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近鄰,韓國高度關注中國兩會。韓國專家學者怎麼看待兩會、關注點是什麼、如何促進中韓兩國合作等話題,是韓國從自身視角看兩會的焦點。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學部部長黃載皓認為,此次兩會的召開將給中國帶來一系列新變化,同時也為中國的對外交往創造新機遇。由於中韓兩國間早已形成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所以中國的新變化對韓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韓國企業和民眾關心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從經濟層面來看,中國能否進一步開放市場,為韓企等外資企業創造更為廣闊的投資經營環境。第二,從外交層面來看,通過中韓等國共同努力,能否一同維護好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第三,從文化層面來看,中國將出爐什麼樣的文化產業新政策,中韓文化產業合作如何進一步深化。第四,從環保角度來看,兩國可否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民間交流合作,共促環保事業發展。第五,從人才角度來看,中國在大力倡導創業創新,也更加對外開放。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會否引進更多韓國相關人才。
黃載皓表示,儘管兩國間交流合作廣泛,但韓國企業和媒體對經濟交流合作尤為關心。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與韓國經濟發展方向的關係。近幾年,「一帶一路」建設從概念層面落實到實踐層面,得到了諸多大力推動與支持,做到了理論完備化、政策完善化、工作機制化、資金充足化、責任具體化。放眼國際社會,「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中國的倡議,同時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公共產品。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出現了不少新變化、新機遇、新挑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契合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求,中國也擔當了更加重要的國際角色。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過程中,能以何種方式參與是很多韓國企業所關心的話題。黃載皓認為,一是韓國可以利用自身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大潮中去。二是韓國企業可以積極把握機遇,抓住創新型經濟發展潮流,探索發展新機遇和新領域。三是中韓兩國部分產業存在競爭關係,但也有部分產業可優勢互補。所以,中韓企業需要探索新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機會。四是中韓兩國企業可進一步深化交流,開展第三方投資與合作。(經濟日報駐首爾記者 白雲飛)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