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茅箭區百二河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協調指揮部獲悉,按照百二河生態修復工程整體規劃,老虎溝人行橋於7月1日開始拆除重建,施工期間,老虎溝人行橋進行封閉管理。新橋預計在今年年底建設完工,建成後,將成為集休閒、出行、觀賞等為一體的橋梁。
老虎溝人行橋開始拆除重建
7月2日下午4時許,記者在老虎溝人行橋朝陽路橋頭看到,大橋兩端已經用圍擋進行了封閉,人員無法進入,不少市民看到張貼的公告,不由自主發出感嘆:「這個橋也要拆了!」
記者進入拆除現場看到,施工工人正在現場做拆除前的準備工作。「拆除前準備工作今天就能全部準備到位。」現場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老虎溝人行橋從7月3日開始正式拆除,拆除工作預計需要4天。
據了解,老虎溝人行橋位於江西路老虎溝農貿市場附近,也叫「一招橋」、「燈塔橋」,由市城建局於1987年建設,是一座鋼結構橋梁,並有索、吊杆防護,大橋跨徑50米,寬3米,連接朝陽中路雙豔園和老虎溝市場,人流量巨大,投用至今已有33年。
老虎溝人行橋拆除後,將在原址上遊26米處修建新橋,新橋橋梁採用主跨為50米單跨懸索橋結構,主纜為空間懸鏈線,其成橋狀態計算跨徑為70米;橋面橫向布置為護欄+人行道+護欄,橋寬6米;主纜採用成品平行鋼絲索股,吊索採用銷接式鋼絲繩吊索,沿主梁中心線法向布置。
據介紹,新的橋梁預計在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後將成為集出行、觀賞、休閒為一體的橋梁。
曾承載三代人的記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許多十堰人來說,老虎溝人行橋不僅僅是出行的通道,更是一種記憶。43歲的張先生家住朝陽路某小區,從老虎溝人行橋建成到現在拆除,已經整整陪伴了他33年。
「以前連石橋都沒有,後來為了方便朝陽路及河道另一邊的居民出行才修建的這個石橋。」張先生告訴記者,1984年,他7歲剛好上一年級,每天需要跨橋到實驗小學上學,那時還沒有老虎溝人行橋,而是一座混凝土結構的石橋,並且當時橋面也非常窄,同時並排容納兩人都有些窄。
1987年,老虎溝人行橋開始修建,此前的石橋開始拆除,施工方為了不影響附近居民通行,還專門在石橋旁邊設置了一個簡易的竹排橋,供附近市民出行使用,直至老虎溝人行橋修建好後,臨時設置的簡易竹排橋才拆除。
「你知道老虎溝人行橋為什麼又叫'燈塔橋'嗎?」採訪中,張先生告訴記者,老虎溝人行橋建好後,最標誌性的東西就是橋頂上的大燈,每到夜幕降臨,大橋頂上的燈就亮了起來,時間一長,附近的市民就習慣叫「燈塔橋」,這也是「燈塔橋」名稱的由來。
「我的父輩、我及我的孩子都從上面走過,可以說是承載了我們一家三代的記憶。」張先生告訴記者,在他和孩子得知大橋即將拆除時,都非常驚訝,他還專門帶著孩子來到大橋合影留戀,對於他來說,老虎溝人行橋並不僅僅是一座橋梁,而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如果一定要給老虎溝人行橋定性,我更願意稱呼成'母親橋'。」張先生說,從最初沒有橋到石橋到「燈塔橋」,再到現在即將新建的大橋,他切實感受到十堰日新月異的發展,看著十堰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心裡非常激動。(文、圖 /記者 徐國文 編輯 柚子)
【來源:十堰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