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晉著名隱士王裒的10首詩詞

2020-12-19 秉筆春秋呂書生

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提及「孝」你會想起三國時期哪些人物呢?想來孔融、王祥、陸績等人都會出現在備選答案中。本篇依然是關於王裒póu的詩詞,來看看餘下的10首裡他是什麼形象。

《挽汪庶子伯諧父母·其一》 明 倪嶽

束卻青氈出泮林,一鞭驄馬氣駸駸。潢池誰遣驚濤起,閩海真成瘴霧深。

武穆有冤皆切齒,王裒無淚不傷心。神遊只在風雲表,時聽中天彩鳳吟。

【無淚未必不傷心,落淚未必傷心】

《駱孝子廬墓詩》 明 孫緒

李興擗踴生芝草,王裒攀號枯柏木。

【詩詞中引用王裒的典故,經常是與「孝」這個主題相關,還要捎上枯柏】

《祝黎方回》 清 陳恭尹

板橋東望是扶胥,照水無勞拔白須。此日合為山院長,當年曾是羽林孤。

柳栽宣武圍皆抱,柏近王裒樹亦枯。酌酒壽君還自笑,一般霜雪各頭顱。

【王裒:重點不是柏樹,而是父母之墓呀】

《送程周量起復入都》 清 陳恭尹

屈子能爭日月光,王裒分守松楸老。

【總有些心結會揮之不去,王裒就在父母墓旁結廬作伴,朝夕都會跪拜哭泣,本來準備相伴餘生,奈何賊寇不給機會】

《哭兒骨殖還故山·其一》 明 藍仁

愁心慘澹失清秋,歸骨悽涼傍故丘。總為無兒憐伯道,更堪非罪哭王裒。

從來禍福分淫善,誰謂忠良似寇讎。黥作孱兵寧餓死,西風殘照淚交流。

【可憐河邊無定骨,可憐至親骨肉別】

《題闕·其四十五》 明 王世貞

王裒慟蓼莪,獨行表君子。

【雖然王裒始終沒有仕晉,但他也不會被收錄進《後漢書·獨行列傳》,畢竟其祖父王脩還是魏臣,父親王儀還是司馬昭的司馬】

《南行道中述懷二首·其二》 宋 王紳

哀哀王裒氏,久廢蓼莪章。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是感慨父母勞累的名句,也是《小雅·蓼莪》中的一句,每每都讓王裒哀痛不已,也因此無法教授門生此章】

《胥門》 明 邵寶

楚何怨?吳何恩?豫讓死,王裒存。

【賊寇四起時很多人想前往江東避難,王裒也不例外,但因為流連於父母墳塋遲遲沒有行動,最終也沒有倖免於難】

《贈徐舍人》 明 王稚登

嗟君何事獨沾裳,聞著烏啼黯自傷。池上薇花空浸月,堂前萱草不禁霜。

燕山雪作愁時鬢,楚水猿為客裡腸。見說王裒廬墓處,滿林衰柏淚痕蒼。

【淚痕都體現在枯柏身上了,以此表示王裒用情至深,《太平御覽》還額外加戲「涕泣所著,樹色與凡樹不侔」,枯樹顏色顯然會與其他樹木有差異】

《墟裡》 清 顧炎武

豈有西向身,未昧王裒旨。眷言託風人,言盡愁不弭。

【王裒在父親被司馬昭殺害後,始終沒有朝西坐過,朝廷三徵七辟都被他拒絕了,拒絕仕晉的名單上也就多了他的名字】

關於王裒的詩詞,就到此為止咯。

相關焦點

  • 王裒:詩詞中的我總與枯樹作伴
    本篇就來看看王裒póu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0首。《詠史下·王裒》 宋 陳普正始頹波萬丈深,臥冰泣竹盡漂沉。尚餘淚染無枝樹,撐拄乾坤直到今。【陳普寫過很多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王裒雖然記載在《晉書》,但也沒有為西晉效力】《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裒》 宋 林同悲哉生我句,柰此念親何。墓側有枯樹,詩中無蓼莪。
  • 魏晉以孝治天下 連地痞都是孝子
    人物名片  王裒  字偉元,西晉學者,因父為司馬昭所殺,不臣西晉,三徵七闢皆不就,隱居教授,善書。  《聞雷泣墓》又稱《王裒泣墓》,講述了魏晉時孝子王裒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六則故事,講述了王裒的母親活著時,性極膽小,特別害怕打雷。
  • 昌樂縣非遺話劇《孝子王裒》走進昌樂一中
    12月8日,由昌樂縣文廣新局組織的「孝子王裒的傳說」改編話劇《孝子王裒》走進昌樂一中,十餘位老少藝術家傾情演出,讓師生們領略到了昌樂本土非遺文化精品的魅力由昌樂縣非遺保護中心報送的話劇《孝子王裒》成功入選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
  • 俗世奇人:王裒
    一想到西晉的王裒(bāo),就想替他說出上面那番話。  王裒的父親王儀曾在司馬昭帳下任職。當初,司馬師掌握魏國大權後,曾和東吳有一次東關之戰,其弟司馬昭時為監軍,此戰魏軍大敗。  東關之戰後,司馬昭問身邊的僚屬:「誰該承擔打敗仗的責任?」王儀毫不客氣:「當然是領導者了!」司馬昭一聽大怒,「你這不是把責任往我身上推?」於是讓人把王儀拉出去砍了。
  • 秦淮河畔烏衣巷,魏晉風流王謝家
    烏衣巷十裡秦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地,劉禹錫的那首《烏衣巷》更是廣為流傳,「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導,東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曾助建東晉、義固軍臣、維護帝室、位極人臣、極盡哀榮。民間更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 除了孟郊的《遊子吟》,這三首關於母親的詩詞,你應該了解一下!
    母親節快要到了,許多人一提到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一般都會想到一首傳頌千年的經典詩詞——《遊子吟》。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蘇軾在《讀孟郊詩二首其一》中直接說孟郊的詩「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明代高棅(bǐng)直接在《唐詩品匯》中說這首詩是: 「千古之下,猶不忘淡,詩之尤不朽者。
  • 關於漢末著名御史桓典的19首詩詞
    本篇依然是關於桓典的詩詞,共計19首。《送陳僉憲之京》 明 陳昌少年通藉向金閨,帝命觀風下浙西。三尺龍阿持繡斧,五花驄馬鑿霜蹄。範滂威望人爭仰,桓典聲華孰與齊。此日軺車巡已遍,仍陪鴛鷺上丹梯。【其實「桓典避馬」這典故也是在強調桓典的剛正】《送張仲齊侍御還京二首·其一》 明 邊貢上國埋輪後,東山攬轡初。世方驚豸角,吾已識龍顱。古柏凌蒼漢,清冰照玉壺。千秋桓典駕,驅逐有人無。
  • 隱士,他們之所以生前或生後暴得大名,皆是因為這樣做!
    隱士,指隱居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別稱處士,高士等。他們之所以生前或生後暴得大名,皆因不問世事,潛心學問,或以著作名世,或以德行感人。現列舉魏晉南北朝以前的一些著名隱士如下,當然,還有更多的高人隱士,因刻意割斷世間信息,將自己隔絕於山泉林海間,寂寂無聞地終老一生,自當別論,這裡只列舉品格高尚或著作等身者:一、許由、巢父: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傳說帝堯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拒絕,帝堯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
  • 蘇州的隱士
    何謂「隱士」?就是隱居而不仕的人。這裡的「仕」作當官講,學而優則仕。所以隱士,應該是有知識、有能力、聲望很高,而不願當官、不願擔當重任的人。隱士有大小之分,所以就有了「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或「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的說法。隱士,並不是說一輩子不當官,不要名聲。《荀子·正說》說:天「下無隱士。」他說的是沒有人一生為「隱」的。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被譽為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千古第一悼亡詞,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修行者比爾:尋找深山中的隱士
    他在美國陸續出版了14本關於禪宗和中國文化的書,也曾長期在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生活。翻譯過中國古代佛教典籍和詩歌,寫作遊記類文字,有計劃地將禪宗推向世界。20世紀80年代末,他從臺灣跑到終南山下找到了隱士,並探訪了散居於各地的修行者,這場大冒險被收進《空谷幽蘭》一書。2006年,他又出版了探尋中國禪宗行跡的《禪的行囊》。
  • 古代關於中秋的10首詩詞
    先祝大家中秋、國慶佳節愉快,歷代詞人們留下了眾多關於中秋的詩詞,本篇挑了10首以供賞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沒挑那首「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首化用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句,一人獨享中秋......】《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 李嶠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
  • 10首寫歸隱的詩詞,離別繁華世歸隱山竹林
    在古代詩詞中,有一類特殊的題材——隱逸,或者說歸隱,指的是嚮往或歸隱田園生活,描寫秀美的田園風光,抒寫清閒安逸生活的詩詞。讀來格外清新自然,巧妙新穎。這首詩就作於詩人被罷官司閒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之時。三、《山中問答》(唐·李白)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寧稼雨 | 從《世說新語》看中國隱士文化
    「隱士」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繕性》:「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13] 301但是,隱士的出現卻要更早一些。甚至可以說,華夏民族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開始,便已經有了關於隱與隱士的傳說和記載。三皇五帝時期的隱逸之風和這段歷史一樣,帶有很重的傳說色彩,但後人已經把自己理想中隱士的美好品格賦與了那些先哲。
  • 10首關於茶的詩詞佳作或名句,茶與詩的搭配,很美很愜意
    茶詩,在許多詩人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像著名的詩人白居易、盧仝、蘇東坡、李清照等,都是極愛茶的人,他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吟詠茶的詩詞佳作。關於茶的詩詞成千上萬,此處只為大家列舉10首我比較喜歡的,有些是原詩,有些因為原詩太長,只節選了精彩或者相關的部分。供大家參考閱讀。
  • 兩首訪友的詩詞,一首失落,另一首有著他鄉遇故知的心情
    唐朝的詩詞中,有很多佳作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也有一些我們所不熟知的一些詩詞,讀起來那種意境唯美,仍然讓人心曠神怡。唐代文人名氣最高的一個僧人叫做皎然,是一個僧人,字清晝,他本名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他的詩詞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玩的作品。
  • 古代詩詞裡關于田園風光的詩詞,首首令人陶醉
    現代社會裡生活節奏快速,人們有時候會想要去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生活,羨慕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其實在古代,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些詩人也因此創作出了許多關于田園風光的詩詞,下面我們一起來品一品吧。
  • 中國詩詞大會:關於春天的10首詩詞,總有一首打動你!
    中國詩詞大會,在舉辦四季之後,依舊是人氣很高。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文化節目,讓全民參與進來。共赴一場詩詞盛宴,今天安久來和大家一起欣賞,在詩詞大會中出現的關於春天的10首詩詞。讓我們來和詩詞進行一次約會,相信總有一首能夠打動你!
  • 為什麼古人詩詞中經常有漁人的影子?這幾首最經典詩詞值得品讀
    由此引出「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命題,不得不說很是精彩,更將我們中國詩詞文化中的「漁父」意象推向高潮。在我國古詩詞中,關於寫漁者為主題的相關詩詞是很多的,對於詩人們眼中的「漁父」意象,可以從以下幾首詩詞中略見一斑。
  • 竹庵雲水,魏晉長歌:史事、藝術縱橫談
    蒙中簽名鈐印《竹庵裡:詩詞·小楷·花箋》(附贈花箋8種共32張)內容介紹:《竹庵裡:詩詞·小楷·花箋》原色影印蒙中先生小楷寫就古代詩詞100首,並按其意境分為歸園、丘山、日月、為歡、飲酒、花朝、山河、懷人、念遠9大類。每首詩詞後,均有竹庵所作精簡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