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中韓科技合作提出新課題——訪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科技參贊富貴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在全球抗疫戰役隱現曙光的今天,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科技參贊富貴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專訪,圍繞科技因素,回顧了近一年來的所思所為所感。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新冠疫情已持續一年,至今仍看不到盡頭。歐美國家進入了再次大暴發的關鍵時期,令全球憂心忡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韓兩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顯著成果。」

富貴參贊表示,中國和韓國是世界各國應對新冠疫情這場大考中的「模範生」,這一稱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經濟實現了觸底反彈,成為全球唯一全年經濟正增長的國家,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恢復正常,這樣的成就的確令人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

「我們的鄰居韓國結合自己國情,探索出一條『K-防疫』模式,即在防疫中生活、在生活中防疫,最大限度地保持疫情防控和經濟活動、社會生活相對平衡的韓國模式。」

訪談中,富貴參贊強調說,習近平主席指出,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中韓兩國為什麼能有效地應對疫情?原因很多,其中功不可沒的因素是科技。

他舉例說,疫情導致全球約15億學生停課。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未曾出現的情況,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全球性教育危機。然而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並為遠程教育大發展帶來歷史機遇。

中韓兩國在疫情最嚴重時候,並未出現商品短缺恐慌和搶購現象,社會穩定、祥和。其中有賴於網購平臺技術和高效物流系統起到的保障作用。此外,生物製藥技術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疫情暴發短短的幾個月內,中國有5種疫苗進入Ⅲ期臨床階段。韓國的血漿和抗體治療藥物目前也進入到臨床階段。

兩國政府科技界聯手抗疫有實效

富貴參贊回顧說,這場疫情中,中韓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兩國友好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

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名句「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在疫情中廣為流傳,其深切的歷史和現實含義在兩國人民心中引發了共鳴。

他表示,疫情期間,使館積極行動,推動兩國政府、科技界廣泛開展合作。

駐韓使館向位於首爾的國際疫苗研究所捐款,表明了中國政府堅定支持國際疫苗研發合作、攜手抗疫、為人類謀福利的意志,在韓國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

為了加快復工復產,兩國政府排除阻力,率先開闢「快捷通道」,反映了雙邊務實合作的深度。

疫情發生後,科技處在使館領導下,密切關注韓國疫情以及採取的防疫措施,滾動編寫了200多期簡報,為國內開展防疫工作提供有價值參考信息。此外,通過組織兩國專家召開線上研討會等舉措,盡力搭建分享防疫經驗平臺,進一步開拓合作與交流空間。

富貴參贊強調,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兩國政府和科技工作者有一個深度共識:作為經貿和人員往來頻密的近鄰國家,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科技合作十分重要。

他說,中韓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兩國文化相得益彰,人文交流源遠流長。建交以來,中韓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成果,為進一步深化雙邊科技合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採訪結束前,他再次強調,新冠疫情給雙邊科技合作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兩國以應對疫情為契機,進一步依靠科技,共同應對危機,開闢雙邊科技合作新局面,求真務實,共同構建中韓命運共同體,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記者 邰 舉)

相關焦點

  • 中國駐法科技參贊張志勤談祖國振興與強大
    從當初的留法學生到今日的駐法科技參贊,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張志勤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談起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特別是中法科技合作,他可真是如數家珍,因為他本人就曾參與了其中大部分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也真切地從中感受和見證了祖國的振興與強大。  觸動和震動  張志勤回憶說,1982年,在出國前學習法語時,一次口語課上,他曾和同學們與授課外教有過一次激烈「爭論」,因為那名說話直截了當的外教認為,同西歐國家的大都市相比,當時的北京只能算是一個「大型城鎮」。
  • 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中韓是好鄰居、好夥伴,還應成為好朋友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12月13日消息,12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欄目播發邢海明大使專訪。邢海明大使介紹了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韓成果,回顧2020年中韓關係發展,展望中韓關係未來前景,並就在韓中國公民疫情防護提出希望和建議。
  •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舉行"漢語橋"送行招待會
    新華社首爾6月20日電(記者幹玉蘭)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20日在韓國首都首爾為漢語橋——韓國中小學校長訪華團舉行送行招待會。    在這次主題為「感知中國」的活動中,200名來自韓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長將於6月24日前往北京,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大型集體活動並接受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會見。
  •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中韓是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好夥伴
    中國駐韓國大使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專訪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金錦哲):不久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此次訪問,中韓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地區國際問題深入溝通,達成一系列共識,為下一步中韓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邢海明大使還表示,中韓兩國是好鄰居、好夥伴,面對疫情,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樹立了國際合作的抗疫典範。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新任領事參贊走訪華人社區
    中國僑網11月19日電 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新到任的領事參贊王悅走訪當地華人社區,對菲華商聯總會、菲華各界聯合會和菲律賓中國商會等主要僑社進行禮節性拜訪,並與部分僑領通電話。
  • 專訪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領事參贊:僑胞、留學生應評估旅途風險...
    當地時間3月24日,據西班牙衛生部官方數據,西班牙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33089例增至39673例,死亡病例增至2182例,新增確診為6584例,創下該國單日增幅新高。3月24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視頻連線了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領事參贊朱健,了解在西華僑華人及留學生近況。
  • 韓國化妝品企業僅剩中韓市場:中國在東亞三國經貿合作中作用凸顯
    在疫情仍籠罩全球、日韓新一輪經貿爭端持續的背景下,更多人士認為中國在推動中日韓經貿合作、提振區域經濟發展上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方與外方首次面對面舉行的政府間經貿合作機制會議。在8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韓雙方率先開展聯防聯控,並建立「快捷通道」,樹立了國際抗疫合作的典範,向外界發出了中韓兩國堅定發展雙邊經貿關係的明確積極信號的同時,對區域乃至全球經貿合作恢復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前...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金吉列集團總裁特別顧問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前司長 李東翔教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前司長李東翔教授
  •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英文版專訪
    來源: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據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公眾號消息,11月4日,邢海明大使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英文版《JoongAng Daily》專訪,祝賀其創刊20周年。邢海明表示,中韓兩國在管控疫情、重啟合作方面走在前列,顯示出中韓合作的韌性和巨大潛力。中韓兩國在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優勢互補,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
  •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中方將向韓國出口口罩,首批500萬隻
    3月9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支持韓國政府和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幫助韓方解決口罩供給問題,中方將於3月10日起向韓國出口口罩,首批500萬隻,包括普通醫用口罩和N95口罩。今後中方還將繼續向韓國出口口罩。上述決定已通過外交渠道通報了韓國政府。 發言人說,這是中國政府克服自身困難作出的決定,體現了中韓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鄰裡情、朋友義。
  • 訪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韓中應加強「後疫情」合作
    中新社禮山11月27日電 訪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韓中應加強「後疫情」合作 中新社記者 曾鼐 「韓中應加強後疫情時代的合作。」韓國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開通領事服務微信公眾平臺
    新華網首爾11月27日電(何媛 楊暢)中國駐韓國大使館11月26日舉行領事服務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儀式暨領保宣傳片發布儀式,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等使館外交官以及在韓中資機構人員、華僑、留學生代表等50多人出席。
  • 「吉林文化周-韓國行」活動舉行 促進中韓文化交流
    「吉林文化周-韓國行」活動舉行 促進中韓文化交流
  • 中國兩會為中韓經濟合作提供機遇——訪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學部...
    作為中國的近鄰,韓國高度關注中國兩會。韓國專家學者怎麼看待兩會、關注點是什麼、如何促進中韓兩國合作等話題,是韓國從自身視角看兩會的焦點。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學部部長黃載皓認為,此次兩會的召開將給中國帶來一系列新變化,同時也為中國的對外交往創造新機遇。
  • 仲愷高新區中韓產業園交流會舉行 惠韓企業合作邁入新臺階
    作為惠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發動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境外招商工作帶來了不少挑戰,但危機中也蘊藏著機遇——疫情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迴旋餘地,看到了仲愷抵抗風險的能力。10日,「攜手並進 合作共贏」中韓產業交流推介會在潼湖科技小鎮舉行。
  • 韓國東方文化大學院大學就我國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捐贈1275萬韓元,系...
    據中國駐韓大使館官網7月28日消息,7月24日,東方文化大學院大學校長李永澈專程赴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代表東方文化大學院大學捐贈12750000韓元,用於幫助中國抗擊洪水災害。中國駐韓國使館文化參贊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彥軍受邢海明大使委託,在文化中心接受了捐贈。
  • 駐葡萄牙使館參讚許志達介紹中葡雙方合作抗疫情況
    來源:海外網據中國駐葡萄牙使館網站消息,4月22日,中國駐葡萄牙使館許志達參贊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領事在線」欄目採訪,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使館為在葡中國同胞提供領事保護、中葡雙方合作抗擊疫情情況。
  • 雙循環經濟與中韓合作方案專家研討會在穗舉行,韓方明、邱國洪出席...
    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韓國駐廣州總領事洪性旭,學會東北亞事務首席研究員、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周虎城出席活動,就中國雙循環格局下兩國間經濟合作方案進行探討。邱大使在開幕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抗疫形勢依然嚴峻,但中韓兩國抗疫成果顯著,在「後疫情」時代需要突出重點,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中國以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並不是針對美國謀求與中國經濟科技脫鉤而採取的戰略收縮,而是通過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形成內外更好良性循環的戰略抉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內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給,離不開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暢通和協同。
  • 「中韓青年交流論壇」在韓國清州舉行
    新華社韓國清州9月21日電(記者田明)由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主辦、全韓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承辦的「中韓青年交流論壇」21日在韓國清州舉行。逾200名中韓學生學者出席活動,圍繞兩國經貿、文化、法律等各領域交流議題展開討論。
  • 荷蘭駐華大使館科技與創新參贊萬寧一行訪問江蘇省科技廳
    2020年12月4日,荷蘭駐華大使館科技與創新參贊萬寧(Mr. Taake Manning)一行訪問省科技廳,省科技廳副廳長過利平會見萬寧一行,雙方就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事宜座談交流並深入交換了意見,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省跨國技術轉移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