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法院智能立案設備5分鐘「寫出」訴狀

2020-12-20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朝陽法院智能立案設備5分鐘「寫出」訴狀

  藉助法院訴訟輔助設備,5分鐘即可寫成一份規範的起訴書。昨天,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組織的「今天我當班」體驗採訪活動中,記者現場體驗了朝陽法院信息化訴訟服務帶來的司法便捷。

  在朝陽法院立案服務區東側的自助查詢區,訴訟風險評估一體機、執行風險評估一體機、訴狀智能生成一體機等智能化訴訟輔助設備一字排開,旁邊還有用於提供訴訟文書模板下載的二維碼和微信快速立案的二維碼。

  據朝陽法院信息辦主任任小燕介紹,為避免當事人因訴狀撰寫不規範而影響當場立案,法院研發推出了「訴狀智能生成一體機」,系統中收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民間借貸、繼承、房屋租賃合同、買賣合同、離婚、金融借款合同等16類常見糾紛類型的訴狀模板,當事人只需根據提示錄入信息,即可一鍵列印獲取起訴書,輔助其完成訴訟材料準備工作。

  記者隨即選擇了比較常見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開始體驗。進入訴狀撰寫頁面後,按照頁面提示需依次填寫原、被告信息,如姓名、證件號碼、現居住地、詳細地址等,隨後還需要選擇填寫代理人信息並填寫案由。考慮到有些當事人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述案由,系統將這一部分設置為了選擇題,根據相應的選項自動生成案由,如「請求對方賠償損失」、「賠償的數額為多少」等。所有選項填寫完成後,點擊列印,即可一鍵生成標準格式的訴狀。記者簡單測算了一下,如果對案件信息比較了解,填寫順利的話,生成一份訴狀大約只需要5分鐘。另外,在填寫過程中還可使用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轉換為語音填寫。訴狀生成後,當事人同樣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將訴狀模板進行拷貝保存。

  記者隨後還體驗了一把訴訟風險評估一體機和執行風險評估一體機。當事人通過回答問卷調查的問題可生成個案訴訟風險評估報告,報告內容涉及當事人在訴訟中存在的風險,提示可能面臨的訴訟時間、經濟成本以及情感、信譽等方面的損失。「這樣可以幫助當事人對案件的後續審理建立合理的預期,同時也能引導當事人去尋找更多對自身有利的證據。」任小燕說。

  據朝陽法院立案庭庭長韓毅鋼介紹,這些線下智能立案功能在朝陽法院的官方微信服務號「北京朝陽區法院網際網路訴訟平臺」上也都能實現。記者親測發現,通過該微信服務號,當事人可以進行網上預約立案、材料遞交、證據交換、遠程調解、執行申請等,甚至可以進行網上開庭、網上閱卷。

  朝陽法院2017年收、結案數量均突破13萬件,位列北京法院第一,其中通過網上預約立案、跨區域立案、郵寄立案、大宗自助立案等非現場或自助方式辦理的達到6.9萬餘件,佔比超過53%。「線上、線下訴訟服務智能設備、平臺,正幫助我們提高訴訟服務質量,這樣做,就是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任小燕說。(記者 王天淇)

(責編:池夢蕊、高星)

推薦閱讀

探訪北京新機場:無縫銜接綜合交通樞紐 1月18日,記者探訪了正在緊張施工中的北京新機場。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的「重中之重」,已於去年底完成航站樓封頂封圍,今年將完成主體工程施工,並將於2019年10月投入試運行。【詳細】

相關焦點

  • 打官司不再難——基層法院親歷立案登記
    如今,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許多基層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設置了自助立案系統,老百姓只要坐在電腦前,跟隨系統提示動動手指,或是語音輸入,便可生成一份自己的訴狀。53歲的四川籍外來務工人員龐洪生平第一次打官司。在南海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他點開系統上的「我要起訴」,一筆一畫地在屏幕上手寫訴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回頭詢問法院的工作人員。
  • 朝陽法院裡有群默默無聞的「螺絲釘」,保障著法院工作的正常運轉
    但他們就像一顆顆小小的螺絲釘,保障著法院工作的正常運轉,平凡又不可或缺。角落裡的整卷員 5天整理了150本案卷朝陽法院民二庭一間辦公室靠窗的角落裡,一張小桌、一把椅子被夾在幾摞半人高的卷宗中間——這就是整卷員李來紅的工位。
  • 特寫:打官司不再難——基層法院親歷立案登記
    新華社廣州8月18日電題:特寫:打官司不再難——基層法院親歷立案登記新華社記者毛一竹 下午兩點,形形色色的人陸續進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排隊、取號,然後各自尋找位子,坐在電腦屏幕前填寫訴狀。20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電影《秋菊打官司》裡,老百姓礙於法律知識有限,少不得四處求人寫訴狀。
  • 黃靜遞交訴狀推至4日 一旦立案訴訟費用近5萬
    網易科技訊 12月3日消息,繼上午黃靜起訴華碩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後,代理律師張平決定下午轉向海澱區人民法院提交訴狀,但這個決定因周成宇的原因被推遲到了明天。
  • 便民立案「不打烊」!基層法院訴訟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在南海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他點開系統上的「我要起訴」,一筆一畫地在屏幕上手寫訴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回頭詢問法院的工作人員。記者在自助立案系統上看到,訴狀有兩種填寫方式。一種是問答式,當事人像做選擇題一樣回答問題,答完所有問題便可生成訴狀;另一種是模板式,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訴狀模板進行修改。龐洪選擇了模板式。
  • 長白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助力全面提升審判執行工作質效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近年高度重視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設,以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為抓手,多種高科技信息化設備作為輔助為全面提升審判執行工作質效提供堅實力量。,立案是訴訟活動的起點,是人民群眾接觸法院的第一站。
  • 上海法院將於5月1日起全面推行立案登記制
    自今年5月1日起,上海法院將與全國法院同步開始全面推行立案登記制。 立案登記和立案審查有何不同 今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司法規律的立案登記制度。
  • 不會寫訴狀也能打官司,赤峰最牛訴服中心便民舉措暖人心……
    不會寫訴狀咋辦?藉助智能填單機,當事人只要輸入姓名、和自己相關的案由要素等基本信息,填單機會自動生成訴狀,能省下請人代寫訴狀的費用,這對農牧區群眾來說,也不是一筆小錢兒。遞材料恰巧法官下鄉咋辦?當事人可藉助智能公文流轉櫃(雲櫃)完成。柜上有法官的姓名和手機號,想給哪位法官遞材料,輸入兩次法官的手機號,雲櫃自動打開。放入材料後,法官會收到提示信息和驗證碼。
  • 網上立案、在線調解、網上開庭,探秘智慧法院背後的黑科技
    「剛開門的高峰期,來法院庭審的公眾容易擁擠在登記窗口,平均一個人登記時間需要兩分鐘,排隊等待時間可能高達二三十分鐘,大家很容易不耐煩。,將公眾的登記時間從每人兩分鐘縮短至不到兩秒,大幅度提升通行速度,節省辦事時間;同時北京三中院還在北京市首家實現了與最高院律師服務平臺的對接,讓全國範圍的律師均可更便捷地掃碼自助進入法院,大大提升了律師的職業尊嚴感;卷宗運送方面,使用卷宗運送機器人自動往返,減輕工作人員負擔的同時,更是有效提升了卷宗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 打造24小時法院,山東法院可以網上立案了
    以前立案要跑立案大廳,排隊、等待,要耗費不少時間。為此,山東法院把立案「搬」到了網上,推行網上立案、網上辦案。據介紹,目前,當事人通過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山東法院微信公眾號、山東微法院(APP)和24小時法院自助終端,可以自助在網上辦理一審民事、行政、刑事自訴的網上立案。網上立案的服務項目包括立案、交費、退費申請、查詢、訴狀自動生成、風險評估等20多項。
  • 河北法院立案何其難
    俺於去年9月就向石家莊市中級法院遞交了訴狀,到現在都七個多月了,法院一直沒有立案。」     為核實王萬根的說法,2015年4月10日下午,記者陪同王萬根及其聘請的謝律師到石家莊市中級法院立案庭暗訪。     立案庭法官高綱要對法院至今沒有立案向王萬根解釋說:「你告井陘縣政府得有證據,是誰讓你移民的,你要提供證據。」
  • 北京一法院立案廳首播背景音樂 舒緩來訪者情緒
    中新網6月28日電 北京朝陽法院近日開始在立案大廳播放音樂,開創了全國法院系統的先河。據北京法制報報導,來訪當事人反映,這一舉措使他們感覺更溫馨,心態更放鬆。  據朝陽法院立案庭庭長曹志剛介紹,該法院是北京市法院系統收案最多的基層法院,去年共受理各類案件3.5萬餘件,接待群眾8.8萬餘人次,平均每個工作日接待群眾369人次,每位立案接待人員平均每天要接待41人次。由於來立案的群眾很多,而法院的辦公條件有限,以至每天在不大的空間內聚集著大量立案當事人,大凡來這裡的人又都心急火燎的,人多地方小,等候時間長,有時難免會產生秩序混亂。
  • 「立案登記制」後如何審查立案
    二、登記立案並不意味著成為「可審案」,立案審查需兩步走    立案審查制下,法院收到訴狀之後,先審查,後立案。立案之日,即為立案程序的終結之日。整個審查均處於立案之前,屬於典型的案外程序,缺乏公開性、規範性及程序保障性。立案登記制下,訴狀登記即立案,但此時的案件僅是基於訴狀而形成的「訴案」,並不考慮案件是否具備審理要件、是否適於審理,是否為程序上的「可審案」。
  • 上海法院:「待立案」滿5個工作日「自動」立案
    新華社上海8月17日電 17日,是上海法院立案系統「智能合約」功能正式上線後的首個工作日。今後所有符合立案條件的「待立案」案件一旦滿5個工作日,無需人工操作,系統就會自動分配案號完成立案。據統計,在立案系統「智能合約」功能執行首日,自動完成調解轉立案296件,已收案轉立案74件。該項技術在全國法院系統尚屬首創,是上海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又一創新性舉措。
  • 我們打官司向法院起訴立案後 為何久久不通知開庭和不出判決?
    自從2015年5月起在全國法院實施立案登記制,據不完全統計實施當天全國法院立案數量超過67000件,與往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20%,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85%。我國的傳統文化裡就有這樣的俗話,「屈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這樣大多數人對法院立案、開庭審理、作出判決等流程與時間,基本上都不了解,按照常識性去理解,到法院打官司,認為就像到有關政府部門辦事一樣,十天半個月不就應該有結果了,其實法院辦案與政府部門辦理有關審批等事宜,區別還是很大的。
  • 上海法院:「待立案」滿5個工作日「自動」立案 切實解決「立案難」
    圖集 新華社上海8月17日電(記者蘭天鳴、許東遠)17日,是上海法院立案系統「智能合約」功能正式上線後的首個工作日。今後所有符合立案條件的「待立案」案件一旦滿5個工作日,無需人工操作,系統就會自動分配案號完成立案。據統計,在立案系統「智能合約」功能執行首日,自動完成調解轉立案296件,已收案轉立案74件。
  • 訴狀應該怎麼寫?訴狀能由個人寫嗎?
    訴狀應該怎麼寫?訴狀能由個人寫嗎?訴狀當然可以自己寫,網上有格式,有範文,很多人都會自己寫訴狀。但,我個人不建議自己寫訴狀。不是說我是律師就想給律師攬業務。而是術業有專攻,有時候這種事確實需要專業人士。為什麼這麼說?
  • 重慶市法院推行訴訟電子化 立案、訴訟、調解、開庭全流程可在線辦理
    我市法院系統大力推行網上無紙化立案。當事人可通過電腦、手機網上立案、繳費,全程無需提供紙質訴狀,並實現票據電子化。2020年6月市高法院第二次隨機電話回訪,90%的律師反映該制度得到實施。同時推行生效判決確認書自動生成及查詢,推動生效案件免開紙質生效證明,在審判管理系統設置「案件生效時間」信息點,法律文書生效後由承辦法官在系統錄入確認即可。
  • 北京法院5類案件立案前可先行調解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nbsp&nbsp&nbsp&nbsp法制網北京3月9日訊 記者黃潔 通訊員郭京霞 趙巖 今後,當事人在西城、豐臺、順義、昌平、房山等5家法院提起的交通事故、物業糾紛、離婚糾紛以及標的額在10萬元以下的買賣、借款合同糾紛,法院在立案前會先委託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
  • 舉案說法:訴狀籤名不真 法院裁定撤訴
    舉案說法:訴狀籤名不真 法院裁定撤訴 2020-06-24 0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