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父母必須要讀懂的15條育兒「潛規則」!
1,寧與孩子商量1年也不要與孩子爭論1秒,遇到權利爭奪,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孩子溝通,否則,就算你把孩子爭到出走,也不會減少孩子的反抗,無謂的爭奪解決不了現實的問題,卻將孩子越推越遠!
2,萬不得已,不要強迫孩子,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部分情況下,強迫都會促使孩子反抗,反抗只能激化矛盾,父母最好做到要麼滿足,要麼做好適度管教。
3,和孩子交流要少說多聽,切忌:急於求成,著急發表自己的觀點,會引起孩子的牴觸,也不要著急評價事情的對與錯,大多情況下,父母要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體會孩子語言背後的需求。
4,不要對孩子有太高的期待,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只有父母嚴於律己,用空杯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與敗,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樣!
5,孩子之所以愛父母,不是因為孩子必須愛父母,而是父母值得被愛,父母對孩子付出了無條件的愛,孩子也會毫無條件的給予回報,正所謂,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真愛才能永恆。
6,學會把「媽媽給你說了無數遍了」換成「寶貝,媽媽說的你聽懂了嗎?學會把「不行」換成「媽媽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你之所以要這樣做是不是因為…,媽媽希望你能夠…,贏的發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共情,提供建議,引發思考。
7,學霸都不喜歡社交嗎?錯!學霸只喜歡和學霸結交,因為被稱之為學霸的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誤以為學霸只喜歡獨處,想進學霸的圈子,只有強大自己,把自己變成學霸,才是進框的唯一之路,孩子,永遠記住:你不努力的前半生,就是你寸步難行的後半生。
8,父母決定幫助孩子,不要說話太滿,「沒問題,這事交給爸爸來辦,你就等著好消息吧」,此話一出,父母就要勢在必得,萬一事沒辦成,孩子反而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
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說,「爸爸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否能辦成,但爸爸會盡最大的努力,萬一沒有辦成,你也要理解爸爸」,當孩子不抱希望的時候,父母反而創造了意外,其實,這才是最大的驚喜。
9,縱觀一個孩子的成長,要看孩子的長期發展,不能以偏概全,孩子此時的認知代表不了以後,但能夠影響未來,從3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認知,第一:看孩子是否能控制情緒 第二:看孩子是否能夠延遲滿足 第三:看孩子能否堅持到底!
10,父母要多一些自省,少一些埋怨,大多時候,父母言辭上的退讓能夠增加孩子的好感,所以,作為父母,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最好不要和孩子爭論,要多去考慮孩子的面子。
11,不要經常向孩子展露你痛苦的一面,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你的消極會帶來孩子的悲觀,你的悲觀會產生孩子的自卑,作為孩子,最希望看到父母陽光自信,生機勃勃的一面,縱使你內心極度痛苦也要表現得雲淡風輕,因為誰的痛苦誰去買單!
12,當孩子無理取鬧時,永遠不要跟孩子講道理,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釋放,大腦還處於原始狀態,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看著孩子,關鍵時候抱住他。
13,越沒有規矩,方圓就越沒有邊界,父母的育兒也就越容易失敗,因為沒有規則,孩子就失去了敬畏,當孩子不斷拓寬行為的邊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變本加厲的為所欲為,最後的結局,孩子只能自食其果!
14,不要認為孩子天真幼稚,其實,孩子的直覺往往很準,心思縝密的孩子能夠快速察覺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能夠快速察覺父母的偏見,所以,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數落,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洩情緒,你的一言一行,都能夠被孩子快速捕捉,從而不加篩選的選擇複製,當孩子變成了你最討厭的樣子,不要怒氣衝天,因為你討厭的樣子其實就是你自己。
15,和孩子相處時,父母總會縮小對孩子優點的認知,擴大對孩子缺點的焦慮,所以,多數父母經常看自己家的孩子漏洞百出,看別人家的孩子反而十全十美,久久沉浸在改變孩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這就是父母不幸福的原因。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你的育兒之路將會晴空萬裡!
父母的痛苦是因為不懂自己!
父母的煩惱是因為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