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讓多少人記住了楊慎的一首詞: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激戰不斷,一時多少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羅貫中用精彩的文字,為我們講述當時那群雄爭霸的段段故事,著實精彩,讓多少人為之著迷。
可是三國角逐,群雄紛爭,以成帝業,那一時的豪傑到頭來都不過是歷史長河的過眼煙雲。楊慎的這首詞本著一種看破紅塵世事的心態來抒發心中的看法,借著漁夫和樵翁「智者」般的雙眼仿佛將一切天數都以看透,「是非成敗」看淡為「空」,發出了天命難違的慨嘆。由此引出「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命題,不得不說很是精彩,更將我們中國詩詞文化中的「漁父」意象推向高潮。在我國古詩詞中,關於寫漁者為主題的相關詩詞是很多的,對於詩人們眼中的「漁父」意象,可以從以下幾首詩詞中略見一斑。
《漁父》李煜 其一
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漁父》 其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詞人,更是有「千古詞帝」之稱。可是在最初,其父南唐中主李璟所立太子是李弘翼。李煜因為才華出眾屢次被李弘翼猜忌,為躲避打擊,李煜整日裝作沉迷於藝術,過著宮廷隱士的生活,更是寫下了這兩首《漁父》以來「保身」。李煜筆下的漁父,有花有酒,無拘無束。沒有世俗的羈絆,沒有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漁 翁》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柳宗元的這首詩通過描繪漁父的日常生活進而為大家展現出於山水間獲得內心寧靜的是如此的美好,更結合了作者自身經歷,表達自己內心想尋求超脫的心境。全詩飄逸如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其中的境界更是奇妙動人。
除此首外,柳宗元還有一首著名的《 江雪》也是寫有關於「漁父」的描寫:「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詩平白如話,卻用一種白描手法為我們「畫」除了一幅美麗的情境圖:天寒地凍,江雪茫茫,漁父忘我垂釣於山水之。此時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說張志和是一位山水畫家,他曾畫過一幅和《漁歌子》描繪一致的畫,畫中應該是有山、有水、有白鷺、有桃花,更有那江波中「青箬笠,綠蓑衣」的漁夫在捕魚的情形吧!這首詞對於後世影響很大,後人在寫關於「漁父」這一主題時,往往會有張志和這首詩的影子。
張志和這首詞將自己心中的詩情畫意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雖只是簡單幾筆概括了漁夫的日常生活,但從詞的言外之意中,不難發現詩人對於漁父悠閒自在的逍遙生活甚是嚮往。
這首詞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詩人用近乎天然的高超手法描繪出漁父生活的清朗淡泊,無愧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沉醉東風·漁父》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這是一首元曲,此曲用對仗的手法開頭,為我們渲染了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畫。用「黃」、「白」、「綠」、「紅」四種顏色來寫四種景物,明豔的效果使人眼前一亮。面對此美景,漁父更是不孤單的,雖沒有「刎頸交」的朋友,可是以那些沒有心機的白鷺、沙鷗為友,倒也逍遙自在。在詩人眼中,這比做什麼「萬戶侯」都要快活愜意呢!
白樸平生經歷過山河破碎、家人失散,他反感政治,內心十分渴望尋找一片避世淨土的。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在當時那個知識分子備受壓抑卻又不願意向黑暗社會妥協,寧願追求避世來保持自己心內高風亮節的一種理想主義描繪的淋漓盡致,因而這首元曲在當時贏得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喜愛。
關注作者於翕龠,為您推薦更多精彩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