迫間,成就百年優雅。隨即便聽人答道:「楊絳的丈夫。」原來此時由楊季康改叫筆名的楊絳,已是聲名鵲起、炙手可熱的劇作家。楊絳祖籍江蘇無錫,其父楊蔭杭,學養深厚,曾先後留學日本、美國,做過當時政法界的高官。其母唐須嫈,出生於無錫富賈之家,就讀過著名的上海務本女中。
  • 五月二十五日,懷念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錢先生的書我讀過幾部,說實話,沒讀過那麼難讀的書,而楊先生的書像一個老人在向你傾吐心事,酣暢淋漓的同時又令人深思。她的《走在人生邊上》曾讓我廢寢忘食,《我們仨》也曾讓我幾天高興不起來,時至今日,再想想她說的「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真是足使人沉默良久。
  • 楊絳先生百歲談:婚姻、教育與自由
    楊絳先生94歲時,著手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一書,她自言「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本書出版時,在最後一個版塊,增加了《文匯報·筆會》與100歲的楊絳先生的筆談記錄,這一版塊被命名為「坐在人生的邊上」。從94歲的「走」,到100歲的「坐」,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位睿智的老人,在生死邊緣的大氣從容。
  • 百歲開一話楊絳:楊絳的美麗人生
    1912年,楊絳一歲楊絳排行老四,在姐妹中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笑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楊絳八歲回無錫、上海讀小學,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楊絳邊讀劇本,邊逐段寫出修改意見。電視劇果然名聲大噪,一時在全國掀起熱潮。而出現在每集片頭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被無數人時常引用,實際上就出自楊絳之手,她可謂是最懂《圍城》的人。
  • 楊絳談翻譯:對"洋主子"盡責只為對本國讀者盡忠
    讀大學第二年分科時,老師們都認為楊絳有條件學理科,她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說,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她不放心:「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嗎?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在父親的指點下,她終究不顧老師的惋惜和勸導,在文理之間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文科。
  • 楊絳談翻譯:對「洋主子」盡責只為對本國讀者盡忠
    讀大學第二年分科時,老師們都認為楊絳有條件學理科,她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說,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她不放心:「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嗎?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在父親的指點下,她終究不顧老師的惋惜和勸導,在文理之間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文科。
  • 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楊絳生平與創作大事記》裡的百年人生
    8月15日,寫完《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交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文簡體字本。8月28日,商務印書館出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8月31日,授權臺灣時報出版公司出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繁體字本。9月1日,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莫昭平女士來訪。
  • 楊絳:人生在世,為的是什麼?她離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5歲,終於如她所願「回家了」。時間太快,一代才女已經離世四年之久了,如今再回味她離世前的感慨,依然覺得意味深長。人為什麼而活著?什麼才是人生的價值?人死了說是解脫了,那麼解脫的是誰呢?人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活著的人祝願死者一路走好,應該怎麼走好?要走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