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辦學、科學施教、全面育人,這是學校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要給孩子的,是支撐其未來持續發展的人生大格局。」成立於2003年的青大附中,是島城民辦學校的一面旗幟。儘管許多人津津樂道的,是學校在歷年中考中取得的傲人成績,但作為 「掌舵人」,張鳳瑛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始終保持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並且帶領全校幹部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不斷破浪前行。
規範辦學,尊重教育規律,成全孩子成長
自習時間和中午休息時間不允許教師進課堂,這是青大附中定下的一條紀律。「如果老師中午講課,不僅不會被表揚,還會受到批評,因為這違背了教育規範。」張鳳瑛說,「孩子需要勞逸結合,知識不是灌出來的,是自己悟出來的。」
規範辦學,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它體現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班級治理等方方面面。這說起來簡單,但不管是在理念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必須突破一些固有的思維和做法。「改急了,老師們不適應;改得慢,效果顯現得就慢。」張鳳瑛對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阻力和挑戰直言不諱,但是她對改革的決心毫不動搖。
思想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這項改革的突破口,是統一教師們的價值取向。「好的教育就是好的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師師關係、教師與家庭的關係,關係處不好就會『雞飛狗跳』。」張鳳瑛說,基於這樣的共識,學校提出了「成全教育觀」,成全,始於尊重、立於共生、達於和合。這其中還包含四個方面,成長之全心投入,成功之全員參與,成器之全面發展,成就之全人教育。
在成全教育的理念下,學校不僅制定了規範辦學的規章制度,教師們從內心深處也更加關注孩子真正的需求,更加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也更加注重遵循教育的規律。
科學施教,提質增效,對每一個孩子負責
自2014年張鳳瑛在任青大附中校長以來,學校始終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開設課程。2016年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改變,初三家委會聯合給校長寫信,要求在下午放學後加開一節晚自習。在三番五次的溝通中張鳳瑛信念堅定:「我有三個『心疼』。」張鳳瑛說,「一是心疼孩子,下午五點五分放學,孩子本可以回家,但如果加一節晚自習,孩子就要等到6點才能回家,青春期的孩子新陳代謝快,上了一下午的課早已是飢腸轆轆,難以集中精力自習,很難見到學習效果的;二是心疼家長,下晚自習正好趕上擁堵高峰;三是心疼老師,老師也要正常上下班休息,以便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精心備課、施教。」進入初三下學期,根據學生志願、自願的原則,學校可以組織分層愛心輔導,特別是針對學科有短板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導師制幫扶,盡力不讓學生掉隊。
「學校講求的是科學施教,有一系列的措施跟進,尤其強調老師在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狠下功夫。學生只有學會自主學習,在未來的發展上才能更有後勁。」憑藉40多年從事教育事業的經驗和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張鳳瑛對要求加開自習的家長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她專業的闡述和滿腹真情得到了家長們的理解、信任、支持和認可。
「科學施教」可絕不只是說說。「形成一個團隊,落實兩個責任制,關注三個層面的學生……」說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張鳳瑛開始滔滔不絕。從學校到學生,從幹部到教師,張鳳瑛提出了各項有力措施並在學校紮實推進。為了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青大附中堅定落實聽評課制度,幹部教師彼此聽課,就地評課,直指問題和缺點,毫無保留。僅一個學期下來,幹部教師互相聽課就達3000多節,節節課前有詳案、課後有反思,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在不斷磨礪中快速提升,學校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
全面育人,為孩子奠定人生發展大格局
「只抓分數的教育是簡單的,讓孩子上一個好的高中僅僅是近期目標,格局還是小了。」張鳳瑛說,「人的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自由發展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教育更應該著眼於孩子的未來,為孩子未來持續發展的人生大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一進青大附中校門,學生們首先學習的是做好十件小事,其中既包括寫好字、吃好飯、掃好地等基本行為習慣的養成,也包括提前預習、大膽質疑、及時鞏固、階段整理等學習習慣的培養。「『立德樹人』不是空談,就是要從細節做起。」張鳳瑛說。
同時,青大附中非常重視給學生搭建各類發展平臺,為學生提供參加各種國內外賽事及活動的機會,不遺餘力地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例如,學校在各班推行經典古文晨讀,每天早上15分鐘,不要求背過,由學生自己慢慢領悟,長期堅持,培養習慣,逐漸為學生積澱人文底色。學校還因地制宜,從嵩山少林寺引入《中華武術》必修課程,將武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浸潤傳統文化,感受中華瑰寶的滋養。
把散落珍珠串起來,讓孩子們道德生命熠熠生輝
新學期已經開始,張鳳瑛告訴記者,在2019年,青大附中將立足學校文化浸潤、課程體系完善、學教方式創新、生命教育提升四大路徑,進一步做好黨建工作、德育課程體系落實、課程與教學落實、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育資源優化等六項中心工作。
張鳳瑛特別提到,學校將推進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融入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統籌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六方面,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同時深入開展課堂革命,努力創新「學」「教」方式,開展教學法與學習方式的研究,改革課堂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變革就是要超越知識,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向培養『智慧人』,讓老師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孩子們人生智慧的啟迪者、引導者、合作者,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這樣才能讓孩子圓潤而豐滿的道德生命在成長中熠熠生輝。」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