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擔心老去這件事!對話70歲王石:我最好奇的是 我沒經歷過的年紀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從未擔心老去這件事!對話70歲王石:我最好奇的是,我沒經歷過的年紀

  2020年,按照中國人的算法,王石70歲了。

  60歲那年,他去了哈佛遊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此遠離聚光燈。

  但今年疫情來襲,他在深圳帶領一眾隊員,用七天時間內登上了十座山峰。而且主動擁抱網際網路,不亦樂乎地在抖音、快手上玩直播。

  有人說,王石想出風頭想瘋了!他自己卻不這麼看。「我60歲要遠離聚光燈,70歲我來大出風頭?」

  他說,之所以主動出擊,是想傳遞一種信息,積極地面對困境,在疫情期間,他倡導大家,出圈交圈破圈。

  今年,王石終於了卻一樁心願。4月2日,王石率萬科全體員工向清華大學捐贈2億股股權,用於建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按市值估算捐贈總值為53億元人民幣。該筆捐贈成為中國高校歷史金額最大的捐贈。

  日前,王石帶著最新自傳《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亮相上海圖書館,他以《2020,我的改變》進行了主題演講。熱愛運動的王石,保持著讓人羨慕的好身材,完全看不出70歲的年齡。

  晨報記者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談財富:我從來也不是富豪榜上的人

  新聞晨報:今年4月2日,你率萬科同仁,向清華大學集體捐贈了價值53億的股票,用於共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你說,這個決定讓你從此遠離富豪榜,也讓你內心獲得了平靜。怎麼看待自己的這個決定?

  王石:遠離富豪榜,這話我沒說過,我從來也不是富豪榜上的人。捐贈前那也不是屬於我的。本身那是企業股。應該說是改造之後萬科團隊所共同擁有的。嚴格來講,萬科這50個億,我佔大頭,但我放棄了,其他人也沒有再索取,但不能說,人家沒有索取,那就是我的。我創業一直跟富豪榜沒有關係。

  新聞晨報:為什麼說,你創業一直跟富豪榜沒有關係?

  王石: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造,我放棄了應得的個人股份。1989年5月,有國外代表團到中國進行改革開放訪問。他們來採訪我,記得第一個問題就問,你有多少財富?什麼叫成功,就是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你有多少財富?我說我沒什麼錢。個人股份我宣布放棄了。記得我當時自己買了3萬股,一元一股,銀行存了2萬元,總共5萬元。如果不放棄,當時股票應該值520萬元。1988年,這是個大數字,但我放棄了。一下子這採訪就進行不下去了。我當時被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商人,竟然只有5萬元,而且還包括股票。

  新聞晨報:今年的這場捐贈對你意味著什麼?

  王石:當時把股票放棄了,放棄了給誰呢?沒有解決。本來想做一個醫院。2015年,建立醫生團隊,就差買地。那個地塊要通地鐵,有震動,這樣會導致成本非常高,後來沒籤,馬上就是「萬寶之爭」,我要退休了,組建的院團也散了。華大基因的汪建對我影響大。他的公共衛生意識非常強。疫情發生後,發現中國在公共衛生方面還是薄弱的。所以我們跟清華一拍即合,達成協議,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說是了卻一樁心事,但並不是說這件事情,讓我遠離富豪榜。而是我從來沒有在富豪榜上,從來沒有過。

  新聞晨報:你怎麼看待財富?

  王石:對錢,我認為很重要。首先表現在我非常羨慕有錢之後可以過上比較體面的、自如的、自娛的生活。但同時也警惕,自己突然有錢,能不能駕馭得住?突然有錢之後,人的狀態就會改變。另一方面,我會思考自己掙錢的目的是什麼,是證明我有掙錢的能力,還是為了積累財富?我覺得我更追求證明自己的能力。賺得越多,證明你的能力越大,所以對我來講就是個能力。

  談遊學:在哈佛從「如入煉獄」到如獲新生

  新聞晨報:你60歲去哈佛遊學,備受矚目。這段遊學經歷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其中有沒有作秀的成分?

  王石:我32歲到深圳創業,很快出名。出名後一直到現在,我很多做法,都有負面解讀。我一直在被誤解。當時去哈佛,那個誤解還不是作秀。而是說你王石裝什麼呢。網上質疑,說哈佛有中文班、老年班嗎?說有中文班,我不在乎,因為沒有中文班。當然也沒有老年班。就這一下,我幹勁就出來了。

  新聞晨報:當時你的壓力有多大?

  王石:「如入煉獄」四個字可以用來形容我在哈佛第一學期的日子。我壓力大的不得了,都是跟比我女兒還小的人一塊兒學習,我跟不上,作業一天要做四五個小時,才能做完。我原來貪心選了四門課,作業做不過來,放棄了一門,變三門,還是做不下來,又放棄一門。做作業那個累呀,就盼著星期天。周末可以睡覺。他們不是嘲諷老年班嘛,是啊,沒有老年班。我的平衡感一下子就來了。跟小屁孩一起學習,我只是後進生。但如果我跟著全是60歲的一塊兒學習,我是最後一個,肯定會沮喪。外界的諷刺挖苦,反而給我帶來了動力。在哈佛,我原計劃讀一年。很快一年就過去了。我感覺才開始,遠遠不夠。哈佛,讓我如獲新生。

  談新書:我很少用徵服兩個字

  新聞晨報:傅高義先生為你的自傳《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作序時寫道:王石在徵服了房地產、金融、登山,滑翔傘和賽艇等領域後,又想徵服學術界,並為世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在你的人生中,是不是渴望去徵服一切?

  王石:我22年前開始登山。登山前,要花一年時間,接受登山專家的指導。他們非常清楚,在山面前,非常忌諱徵服這兩個字,大山你怎麼能徵服它呢,你要選擇最好的天氣,以最好的路徑進入,必須要小心翼翼,要有感恩的心。登山教會我第一件事就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我很少用徵服兩個字,但我理解傅高義先生的意思。就是克服和挑戰,你有目標,去克服,去挑戰。

  新聞晨報:在這本書裡,你用了一個章節來探討人的身體,你酷愛運動,但同時你的身體也和普通人一樣,常常遇到各種問題。如何才能跟身體最好的相處?

  王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年輕時雖然喜歡運動,但天賦不夠。先天個子不高,我這個子適合短跑,但爆發力不足。從事體操的話,個子又太高了。但我無意中得到了兩個「運動健將」的稱號。49歲時,我登上了珠峰北坡。當時就想,50歲送自己一個生日禮物,後來一度成為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紀錄保持者。人對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慢慢認知的過程,和它對話。現在知識越多,越來越容易跟它相處。

  新聞晨報:如何保持健康?

  王石:比如說,你年輕時能吃能睡能幹活不知累,到一定年齡後,好學習好工作也不知疲倦,但很快發現睡眠不好,如何調整?我用了三年時間,調整到隨時能睡,在飛機上20分鐘打個盹。在床上,一般20秒之內能入睡。關於吃,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都是從吃不飽長大的,突然物質過剩後,想吃啥吃啥,如何調節讓吃可以更健康。40歲之前我是喝酒的,酒量不大。40歲之後戒了。後來是戒糖,遠離鹹、油炸,還有四川火鍋。原先這是我最喜歡的,現在也不是完全不吃,而是慢慢調整至比較健康的方式。此外,要會休閒,會遊玩。

  談年齡:從未擔心過老去這件事

  新聞晨報:有一張你走在哈佛校園裡的照片,戴著墨鏡,背著雙肩包,顯得特別年輕態,你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麼?

  王石:沒有秘訣,我從來沒有想過保持年輕。我去哈佛之前,是個探險家,我希望我的形象是海明威筆下的那種硬漢,比如《老人與海》裡面的漁夫,是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狀態,和鯊魚搏鬥。以前我對自己是這樣一種期許。到了哈佛、劍橋之後,我的整個形態,從粗獷的硬漢,變得有點文質彬彬的味道,我特別喜歡,學校的環境與氛圍,無意中讓我的氣質發生變化。

  新聞晨報:按照中國人的算法,你今年70歲了。你是否介意跟別人討論年齡,有沒有害怕老去這件事?

  王石:我從未擔心過老這件事。也不介意談論年齡。對我而言,更多不是說要追求青春,反而我最好奇的是,我沒經歷過的年紀,就是現在。尤其70歲之後,為什麼這麼說?過去人到70古來稀,按照傳統觀念,這是到了知天命,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不要再有什麼非分之想,不要再有什麼活力了,更多的應該是頤養天年,你還要追求什麼東西,但對我來說應該不是。所以在這個不確定當中,充滿了好奇。如果什麼都確定,那就乏味了。

  新聞晨報:那如何面對老?

  王石:問題不在老不老,不在於你的樣子怎麼樣,而在於你真正的活力在什麼地方,你對生命是否充滿了好奇心。其次,在好奇心下,你有沒有能動的活力,人病怏怏的,再好奇心也沒用。我44歲時醫生給我下判定,說我下肢可能會癱瘓,然後我就去登上了珠峰。即使明天癱瘓,我也已經很夠本了,我珠峰都上了兩次了。但我沒有癱瘓,這種心態對我很重要。在疫情期間,我尊重隔離,但能不隔離時我就主動出擊,我不能因為這個環境,心理被隔離。到了這樣年紀,別人說你怎麼青春活力,都是胡扯。其實我心裡非常清楚。問題在於,你要去面對它,正視它,你才知道怎麼去調整這種心態,怎麼去善待它。

  談人生:人生要攀登三座山峰

  新聞晨報:你曾經把人生的不同階段,比喻成一座座山峰,你的人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登上了哪些山峰,還有哪些山峰要去攀登?

  王石:我過去曾總結過,人生要攀登三座山峰,第一是珠穆朗瑪峰,這是物理山峰的高度。第二,生命挑戰最高峰的極限。我要挑戰的,是人類登頂珠峰的最大年紀。第三,知識山峰。我現在的總結,人生還是三座山峰,第一是珠峰,第二是知識山峰,第三是公益山峰。不再是顯示自己,現在更多的是,如何利用你的資源,人脈關係,來讓社會更美好,這是我個人的三座山峰。知識山峰還在登,第三座山峰現在才開始,疫情發生後,我的作用開始發揮了。

  新聞晨報:你覺得人生最美好的風景是什麼?

  王石:人生最美好的風景是未知的,無限風光在險峰。

(文章來源:周到上海)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70歲的王石:企業家裡的健身達人,愛冒險的運動家
    他說:「我馬上就70周歲了,大家看我狀態還不錯吧?人到老年,最好不要給社會和家庭增加負擔,這是我們的責任。」王石覺得人生最恐懼的事,就是你活得已經沒有好奇心了。一、強人王石王石出生於1951年1月的廣西柳州,17歲參軍,在鐵路局工作過,後畢業於蘭州交通大學,靠做飼料中介商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3年來到深圳創業,1988年擔任萬科董事長兼總經理。
  • 王石對話《壹讀》:遠離政治是我對生命的定位 下輩子也不沾政治
    王石表示,出國前的自己曾有種急迫感,「覺得體制和制度再不改就沒機會了」。出國後的王石才明白,變革的關鍵不在體制和制度,而在於中國的文化:「過去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文化是障礙,但現在講,我們的文化,特別是經歷過復興的文化,可能是激勵。在農業文明中幾千年形成的東西,在進入工業文明後改變速度當然慢。但現在是後工業時代、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但不要著急。為什麼不要著急?因為想慢也慢不了。
  • 王石:我最喜歡的一句電影臺詞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按今天的說法,我算是「自我隔離」了——不管是國內的還是當地的朋友,我基本不見。因為英語太難學,要遠離母語環境,我是不得已。一個近60歲的人去國外留學,最難的是過語言關。課堂上課、討論都用英語,我的語言天賦又很差,上課聽不懂,晚上就得「加班」突擊,還要寫作業,更不要說老師還會開一堆書單讓你去讀。那些日子裡,我很少能在半夜2點前睡覺。我患有牙周炎,做作業時牙疼得受不了,拔!
  • 6歲男童從未去過醫院,奶奶分享:秘訣不是多吃飯,而是這3件事
    6歲男童從未去過醫院,不積食體質好,他是如何做到的?山東臨沂的6歲男童蘇加凱,從來沒有因為生病去過醫院,他從小就是奶奶帶大的,每年換季很多小朋友感冒,加凱的奶奶也從來不擔心,他信得過孫子的抵抗力。奶奶對於加凱的行為也沒有太多的限制,很多的家長不讓孩子吃很多東西,也不讓孩子去很多地方玩,擔心這擔心那的,加凱奶奶鼓勵孩子多動,多嘗試,將他培養成了一個小勇士,小小年紀就有非常多的經歷,而且還能講出很多不同的見解。
  • 王石:人生來不平等 給你更好的資源未必有更好的命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王石出新書《我的改變》:我從來沒怕過老「如果太圓滑,那這個人的路就走到頭了。」就算69歲了,王石還是王石,依舊率性、大膽,面對媒體金句頻出。王石承認,這兩場風波,對他的思想觀念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他的人生也從那時起,悄然發生了改變。離開萬科後,王石一刻沒停地繼續「折騰」著,登山、滑雪、賽艇......甚至還練出了人魚線。「沒老的時候,覺得老很遙遠,你一定會老,但不是現在。其實一點不遙遠。」王石承認自己老了,他也承認,自己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被「淘汰」,但在此之前,他依舊壯心不已。
  • 我在成人用品店打工:客戶最小17歲,最老70歲
    後來,經過一周培訓,我就開始試崗了。早9點到晚12點。 每天下班,老公都會開車來接我,因為太晚了,怕我自己回家不安全。 就這樣,我進入了一個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行業,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般這樣的就直接不理,實在過分了,我也會回懟。 但有一次經歷,真的嚇到我了。那是我試崗看店的第二天,一個70歲左右的老頭來店裡,我就問他有什麼需求。 他說他家老太太不想幹那事,他又想的不行,就出去找小姐。
  • 61歲王石哈佛英文演講:「一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我這個年紀來哈佛學習,就是要學習西方的文化,語言當然相當重要。我們這一代人一直都是啞巴英語,看點資料還行,但張嘴說那就是很大的障礙。是障礙,就得過,人總要有點勇氣。」王石回答說。有意「疏離」萬科從當年率先「下海」創建萬科集團、最終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老大」,到如今耳順之年選擇隻身赴美遊學,王石曾經徵服世界最高峰、去過南北極、50多歲學過滑雪又練滑翔……他一直在挑戰自己。 在剛到哈佛的時候,王石曾經做過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他說,這「三座山峰」中,第一座峰指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峰,第三座就是來哈佛上學。
  • 王石「悟」了:70歲以後不會去戈壁灘種莊稼了
    2019年初,王石發起並動員一批企業家、專家、名人創辦了致力於成為中國鄉村創業創新加速器的西安市鄉村發展慈善公益基金會。他認為,當下中國城市與農村必須均衡發展,而要落實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目標,農村的創業創新至關重要。「你會去農村基層一線考察調研嗎?」王石眉毛一揚,反問記者:「什麼叫「會去」?這幾年我就一直在農村調研!
  • 61歲王石哈佛英文演講:舉雙手贊成抑制房價
    「我這個年紀來哈佛學習,就是要學習西方的文化,語言當然相當重要。我們這一代人一直都是啞巴英語,看點資料還行,但張嘴說那就是很大的障礙。是障礙,就得過,人總要有點勇氣。」王石回答說。有意「疏離」萬科從當年率先「下海」創建萬科集團、最終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老大」,到如今耳順之年選擇隻身赴美遊學,王石曾經徵服最高峰、去過南北極、50多歲學過滑雪又練滑翔……他一直在挑戰自己。在剛到哈佛的時候,王石曾經做過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
  • 專訪「譯者」毛大慶:我很佩服王石,60歲還去哈佛學英語
    和那些年輕的創業者不太一樣,毛大慶說自己創業不僅僅為了錢,而是把創業當作一種修行,看看僅憑自己的能力能幹成多大的事,要讓人生中有一段經歷是屬於自己的。在人生的價值和取捨問題上,毛大慶是認同王石的,並且很欽佩王石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且一直堅持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 王石:我不想委屈自己
    老王曾經工作過的鄭州鐵路局倒是有過兩位叫王輝的領導,一位在61年擔任鄭州鐵道學院書記,另一位在1976年擔任鄭州鐵路局第三書記,這兩位也不知是否同一個人。據何加鹽查證,後一位王輝後來當到河南省委書記和武漢軍區司令部副總參謀長,其經歷與王石所敘述的父親出生地、工作履歷和去世時間都不相符,應該不是王石之父)。
  • 特寫:哈佛校園對話「勇氣」王石
    新華網美國波士頓4月15日電(記者 牛海榮)站在哈佛大學的演講臺上,61歲的王石一張嘴
  • 68歲的王石,不認輸!
    2019年11月23日,王石做了一場發布會,推出其新書《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並曝出驚人之語。面對「你曾說年輕人不要著急買房子,那什麼事才是年輕人應該著急做的?「提問時,王石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太急躁了,沒想好自己的目標之前,先做公益,或是探險去,別老想著賺錢,別被一些東西困住。不得不說,王石熬的這碗雞湯,年輕人實在難以下咽。
  • 王石:我不害怕被公眾遺忘
    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商業的廝殺、人生的起落,最讓他感到委屈的竟然是一場輿論風波。這著實讓人想不到。關於這個演講,這裡有篇文章《王石回憶他的「至暗時刻」》可供查看。以下內容整理自王石演講次日《財經》對其的專訪內容。「我對萬科的影響力猶在」作為萬科的創始人,此時的王石看待權力和功績大概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
  • 為何上了年紀容易「老年臭」?過了40歲注意這3件事,老了沒味道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過身邊的老人,一般上了年紀的時候身上都會有一股異味,但是在民間很多人都將這股味道稱為老人味。可是為什麼人的身體上會出現這種味道呢?其實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稍加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染上味道。
  • 孩子隻身在外,父母最擔心這件事
    每天最豐富的就是晚餐,會有熱食,但也只是每人一份,往往吃飽了過了一會兒就又餓了。」這個朋友是在讀初中的年紀出了國,要學著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這一家人其實從來都沒有苛責與她,而文化差異讓她不敢開口所要更多,只能極力的讓自己儘快適應,又不敢跟家裡太多抱怨讓父母擔心,所以當時臨走時媽媽非要打包到行李裡超大包裝的手指餅乾成了她每天充飢的唯一來源。
  • 這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我經歷過7件,你呢?
    但是旅行,並不是只有美好偶爾也會有一些小驚嚇這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你經歷過幾件呢?打卡人多門票貴的景點誰的旅行,沒遇上過「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的景點呢?名聲大噪的景點,一個都不肯落下,進了景區,除了看人頭,欣賞不到任何美景,關鍵門票還挺貴。
  • 王石:哈佛經歷將大齡求學之路進行到底
    央廣網財經4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他叱吒風雲以獨到眼光洞悉房地產業,引領萬科躋身全球最大住宅企業行業,他瀟灑自由踏遍世界數座高山,老當益壯刷新中國登頂珠峰最年長記錄他是王石。本期嘉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本題話題大齡求學苦行僧。
  • 要不是親身經歷,我從未想過男生也會被性侵
    她一直問我怎麼了,我一直沒有回答。過了好久好久,我才有勇氣說出自己經歷了什麼。她很激動,立刻帶著我還有我爸,返回了事發現場。現場當然什麼人都沒有。然後,我媽就再也沒提起這件事了,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而我也像得到指令一樣,當作這件事不存在了。
  • 王石死裡逃生的兩次經歷曝光,我看到可悲一幕
    很少有人會去關注珠峰的事情了。時值中國登頂珠峰60周年,我問了身邊一些朋友。知曉的人寥寥無幾。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因為這事關你我,事關整個中國。那些留在珠峰上的血和汗,那些回不來的人,那段壯懷激烈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