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詩詞如何擺脫古人的框架和束縛

2020-12-27 騰訊網

朋友感嘆,好的詩詞都被古人寫盡了,現代人創作的詩詞都在古人的框架和束縛內。我們所寫的每一首詩詞都有古人的詞句和意境。

這句話說的很對,但也不盡然,只是我們習慣性地隨著古人的腳步走,生怕稍有偏差,邯鄲學步也學不像了。我們所閱讀到的詩詞作品《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以及各種詩詞的鑑賞書籍都是古今編著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優秀作品,這些精品詩詞,成了古人寫的詩詞的代表。久而久之留在了我們所認知的印象中。

現代人寫詩詞,嚴格遵守古人整理出來的詩詞理論,這至少要比唐宋詩人方便的多。唐宋關於詩詞理論的著作極少,很多關於詩詞創作的條條框框都是明清文人創造出來的,這也是明清詩詞衰落的原因。到了現代,我們的詩詞閱讀量多了,但是我們的國學底蘊少了,所以在寫詩詞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古人詩詞的意境和意象。

填寫《一剪梅》不自覺地朝著李清照、將捷的方向走,少不了雁、樓、錦書、愁、酒、眉頭等;寫相思離不開憔悴、羅衣、梧桐、明月等。特別是西樓,不管住在哪個方向,你家的樓都是西樓。換個字就不知道怎麼使用了,「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這個南樓卻比西樓用的順暢自然。現代人詩詞中有西樓就得有月,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月上西樓,月下西樓,月過西樓……其實這是個時間問題,明月下沉,在樓的西側,一般就是下半夜和凌晨;月亮升起是在樓的東側,多數是黃昏時候,「醉裡東樓月,偏能照列卿。」岑參 (唐)。

(因是公開文章,無法拿別人的詩詞來舉例)

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現代社會的意象,已經和詩詞文化產生了嚴重脫節,這是極其重要的客觀因素。中國古典藝術都講究師承,比如國畫,從古至今都是山水花鳥,把高樓大廈、火車飛機、電腦手機畫到國畫裡面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給人看了都會覺得格格不入,沒有國畫那種古樸的意境。詩詞也是如此,把現代詞彙寫進詩詞很難表現優美的意境,極像打油詩的韻味。國畫是直觀意象,詩詞卻是抽象表達,火車表現為蒼龍、巨龍;飛機表現為鯤鵬;電腦手機是聊天工具,表現為:「音書時刻到,那人畫屏中。」

寫詩詞還會犯模糊記憶的錯,就是在平時閱讀古人詩詞文章的時候不是那麼用心,某一天腦子裡靈光一現,一句好的詩句不斷在腦子裡反覆出現,於是就用到了詩詞作品中。

一位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過紅樓夢的系列講座。一次,他夢中得一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燈」真是字字璣珠,佳境迭出。1996年,他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一文,講述了自己夢中得句的經歷。他說自己夢中得了一句「江湖夜雨十年燈」,醒來覺得很有詩味,就趕緊拿筆寫下。雖然很自得,但又怕意識深處與古人暗合,就查了查資料,翻來翻去沒找到,就把這句當成自己的了,還決定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篇文章又在京城的報紙上轉發,有讀者指出了其荒唐之處,說這是黃庭堅《寄黃幾復》中的名句。於是他又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上,說自己實在不記得什麼時候讀過黃庭堅這首詩,因為這確實是自己夢中浮現,所以「不避夢竊之嫌,仍抒自己感懷。」名人就是名人,報紙就像是自己家辦的。

這就是模糊記憶,你一個紅學大師竟然沒讀過黃庭堅的詩,而且「江湖夜雨十年燈」這句非常有名。八九十年代武俠小說滿天飛,這也是一部武俠小說的書名,由諸葛青雲開筆寫第一集,古龍續寫第二集,倪匡則由第三集續到第十集;以後至三十集全由司馬紫煙續完。也許他是在書店、書攤眼睛偶然一瞥瞧見了書名當時沒在意而已。

模糊記憶最容易把古人的句子當成自己得意的獨創,我見過現代某人的一首律詩每一句都是古人的句子拼湊而成的。古人的句子可以借用,但不能借用太多,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從唐朝到近代被十幾位詩人借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寫詩詞擺脫古人的框架和束縛並不難,以李清照為例:李清照詞很少有生字、難字、怪字、偏字,不是為了湊格律在自己的文學辭海中尋找難檢字來充數。同樣的一個意思,用通俗而不庸俗、不怪癖的詞語一樣可以表達出來。她的詞情感邏輯通暢,用真實的經歷和事件填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得黑、了得都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詞彙,到她手裡卻成了經典。

張端義《貴耳集》: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

劉體仁《七頌堂隨筆》: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梁啓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那種煢獨恓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李清照是詞為什麼這麼好?是因為她用真實的感情填詞,是因為我們都能讀懂。通俗的詞句只要用心、用一腔感情填寫一定會受到更多的讀者喜歡。擺脫古人的框架和束縛並不難是在於不刻意模仿古人,完全無拘無束,自由、隨意、真實的創作就行了。

本文部分文字引用自小月兒的文章《好詞的六種品相》在此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現代人創作的詩詞和古代人相比為什麼差得太遠
    唐宋元明清時期出現了很多偉大的詩詞創作者,他們創造出大量的優秀的流傳千古的佳作,這些佳作意境的深遠內涵的豐富,文字的優美,是現代詩詞難以超越的,是現代人可望不可及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致,為什麼現代人創作不出那種驚天地 ,泣鬼神的詩詞佳作。
  • 古人的戀愛世界有多浪漫?只會說520和1314的現代人真比不上
    可是諸君忘了,越是漆黑的深夜,燭燈的光亮才越耀眼,越是被禮教束縛的古代,對於自由戀愛的憧憬才更洶湧澎湃。古人在表面上都是保守的,特別是那些一本正經的士大夫,絕不會把男歡女愛放在口頭上,所以翻遍二十四史,關於愛情的描述也不多見,但是在民間更為流行的詩詞、戲曲等各種文藝作品中,我們卻總感受到古人的浪漫。
  • 現代人詩詞為何缺少古詩韻味?注意這幾點可以改觀
    3、閱讀量不夠陸遊傳世將近萬首詩詞,我們讀過多少呢? 白居易的詩少一點,也有三千左右傳世,大家又讀過多少呢?還有那個幾萬首詩歌傳世的乾隆皇帝,又有幾個人曾經通讀過呢。反過來說,現代人寫詩詞已經不是主流,即使有優秀的作品也很難傳播出去。
  • 品讀節日詩詞,看古人如何描寫傳統節日
    龍舟如何競渡?品讀節日詩詞,看古人如何描寫傳統節日。《元日》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做。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容1189年),辛棄疾四十九歲,這是那年元日所作。老病情懷,寫來平易質樸,真切自然。前兩句以老病忘時,空齋曉眠襯託鋪墊,後兩句切題,於蕭索落寞中喚出一縷春之生機,不可純以嘆老嗟病視之。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 古人將思緒寫入詩詞,今人將情緒化為歌曲
    我在偶然間又看到了這首詩,此時的我終於明白了這首詩的含義,古人將他們的故事寫成了一首首詩詞,有著快意江湖,有著不堪卒讀,他們將種種思緒都藏在了這些許文字中。不能與愛人長相廝守,便有了【情深意真】中的:情深意真。眉長鬢青。思君憶君;魂牽夢縈。不能與家人朝夕相處,便有了這首【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現代人與古人踏青的方式到底有何不同?網友:原來區別這麼大!
    其實不僅僅是現代人有踏青的習慣,就算是古人同樣如此,尤其是很多文人雅客,更是留下了很多的優美詩句,比如大文豪蘇軾曾經寫下「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這樣的詩句。當然還有詩聖杜牧也曾經寫下過「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等等詩句,從而得知,踏春自古以來就非常流行,這讓很多人覺得非常好奇,現代人與古人踏青的方式到底有何不同?網友表示:原來區別這麼大!
  • 詩詞創作 學習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
    我看到的這個問題是:自己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古詩詞,其實是指古人的詩詞作品,我們寫的當然不是「古詩詞」。但是這樣提問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歧義。相對於新詩而言,古詩詞一般被稱之為「舊體詩」,題主的意思是要想學習舊體詩的創作,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民國初期的文人,如魯迅、聞一多、胡適等人,他們自小還是接受舊式教育,詩詞創作是必學課程。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現代詩人左河水寫了二十四節氣詩,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二十四節氣,今天我就來分享一首他寫的其中一首詩作:《春分》風雷掣電鬧中春,桃柳著裝日日新。春分在古代僅僅只是節氣,也是帝王的祭祀慶典,古達有著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可想對於古人的重要性。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
  • 古人的一天如何度過?一個習慣,現代人很難做到
    古人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呢?當古人早上醒來,整理衣服時,古人會坐在明亮的窗戶旁,自然地呼吸。梳頭一百次,把火和熱氣都清理乾淨。喝水潤喉。因為古人敬畏自然,善於置身其中,順應自然,感受和適應萬物的微妙變化,使自己能夠冷靜下來。
  • 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這個要看什麼時候的古人。平仄韻腳都屬於聲韻學,我們大致搞清楚聲韻學的發展,就知道從什麼時候平仄格律成型,並以此規範出格律詩的創作,進而成為詩詞通順的一個衡量標準。 聲韻學的起源很早,但並非從《詩經》開始,那個時候的創作大多是隨心所欲,只需要吟唱最終落到韻上,對詩句內的字詞使用並沒有要求,通順表意即可。這個也就是古體詩的標準。
  • 你會用詩詞給自己寫簡歷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做到的
    前言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何寫一首介紹自己的詩?通過詩詞來介紹自己,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很難以理解,應聘時把簡歷寫成了詩詞,估計這個工作就涼涼了。但是古人通過詩詞來描述自己或者幹謁謀求功名,卻是很常見的事情。
  • 七夕聊詩詞|古詩中的愛情婚姻,比現代人更唯美
    古代人所作的詩詞中,也不乏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這些詩詞又反映了古代人的那些婚姻愛情的觀念呢?清 吳觀岱 採桑圖扇面 故宮博物院藏而在《齊風·東方之日》中,女子對自己心上人的追求甚至大膽到了跑到對方房中與之幽會的地步,這種事情在被後世的程朱理學束縛的閨閣女子看來是不能想像的。
  • 古人枕上詩詞,驚嘆古人的詩詞之美
    古人在枕上作文章,通過枕上的文字,我們能真實地感受到看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留下的墨寶,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些中國詩詞的美,來看看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的瓷枕。白地黑花題《中呂宮·點絳唇》詞八角形枕,枕呈八角枕,長26.9釐米,寬20.8釐米,高10釐米。
  •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時間:2020-10-01 10:48   來源:讀書工 企鵝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中秋節秋高氣爽,又有皎潔的圓月和馥鬱的桂花相伴,因此在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裡,它就像春節一樣格外地受到人們的喜愛
  • 「文化漫談」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今人的詩詞寫得不如古人好?
    可是,按說文明在進步,文化在發展,為什麼我們看到現在的人所寫的古體詩詞都不如古人寫得好,甚至是遠遠不如古人寫得好呢? 你看到今人所寫的古體詩詞的渠道都有哪些呢?網際網路如此發達,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寫的文字發布到公共平臺讓他人閱讀。
  • 何海榮丨淺議現代詩詞的原創性和新意象
    淺議現代詩詞的原創性和新意象何海榮  從欣賞和創作詩詞的過程中,我們知道近體詩詞所用的字句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些規律主要表現在運用傳統的意象及從高度組合這些意象構成意境上面,是古人經過上千年的探索實踐的成果,跟傳統文化是相配套。
  • 古人是如何追星的?手段比現代人還厲害
    一、盤點那些「優質偶像」 當今的偶像除了顏值扛打,能唱能跳,三觀正,個人的素質和道德修養也需要十分優秀。那麼,古代的「偶像們」是什麼樣的呢?什麼樣的偶像才可以稱為「優質偶像」呢? 首先要提到的,是婦孺皆知的「詩仙」——李白。李白從小喜愛奇書,作詩寫賦,還習得一手好劍術,希望能夠得道升仙。
  •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學寫詩詞所需書目清單
    》我買的王力先生的這本書裡包含了部分韻部和比較常見的詞律,如果不想要佔地方的工具書,買一本《詩詞格律》就夠了。所以一定要讀《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這兩本書我一直在推薦,不僅可以學習對仗,還能補充學習一些常見的典故。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就是以聲律啟蒙裡的一東為例,學習意向的搭配組合,所以關於對仗方面就不再贅述了。
  • 古人的樣貌和現代人究竟有什麼不同?為何畫像中的古人不好看?
    而且根據我國古時候所留下來的一些古人的畫像,古人們長得似乎總是和現代人不太一樣,這現代人眼中看來,這些古人們嘴上說的美人似乎並不是很漂亮。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其實首先現代人們有了各種各樣的美圖。有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能夠在一定的情況下修飾自己,其實如果把一些化妝品或者是美圖全都去掉,估計也是和古人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