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這個媽媽的內心獨白讓我看到了全職媽媽最現實的一面

2020-10-10 小明他爸

今日話題:

「全職媽媽最終真的會成為悲劇嗎?」


1

殘酷的現實

作者:今天怕是條死狗了


我做了四年全職媽媽,孩子上幼兒園比較穩定的時候,正好朋友介紹一個工作,文職的助理那種,活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強度也不大,心細就可以了。


因為要自己接送孩子,我上九點下四點,少拿一點工資。小公司,沒什麼鬥爭,同事也都是佛系青年,相處很愉快。


但是不到一年,公司黃了,我發現,憑我自己,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工作了,連像樣的工作都沒有。
普通本科畢業,四年多沒有工作過,等於什麼都不會,不如剛畢業的小年輕聽話能幹有可塑性,還得早退接送孩子,孩子生病還得請假,人家剛畢業年輕人還能義務加班 ,任勞任怨。


要是我是老闆,我也選應屆生。


普通本科畢業,沒有特別的專長,這種情況,我建議千萬不要做全職媽媽,等孩子上幼兒園後,再找工作實在是太難了。


產後抑鬱了很久很久,開始是因為自己帶孩子,後來是一直焦慮,想到了三四十歲,孩子不需要我了,老公和我離婚了,我該何去何從。


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不斷自我否定。我是畢業兩年就結婚生孩子了,沒做好思想準備,我本來不喜歡孩子,


但是覺得這樣不對,這樣不好,不應該,我必須愛我的孩子,對她好,但是我做什麼都是壓著一口氣,不是真心,是不得不,


然後責備自己為什麼這樣,這是我的孩子,我必須對她好,為什麼對她不夠好,然後焦慮,情緒不好,對孩子沒耐心,想對她發火,然後忍著怒火,一直在這個死循環裡出不來。
感謝短暫的那段工作時光,把我從那個死循環裡拉了出來。


現在我又開始做全職媽媽了,但是心態完全不一樣了,我不掙錢,但是一樣是為家庭做貢獻。我愛我的家庭,愛我的孩子,發自內心。


我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準備整潔的衣物,策劃全家出遊路線,這都是我的愛,我對家庭的貢獻。說的比較亂,想到哪說到哪,都是個人的真實感受。


我生的是女兒,我以後堅決不讓她做全職媽媽,哪怕我不能幫她帶孩子,我會出錢給她請阿姨,和阿姨一起照顧她的寶寶。


其實我媽媽當年也是堅決反對我不上班,她說出錢給我請阿姨,但是產後情緒不穩定,想法也很偏激,而且不忍心用老媽的錢,種種下來,最後才走到了這個局面。
說實話,我很後悔。


孩子在小時候,需要無微不至的關愛,喜歡守在家裡等她的母親,但是她長大了,她需要人生指導,需要很多錢,需要父母給她建設性的意見,這些,是一個普通的全職媽媽無法給予的。


我身邊也有全職媽媽創業的,但是成功的極少。


都是普通人,沒有資源,沒有太多錢,還得自己接送孩子,照顧孩子,想想能幹啥。


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2

最愛的人


作者:董耳朵姑娘


這是,我觀察我母親的一天生活,從年輕時,她就是家庭主婦。
上午
6點,母親起床,鍛鍊身體。
她之所以明白鍛鍊身體的重要性,是因為她高壓達到180時,除了她女兒關心、照顧她,她的其他親人未曾問過她的身體狀況。從那時起,她明白了,自己的身體除了自己在乎,別人都不在乎,所以,自己一定要照顧好身體。
7點,鍛鍊身體之後,回家做早飯,並且,邊做早飯邊洗衣服。
8點,開始反覆叫兒子、媳婦還有兩個孫子起床吃飯,自己邊吃飯邊餵孫子們吃飯。
兒子和媳婦吃完飯,上班去了,帶走了她的大孫子,將她的小孫子留給她照顧。
9點,她邊照看小孫子,邊做家務,包括拖地、收拾玩具、晾曬衣服、疊衣服等等。
10點,她帶著孫子出門買菜,小孫子有時偷懶,經常哭著喊著讓她抱,她因為經常抱孫子上樓,得了肩周炎,現在剛好一點兒。
之後,回家做飯、餵孫子吃飯、刷碗等等,一上午過去了……
下午
下午2點,她困了,她的小孫子不困而且還鬧人,哭聲一陣陣,聲聲刺耳,她強睜著上下眼皮,陪孫子玩。
下午3點,小孫子困了、睡覺了,她反而不困了,躺在床上玩會兒手機。
這時,她並不覺得,這是她片刻的休憩時間,因為常年失眠的她,只希望下午能有睡意打會兒盹,可是,睡意早已被小孫子的哭聲趕跑。
下午5點,小孫子醒了,她餵了小孫子奶粉,然後,帶小孫子出去玩。
下午6點多,她回家繼續做飯、刷碗等等。
晚上
晚上,她一直陪小孫子看電視、玩玩具,她已經很疲憊了,中午沒有睡覺,她現在也困了。但這時,小孫子還是一直不睡覺,她需要時刻保持精神一直陪著他。
夜再深點兒,小孫子睡著了,她也和小孫子一起躺床上睡著了!
小孫子經常夜裡哭,她常常失眠。
這就是一個家庭主婦的日常。
這樣的生活從照顧自己孩子的那天起到現在,一直沒有結束,以後,這樣的生活也將持續下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全年無休。
然而,家裡人(尤其她的丈夫)嫌棄她,長久把她當成不收費的保姆,甚至認為她連保姆都不如。
曾經他丈夫還對她說:「我把你當人,你就是人,我不把你當人,你連狗都不如!」
她一輩子為丈夫活,為兒女活,為孫子活,到頭來:
沒人給她說一聲:「您受累啦!」
沒人給她說一聲:「您好好歇歇吧!」
更沒人給她說一聲:「您是我們最愛的人!」


3

中年危機


作者:皇城根奶爸


昨天晚上10點我一個朋友發微信,要不要出來喝一杯。我拿著手機給我老婆看,我老婆說,以往都是兩家帶著孩子一起聚,這個點約你,怕是遇見事兒了,去吧。
我們兩家住的很近,下樓直接擼串喝啤酒,抽了幾根煙之後朋友才說明白事兒,和老婆在鬧離婚,我當場傻眼,他們家典型的家庭和睦,我腦子裡開始出現哥們找小三之類的問題。
方便敘述,簡稱A,今年38了,一路混到某知名美企高級工程師,我們不聊薪酬,但是從家庭開支分析,年收入50-80萬。


老婆和他同一家公司,孩子出生後身體不太好,老婆全職。
後來5個月以前,A被裁員了,確切的說他們這一批都被裁了,當然了那個賠償金我看著都眼紅,妥妥的良心企業。A後來賦閒在家,家庭矛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A說我知道現在行情不好找工作,我做好了去小公司的準備,可是我想休息調整一下,我現在早睡早起接送孩子,沒事兒去健身房家裡看看書,我都工作14年了,一天也沒休息過。


我媳婦兒就根蒼蠅一樣,不停的BB,那個態度,就差直接說我沒用了。
一吵架就說為了我放棄職場,說我這些年沒有學習新的技能,每天混日子,不然不至於如此,真不想過了。
聊到夜裡12.30,A想了想說,回家睡覺吧,明天還要送孩子上學,回到小區他上樓了,我陷入了沉思,因為我老婆也全職,我也面臨失業。
回到問題,只要家裡有錢有礦,全職可能主要面臨對付小三這一個危機上。其他中產可能面臨最大的還是職場危機。
我今年36歲,我媽媽就是全職,我爹是恢復高考後得第一批大學生,上外畢業。


然後開啟了外企之路,那個時候真的能養家,我媽過的挺舒服的,起碼從來不用擔心錢。


我媽也起到了賢內助的功能,把錢攥住,以至於後來我爹膨脹了之後自己做生意破產,家裡還有足夠的錢繼續生活。
到了我這一代,我試圖重複我爹的線路,海歸-外企,老婆全職,孩子生倆,結果中年危機了。
不知道多少的全職媽媽會面臨家庭收入銳減的財政危機,又有多少全職媽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絮絮叨叨的給老公壓力,這是我第一次審視雙職工靠風險能力明顯強很多這個問題。


之前我是鼓吹孩子要全職帶才算負責的主力軍。


(本文內容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進行刪除)

相關焦點

  • 27歲的全職媽媽產後抑鬱,靠這個走出抑鬱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一個男人抱著孩子,就算只是抱一會兒,都天然會覺得這人真是個好男人,而看到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大家會覺得習以為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女人就該帶孩子,應該做的。正是因為社會有這樣的偏見,很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產後抑鬱,因為感受不到家人的愛,感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那麼,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產後抑鬱之後該怎麼辦呢?來看看今天的故事。
  • 從產後抑鬱到快樂的全職媽媽有多遠?
    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文章,作者是「春暉行動-產後抑鬱預防及幹預公益行動」公眾號訪談過的一位產後抑鬱親歷者:美琪(筆名),她從產後抑鬱者蛻變為一個快樂的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和心得體會,值得我們思考。我是美琪,曾經有過一段差不多持續了一年多的產後抑鬱期,從孩子出生沒多久直到孩子一歲多以後。
  • 27歲的全職媽媽靠這個走出產後抑鬱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一個男人抱著孩子,就算只是抱一會兒,都天然會覺得這人真是個好男人,而看到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大家會覺得習以為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女人就該帶孩子,應該做的。正是因為社會有這樣的偏見,很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產後抑鬱,因為感受不到家人的愛,感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那麼,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產後抑鬱之後該怎麼辦呢?來看看今天的故事。
  • 全職媽媽靠送外賣走出產後抑鬱 適合全職媽媽的工作有哪些?
    山東98年的全職媽媽,做完月子沒多久老公就外出工作,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得了抑鬱症。由於點外賣的緣故結識了了外賣的騎手,通過送外賣重新有了與外人的接觸,心情開朗起來,走出了產後抑鬱。產後抑鬱伴隨著很多年前的全職媽媽,各種亂七八糟、遇到過沒遇到過的事情都開始出來蹦躂。
  • 《聽見她說》從一個全職媽媽的內心獨白,感悟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近來,在眾多影視劇中,一部由趙薇發起的《聽見你說》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這是國內首部的內心獨白劇,它以電影化的表達手法進行拍攝,沒有對手戲,只有一個人在特定的場景中呈現她的內心、她的故事,而也正是這種獨特的方式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 產後媽媽脆弱內心怎樣撫慰?別讓產後抑鬱,傷害到媽媽和孩子
    現在時常可以看到關於產後抑鬱、產後抑鬱症的相關消息。即使這樣產後抑鬱症表現還是會讓很多人無視和嘲弄,甚至把產後抑鬱症表現冠上「矯情」、「公主病」等的這一類標籤,直到悲劇發生人們才會警醒產後抑鬱原來沒這麼簡單,產後抑鬱症竟然這麼可怕!
  • 左手外賣,右手育兒,全職媽媽如何走出產後抑鬱
    漸漸地,她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霾,比之前開朗了許多。其中,分娩後第一周,約50%-75%的產婦出現輕度抑鬱症狀;有既往產後抑鬱症史的,再次產後抑鬱症的概率約為50%。從心理學角度講,女性產後,不僅面臨著身體上雌激素驟然下降導致的皮膚鬆弛,陰道鬆弛,漏尿等身體健康上的影響,還有著對與社會脫節的焦慮,以及新手媽媽對照顧孩子的焦慮與擔憂,甚至來自婆家的忽視和壓力,以及周圍人的不理解和社會強加給當代女性,要求女性家庭和事業兼顧的壓力,還有社會對全職媽媽勞動價值的否定。
  • 95後全職媽媽靠送外賣走出產後抑鬱:找個營生,才是最靠譜的事
    她們中有人短暫地中斷了兩三年又重返職場,有人到現在仍然是全職媽媽。無論是哪一類人,生育導致的生活軌跡變化,都引發了女性諸多的不適。有人甚至因擔心做全職媽媽與社會脫節而焦慮、抑鬱,怎樣走出這個困局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馬伊琍含淚髮長文,我看到無數媽媽最難以啟齒的一面
    前段時間,馬伊琍在微博上轉發了一篇文章,並含淚寫了一大段話:「不知道我的微博讀者裡有多少產後的女性馬伊琍也站在一個產後媽媽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產後修復以及科普盆底肌。產後抑鬱,就像看不見的一隻黑色大手,拉扯著剛生完孩子、精疲力盡的媽媽,掉進絕望的深淵。
  • 產後媽媽的內心獨白:「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別怪我無情
    導讀:產後媽媽的內心獨白:「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別怪我無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產後抑鬱」的媽媽們,為什麼頻頻被群嘲?
    「沒啥好怕的,女人都這樣」,一面又被失敗事例唬到。我不是響鼓!我就要被重錘!,容易導致負面情緒,嚴重的可能發展成抑鬱。,面對現實,新媽媽可能會出現兩種不良心理,一是因生活習慣、睡眠時間、身體狀況等改變,感覺被剝削,抗拒做媽媽。
  • 馬伊琍含淚髮長文,我看到無數媽媽最難以啟齒的一面
    前段時間,馬伊琍在微博上轉發了一篇文章,並含淚寫了一大段話:「不知道我的微博讀者裡有多少產後的女性,看完這篇文字,眼睛就溼了……」最明顯的,就是身體外形上的變化。在前幾天更新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張歆藝談到了自己產後復出被換掉的經歷。生完孩子那段時間,因為孩子特別能吃,所以她需要比常人吃得更多,胖了40多斤。結果本來已經說好要錄製一個節目,但節目組臨時把她換掉了。因為她胖得像一面牆。
  • 全職媽媽靠送外賣走出產後抑鬱,我也想出去上班,娃卻沒人帶
    23歲全職媽媽靠送外賣走出產後抑鬱症,看到這條新聞替她開心。因為自己也是一位全職媽媽,一個人在家帶娃。我也想出去上班沒人帶娃,婆婆也不來幫忙。送外賣是辛苦活,剛帶寶寶去樓下逛看到外賣的箱子,我之前提過哥哥的外賣箱,特別的重,有時怕去送餐,剩下的外賣被偷,就連外賣箱一起提走,遇到沒電梯的就是要爬樓,需要相當好的體力,後來買了鎖,鎖外賣箱好很多。
  • 全職媽媽,你如何照顧好自己?
    從早上哄孩子吃飯開始,陪孩子玩,做午飯,哄孩子午睡,在孩子睡著後開始打掃衛生,剛想睡會,孩子聽到動靜就醒了,媽媽不得不終止午休繼續陪孩子;晚上一邊做晚餐,一邊還要充當丈夫的「出氣筒」。但儘管如此,為了可愛的孩子,她仍然選擇忍氣吞聲,默不作聲日復一日地做著免費的、義務的,而且越來越沒有地位的「全職媽媽」。在臨床上,我們發現「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中罹患抑鬱障礙的人數越來越多。
  • 奧運冠軍產後抑鬱,這個20%媽媽都經歷過的痛苦,如何治癒?
    ,寫道:「記得一胎生完糾糾以後,我陷入了一種想要逃避現實的情緒,那段時間仿佛自己與別人隔著一道牆,和家人朋友也無法正常溝通,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糾糾一哭我就很煩躁,想逃避,甚至都有想把糾糾送人的想法。患了產後抑鬱的媽媽們,就像是生了一場幾乎沒有人能理解的病。產後抑鬱,會有什麼症狀呢?
  • 奧運冠軍產後抑鬱,這個20%媽媽都經歷過的痛苦,如何治癒?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關靖怡 最近看到了運動員劉璇的一條微博,寫道:「記得一胎生完糾糾以後,我陷入了一種想要逃避現實的情緒,那段時間仿佛自己與別人隔著一道牆,和家人朋友也無法正常溝通,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
  • 9成的新手媽媽都有產後抑鬱情緒?
    人們經常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是成為媽媽。也許是真的吧。但是,也有許多人覺得生孩子後是一生中最糟糕的時候。「生完孩子後,總是好害怕好想哭。看到孩子哭我也跟著哭,跟老公、家人說自己不開心、心情難過,他們總說我太矯情,想太多。
  •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去直視全職媽媽真實的血與淚
    同時,也因為一些人對全職媽媽的產後抑鬱認知不準確,不僅無法對全職媽媽的產後抑鬱帶來緩解,反而會加重全職媽媽的痛苦與困擾——因病而生的「罪惡感」,加重全職媽媽的病情,錯過治療的時間。可能一些人看到這裡,還是沒弄清全職媽媽抑鬱與家人不理解等情況碰撞會產生什麼樣的負性循環,對此,我只抽取其中某幾方面因素進行舉例,讓一些「丈夫」理解抑鬱的危害,也讓一些「全職媽媽」了解繼續發展下去的嚴重性。
  • 23歲媽媽靠送外賣走出抑鬱:那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們,現在怎樣了
    如果採訪許多當媽的人,問她們,有什麼事能把一名為母則剛的新手媽媽逼瘋,答案絕對是:產後的抑鬱和低落情緒。帶娃過程中,來自外界充滿不理解的聲音與壓力。 前些日子,一位23歲的全職媽媽因為送外賣而上了熱搜。
  • 即將成為二胎媽媽,如何預防產後抑鬱?
    今天想聊一聊,即將成為二胎媽媽,有哪些在心理健康保健方面,可以重視的。產後抑鬱這個詞,現在已經被媽媽們所熟知,通常來說,產後抑鬱情緒的產生,往往和產後這個階段的適應有關,家庭環境、家庭支持,以及孩子的健康狀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