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全家不吃不喝20年,只夠買個一居室

2020-12-19 房天下

提及香港生活,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就是各種TVB港劇,裡面的男女主角幹練清爽,言談間時不時夾著幾句英文,一個月至少賺幾萬港幣,生活光鮮,沒事就去購物天堂逛逛。其實那只是表面的風光,香港工資是高,但在香港,花1000萬也只能買個一室一廳的「蝸居」房。租不可攀,買更不可攀

據2018年5月數據,香港房價為2.2萬港幣每平方英尺。1平米約等於10.8平方英尺,也就是說香港1平米的房價為23.76萬港幣,按最新匯率計算,折算成人民幣大概為20.054萬元。站長此前有幾位在港工作的朋友,如今全部返回了內地,原因就是房價太高,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據美聯物業數據顯示,香港新盤繼續創新高價,新鴻基地產旗下北角海璇一個面積286平方尺(約26平方米)的大單間,折後成交價1090.98萬港元(約合948萬人民幣),約42萬港元/平方米。而香港對面的深圳,2019年房價才不到6萬元一平米。國際上衡量居民能否買得起房,有個房價負擔能力指數,是用房子總房價除以家庭年收入。衡量標準為:3以下——可以負擔;4.1至5.0——嚴重無法負擔;5.0以上——極度無法負擔。而香港的數值是19.4!遠超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等國家城市,連續八年被評為房價最難承受的城市。也就是說香港人要將近20年不吃不喝不花不用,才能買得起房!根據《2019全球住房可負擔性調查報告》,香港的房價收入比(即一個城市的家庭不吃不喝平均需要用多少年的收入才能購買一套房子)中位數高達20.9倍,遠高於全球排名第90的美國3.58倍(洛杉磯9.2倍、舊金山8.8倍、紐約5.5倍),也高於法國(12.85倍,排名35)、日本(11.25倍,排名49)、英國(9.16倍,排名70)、德國(9.02倍,排名71)、 加拿大(7.66倍,排名79)、澳大利亞(7.6倍,排名80)。而據香港政府統計,2016年香港月工資中位數為1.5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為1.2萬元。香港畢業大學生平均起薪為每月1.2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為9700元。看工資覺得不少了是吧?而香港隨便什麼房子的租金都是每月1萬以上。大學生畢業後不僅買不起房,就連租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大部分人只能與幾個朋友合租,或者住在「劏房」中。

「劏(tāng)」,在粵語中是割開的意思。「劏房」,顧名思義,就是一套公寓被隔成很多間,對於這種房子,我們有個更為熟悉的名字——群租房。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字,僅在逼仄、擁擠的「劏房」中就居住著20萬香港市民。除了「劏房」,香港還有「籠房」「鴿房」「棺材房」,看名字,大概就能想像這些香港市民蟻居的狀態。在當下的香港亂局中,不少香港年輕人把房價高、租金貴的不滿甚至憤怒發洩到了政府頭上,但不得不說,他們的發洩搞錯了對象。香港房子有多小據了解,香港有幾十萬最底層民眾住的是籠子屋。一套70平米的房子放幾十個3層鐵籠,最多時這套70平米的房子要住200人。

香港一般平民的居住條件比籠子屋要好一點,對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說,住到30多平米的一室一廳是普通市民的標準配置,絕大部分工薪階層小康之家,一家三口四口,一輩子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大於50平米的房子就很少見了。70平米是畢生奮鬥目標。100平米在香港就算得上是「千尺豪宅」了,香港很多明星的住宅也就是這種「千尺豪宅」。前幾個月站長曾經去香港旅遊,與香港的計程車司機聊了聊,他們每月的收入大致是2萬港幣多一點,換算成人民幣不到2萬元,聽上去很多對不對?而國內一二線城市大部分網約車司機每天收入是300元,一個月七八千是正常收入。以直轄市重慶為例,香港計程車駕駛員的收入是重慶網約車司機的3倍,但是香港物價基本是重慶的5倍,房價則是十倍以上。重慶開網約車幾年就可以買房,香港的計程車駕駛員開一輩子計程車都未必能買房。

現在香港市場上主推的李嘉誠長江實業開發的迷你型住宅,15平米的房子,臥室的面積僅8平方,售價367萬,每平米售價高達22萬!而那些沒有固定收入買不起房的人,只能擠破頭去申請政府廉價房。申請不上的很多人只能一輩子生活在鳥籠房、棺材房、劏房,或者在陽臺、樓梯底下打地鋪。甚至有些人家不得不將馬桶放在廚房裡,晚上就睡在馬桶旁。香港房價為什麼這麼貴?首先是人多地少。香港總面積只有1106平方公裡,其中大部分是山地,更包括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離島。全港只有6.9%的面積被用來開發住宅,超過75%的面積為未開發的土地。而香港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位,住宅供小於求,房價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香港政府也曾出手幹預。1997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在年度施政報告提出了八萬五建屋計劃,在1997年一年內,香港就有64400個住宅單位建成。但伴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香港房價也在1997年見頂下跌,至1998年時香港房價在一年內腰斬,之後一直陰跌到2003年,累計跌幅達到70%。

按說房價下跌應該是萬民歡喜,可當時的香港市民對「八萬五」計劃並不樂見。李嘉誠曾說:房價再怎麼漲,也沒人跳樓;但房價一跌,肯定有人跳樓的。在以這些市民為代表的各方面壓力下,政府不得不停止供給新增土地。2018年,特區首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最大的設想有兩個:一個是在大嶼山周邊填海造島,可新增最多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110萬人居住,這超過香港總人口的1/8;另一個是開發新界340公頃棕地,提供6萬個香港人急需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其中6成為保障住房。林正月娥更是直言,東大嶼填海造島的「明日大嶼願景」是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可以說,其中任何一個設想如果變為現實,都將極大解決香港市民的居住問題。但是政策是好的,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無論填海造島還是開發棕地,總有各種環保組織、NGO、反對者站出來,「從香港的未來考慮」「理性發聲」。而增加土地還觸及到了既得利益者香港地產富豪們的利益。導致這些和香港民生息息相關的議題在相關程序中久議不決,推進得困難重重,希望也在一天天的拖延中變得渺茫。英國人以前留下了禍根香港被英國人殖民時期,香港的土地歸英國女王所有,為了在英國皇室的土地上發展經濟,英國人在香港發明了「土地批租制」,由政府主事,讓企業家、地產商競標購買一個時期內的土地使用權:政府「批」出土地,得到收入;業界得到清晰的、可以再度交易的土地使用權。由於土地本來就是「租」的,所以房產在持有環節的成本極低,只有差餉(多按物業租金的5%徵收);而批租制也降低了土地的流通性,使得香港的土地無法在市場自由交易,土地供應受到政府的限制。所以說今天香港高房價之禍很大程度上是英國人埋下的種子。而在當下,隨著香港局勢動蕩,經濟走低,香港房價也在逐漸降低。9月15日,反映香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香港二手樓房的中小戶型下跌0.3%,創19周新低;大戶型微跌0.08%,創18個星期新低,兩項指數分別連跌3個星期和4個星期;此外,香港大型社區指數也連續下跌3周。當前香港中小戶型、大戶型、大型社區指數連續下跌的態勢,可以看做是樓價加快下調前的訊號。香港人如何看房價?第一位採訪人:我願青春換豪宅

無線實況節目《有樓萬事足》採訪過一位名叫Seasun的港女,其直白赤裸的言論轟動全城。這個22歲的女孩人生格言是:如果沒樓那就是白撞(香港說的買樓就是買房)。言下之意是有樓有錢的男人才有資格親近自己。第二位採訪人:高收入買樓改變命運

不一樣的是上邊的那位姑娘願意用青春換豪宅,採訪的這位女大學生則是通過工作狂攢錢,平均每月4萬人民幣的收入,多的時候可以達到10萬元,掙得挺多的。打算通過高收入付首付,然後還貸款買房逆襲。第三位採訪人:自己不吃也要給房子吃

這位大哥的人生格言是:自己不吃也要給房子吃。他確實是自己不吃,每天只允許自己花50港幣,那生活出行怎麼辦呢?交通靠腳,吃飯自備,沒有娛樂生活,洗澡去體育館浴室。女朋友一定要找勤儉持家的,運動型的更好,能走,最好能跟他走到晚上9點大賣場打折再去買菜。第四位採訪人:所有錢留著買房

上邊那個哥是省錢坑自己,但這位Macy則是省錢靠大家,外號105%姐。為什麼叫105%姐?因為她每月100%的工資加5%的理財,總共存錢105%。不花錢咋生活?雲飼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男友。連護膚品都是男友買,簡直就是把房子供起來養了。

拿青春換豪宅也好,極致勤儉為首付也好,只要不傷害到別人,這些方法倒也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不要被飛漲的房價迷了雙眼,一定要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如果想要的就是房,那就不計一切去努力。如果想要年輕的冒險,那就不要被羈絆腳步。如果想要的是愛,那就一起去努力。在大陸,如果年輕人去北上廣深發展一段時間又覺得實在呆不下去了,起碼還可以去其他一線二線城市,比如杭州、武漢、鄭州、成都等。實在不行你還可以回老家過品質慢生活。但香港人很多人不願意去大陸,絕大多數就只能窩在香港過一輩子。久而久之,很多香港人潛意識裡就逐漸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房子是一種奢侈的、昂貴的、普通人不配擁有的東西。30年河東,30年河西,以前很多人希望當香港人,現在你也許慶幸自己出生在大陸。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均月薪9580元,不吃不喝一年只夠買2㎡二手房!
    而按照9580元/月的平均薪資,不吃不喝起碼得攢9個多月,才能在黃浦區買1平米房,扎心!   黃浦區代表樓盤 以114962元/年的平均年薪計算,就算買個30㎡的老破小,也起碼要20年!   徐匯區代表樓盤
  • 不吃不喝12年,只買一套房,韓國房價到底有多貴?
    不吃不喝12年,只能買一套房,韓國的房價到底有多貴?在這個國家的首都首爾,以及江南區域,也是房價最高的地方,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買房太難了,依靠基本的收入,買一套房子,不吃不喝需要12年之久,那麼韓國的房價到底有多貴?
  • 孩子想吃披薩不用買,20塊錢的成本做三個,全家都夠吃!
    導語:孩子想吃披薩不用買,20塊錢的吃成本做三個,全家都夠吃!,不得不承認自身在家做披薩非常性價比高,我每一次用20塊錢的成本費便能做三個水果披薩,口味美味可口吃著安心,不輸西餐店,下邊我便將作法詳盡共享給大伙兒。
  • 非洲的「生命之樹」,6個月不見水都不死,種一棵就夠全家吃!
    非洲的「生命之樹」,6個月不見水都不死,種一棵就夠全家吃!我們都知道非洲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非洲人很少種植農作物,導致了非洲經常會有饑荒,其實在非洲,有很多天然的美食,非洲人的生活也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其中在非洲有一種樹,被稱作是生命之樹,就算是非洲這麼幹旱的天氣,也能夠存活下去,有人說非洲這種生命之樹,就算是6個月不見水都不會死,只需要在家裡種一棵,就夠全家人吃了,而且它的果實味道比麵包還要好吃
  • 直擊德國:年輕人不吃不喝10年剛夠買套柏林房
    具體到房子這個最直接的參照物上,德國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全德國4000萬個家庭,55%的家庭沒有自己的住房。 這種情況和我們大不一樣,2019年4月份的時候,央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的數據顯示:我國只有4%的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房子。
  • 聞起來香喝著更鮮香的雞湯,一鍋燉出全家夠吃,當晚餐不錯哦!
    試試這樣做,一滴湯汁也不會浪費聞起來香喝著更鮮香的雞湯,一鍋燉出全家夠吃,當晚餐不錯哦!七天假期轉眼從指縫間溜走了,大家吃得玩得可好?雖然我沒出遠門,但也在家鄉的周邊漫無目的轉了轉,看了田間待收穫的玉米花生,看了海港滿載的漁船歸港,趕了農村大集,還在市場上見到了這個時間段已經不多見的老玉米,挑了幾穗用指甲還能免強按得動的,帶回家,做了這個田園雞湯。用的是半隻烏雞,家人對燉雞都不是太喜歡。如果是普通的散養雞,還可以燉了炒了炸了吃,但是對於烏雞,只能用燉的方法了。為什麼叫田園雞湯?
  • 不加一滴水的土豆餅,不揉面不擀麵,鬆軟好消化,做1個夠全家吃
    導讀:不加一滴水的土豆餅,不揉面不擀麵,鬆軟好消化,做1個夠全家吃哈嘍大家好我是老左,一個愛研究美食的90後小夥子,家裡人如果比較多早餐真的很犯愁,如果做手抓餅需要做好多,早上的時間又比較緊張,光做法就要一個多小時,也導致了很多朋友選擇早餐出去吃,方便省事。
  • 吃了20年銅鑼燒,原來做法這麼簡單,手不碰面就做好,全家搶著吃
    吃了20年銅鑼燒,原來做法這麼簡單,手不碰面就做好,全家搶著吃文/洛洛的小廚房銅鑼燒原本是日本的一個特色小點心,因為其軟嫩香甜的外皮和中間軟糯不膩的紅豆餡,讓其超級受歡迎,咬上一口沙沙的口感,每次在家做
  • 此菜不僅好吃,還好種,陽臺花盆種一棵,來年夠全家吃了
    此菜不僅好吃,還好種,陽臺花盆種一棵,來年夠全家吃了。每個周末婆婆都會把自己在老家種的蔬菜、水果給我們送來一些,她總說:買著貴,自己種的比買的還好,吃著也放心。是的,像自己種的這種純天然無公害綠色蔬菜,別說貴,關鍵是很難買到,但是現在城市的居住環境不允許自己種蔬菜,不像在老家,隨便開墾一小塊地就能種菜了,也難怪現在的人越來越嚮往慢節奏的田園生活。我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婆婆此時正把菜往冰箱裡放,手裡拿著一個佛手瓜,忽然眼前一亮,說道:不是所有菜都要種在地裡的,像這個佛手瓜,花盆裡就能種。
  • 北方姑娘到南方,買排骨直接買一扇,還揚言不太夠吃,老闆呆掉
    我姐姐,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姑娘,老公也是北方人,只因為就業,全家在今年就在男方買了房,算是準備定居南方了。我依然保持著每天跟姐姐通電話的習慣,互相講一下雙打那個家裡的情況,聊一下最近周圍的任何事兒。昨天晚上聊天的時候,姐姐很鬱悶的跟我說她昨天買菜的趣事兒,原來呀,姐夫想吃排骨了,就讓姐姐去菜市場的時候順便買點兒排骨回來,北方人都知道,我們北方人買排骨都是七八根基本上就是一小排了,領起來跟一扇排骨差不多了,在我們北方算是正常的,可是到了南方就尷尬了。
  • 婆婆陽臺種「雞蛋」,6個月收穫「1筐」,夠全家吃2個月,省錢!
    婆婆以往都在陽臺上養護綠蘿、吊蘭、長壽花、月季、三角梅、蟹爪蘭等植物,但現在慢慢喜歡在陽臺上種「雞蛋」了,每隔6個月就收穫「1筐」了,婆婆笑著說,這都夠全家吃2個月了,不用出去買「雞蛋」,還是比較省錢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婆婆陽臺種「雞蛋」,6個月收穫「1筐」,夠全家吃2個月,省錢!
  • 芒種一到,常喝一茶一湯,讓身體好好的除寒祛溼熱,全家都能喝
    大家好,這裡是美玲食記,很開心我們又可以聊聊24節氣中的芒種該吃什麼了。每年芒種開始,我都會喝這一湯一茶,全家人一起喝,讓身體好好的除寒祛溼熱。冬瓜皮的獲得可以從平日吃冬瓜削皮留下來晾乾備用。還可以去藥房買到或者網購一些。食材:幹冬瓜皮150g 幹荷葉60g做法:我們可以買一些泡茶袋,把這兩樣食材平均分成10分,然後裝入這些茶袋裡,每次取用一袋用沸水衝泡,燜20分鐘就可以,如果能用養生壺來煮,那就更好了。
  • 夏日飲品冰咖啡,外面買6元一杯,在家5元全家夠喝,下火還解暑
    導語:夏日冰咖啡,冷飲店6元一杯,在家5元成本全家夠喝,下火還解暑天熱,人們便喜歡喝各種各樣的冷飲,尤其是網紅帶火的一些冷飲,更是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冰咖啡便是眾多網紅冷飲中非常經典的一種,不似其他的冷飲一般會添加許多的果粒
  • 立秋後別吃豬肉,貼秋膘就吃它,比雞肉魚肉還鮮,20塊全家吃不完
    立秋後別吃豬肉,貼秋膘就吃它,比雞肉魚肉還鮮,20塊全家吃不完雖然8號就已經立秋了,但是中伏也是今天才過完,也就是還要繼續熱十天半個月。立秋後,天氣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早晚涼,中午熱,天氣一熱就想要吃涼的東西,會造成脾胃虛寒,食欲不振等情況,過了一個「苦夏」,立秋後就要「貼秋膘」,拿什麼貼秋膘,首選當然是肉了。不過,三伏天還是別吃豬牛羊肉了,要貼膘就吃它,一斤才10塊錢很便宜,20塊錢全家吃不完。這道菜就是【香辣牛蛙】,肉質鮮嫩,比河魚海魚更好吃,補充營養,滋補身體比牛羊肉更好。
  • 讓你一看就會的海鮮粥做法,鮮掉眉毛,一頓連喝兩碗都喝不夠
    過節就是吃吃喝喝,中秋節和親朋好友聚餐,一不小心又吃得油膩了。現在生活好了,平時吃的都魚啊肉的,過節反而要清淡一些,要不真吃不動了。過節我熬了個海鮮粥沒想到受到了歡迎,熬好後全家都搶著喝,老公更是連喝兩碗沒喝夠,連說太鮮美了。
  • 十九大時光:一碗水只夠一人喝,造口井才夠全村人喝
    黨的十九大代表鄧迎香回答記者提問。 「一個村富不算富,還是要抱團發展,讓大家一起富起來才算富。」 「一碗水只能夠我一個人喝,一桶水只能夠我一家人喝,如果造出一口井就夠我們全村人喝。」 …… 這是10月21日晚舉行的黨的十九大貴州代表團集中訪談上鄧迎香的話。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在認真履職的同時,也牽掛著麻懷村的事。
  • 不吃不喝10.8年才能買房!
    02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買的起房!你腿後腿了嗎?接下來,我們再來對比一下38個主要城市的房價。※註:1、房價來源於中國房價行情網,平均薪酬來自於智聯招聘2、平均薪酬數據僅體現城市白領人才的薪資標準,不代表各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僅供參考。
  • 樂有家:中山人不吃不喝多少個月,可以買一套90㎡的二手房?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動用這「六個錢包」,只靠自己,需要多久才能買得起房?中山人不吃不喝259.5個月,才能買一套90㎡的二手房?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當前中山全市二手住宅掛牌價為1.51萬元/㎡。根據招聘網站數據顯示,2017年中山市24個鎮區的平均薪酬為5237元。那麼,根據以上述數據來計算,中山人不吃不喝多少個月才能買得起一套90㎡的二手房?
  • 德克士88塊錢的全家桶,分量到底夠不夠一個人吃?看完你就懂
    德克士88塊錢的全家桶,分量到底夠不夠一個人吃呢?看完你就懂德克士由於是來後來才發展起來的,所以說知名度沒有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高,但是怎麼說也是美國三大快餐巨頭之一,影響力還是有的呢。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兩家快餐廳,想必大家經常看到,而且也聽說過,現在在提的話,想必大家都覺得有些煩,所以今天主要的就是要來說德克士。
  • 臺北市民買套房要不吃不喝10年 房價創8年新高
    臺北房價所得比創八年新高  深圳報業集團駐臺灣 馬強 趙川  市民買套房要不吃不喝10年  深圳特區報臺北10月7日電(深圳報業集團駐臺灣記者 馬強 趙川)7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臺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結果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