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碗水只夠一人喝,造口井才夠全村人喝
黨的十九大代表鄧迎香回答記者提問。
「一個村富不算富,還是要抱團發展,讓大家一起富起來才算富。」
「一碗水只能夠我一個人喝,一桶水只能夠我一家人喝,如果造出一口井就夠我們全村人喝。」
……
這是10月21日晚舉行的黨的十九大貴州代表團集中訪談上鄧迎香的話。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在認真履職的同時,也牽掛著麻懷村的事。
幾天前,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說:「現在我睡不好,頭髮都白了好多。」原因是「出去參觀看到其他村子搞得好,也想把麻懷整好,愁啊!」
說這話的時候,麻懷村的年人均收入其實已經超過了8000元。
「村民對著屏幕拍下我的鏡頭,發給我看」
「村民們在電視上看總書記作報告,有沒有什麼感受,他們給你打電話嗎?」訪談現場,有記者問。
「現在我們村裡有一個大屏幕,當天有200多人在看開幕會。」鄧迎香說,村民們看見我有幾個鏡頭,就用手機對著屏幕拍下來,通過微信發給我,因為我身邊人太多,他們就把我用紅圈圈起來。
鄧迎香坐在第三排,離總書記很近。「不光是村民,我們縣婦聯的同志都很關注,讓我回去開個會,把總書記的報告說給大家聽。」鄧迎香說:「好多村民給我打電話,讓我見到總書記替大家問個好,都說能見到總書記真是幸福得很。」
說著說著,鄧迎香突然想到什麼事情。「哎呀,我和總書記握手的那張照片都不知道去哪裡要,千萬別拿不到。」樸實的話語,讓記者們都笑起來。
「我得找張蜀新代表說一說」
鄧迎香說,麻懷村離「中國天眼」只有7公裡,現在村裡正藉助「天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她還特別感謝媒體,「新聞媒體報導麻懷村後,好多人都來到這裡參觀,車子都開到了隧洞口。」
這句話還沒有說完,鄧迎香話鋒一轉,又給麻懷村做起了廣告:「我們這裡吃的都是自己種的,沒有用化肥農藥,要讓遊客吃得放心。」
「原來覺得只要有一條出山的路生活就會有所改變,現在我們的願望就是大家都要脫貧致富。」為了致富,鄧迎香在學習、在改變,今年她還去找省農委,硬是拿到了鵪鶉養殖等項目支持。
隨後,本報記者提問,FAST工程副總經理張蜀新也是黨的十九大貴州團代表,有沒有和張蜀新有所交流。在場記者一聽都笑起來。
「這次開會都太忙了,以前我都和他說過。」片刻後,鄧迎香補充說道:「明天我得找張蜀新說一說……一隻鵪鶉要賺五塊錢……」鄧迎香似乎在盤算著什麼。
「鞋墊是要步步高升嘛」
今年,鄧迎香當選省婦聯兼職副主席,對於這一新的身份與兼職,她的打算很明確。「我們要在農村搞家政、養殖、刺繡、手工培訓,這些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解決溫飽,而且小孩也有人帶,老人也會得到照顧。」
說到手工,有記者問鄧迎香,聽說您帶來一雙鞋墊?
「那個鞋墊如果能發到網絡上面,媒體記者幫我們宣傳宣傳,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村這個特產,以後可能就會帶動村裡婦女致富。」
鞋墊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記者接著問。
「鞋墊是要步步高升嘛!」鄧迎香話音一落,大家再次笑起來,鄧迎香也露出開心的笑容。
她說,有個好的寓意,遊客才願意買啊!(記者 許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