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承載幾代南寧人記憶的新華街水塔要被拆了?

2020-12-11 騰訊網

小夥伴們還記得新華街的水塔腳嗎?有傳言稱它要拆了?對此,官方回應了:不會拆,而且會改造成一個人文景觀!

點擊播放 GIF 2.1M

「水塔腳見!」曾經,南寧的街坊聚會、情侶約會、朋友相聚,總喜歡約在新華街的水塔腳。

而今年4月以來,隨著勾機作業,水塔腳周邊的青磚老房慢慢倒下……水塔會不會被拆?

曾經的城市供水中心

4月20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水塔腳位於新華路一側的入口已經關閉,附近的老舊民房已變成殘垣斷壁。

1937年,新華街水塔落成,塔高35.1米,容積300立方米,日供水量約1000噸。水塔建成後,可供水到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和當陽街一帶。

▲解放路曾經被譽為「勞保用品一條街」

由於設備老化及供水能力有限,這座水塔於1965 年停止使用。南寧市政府曾於1985年、2002年兩次對水塔進行維修。1994年公布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水塔不會被拆除

水塔靜靜矗立,承載著幾代南寧人的記憶。

50後、60後的南寧人,不少是喝著這個水塔的水長大的。對於70後、80後來說,水塔腳則是約會聖地。

看到施工機械在水塔腳附近作業,有市民發出疑問:「水塔不會被拆了吧?」

記者從南寧市朝陽片區舊改項目(當陽街民生路片區)指揮部獲悉,新華街水塔不會拆除,拆除的是水塔腳周邊的老舊建築。之後這裡將建成水塔廣場,成為「三街兩巷」又一個人文景觀。

▲水塔腳地塊將建成水塔廣場,水塔、清真寺均保留

▲三街兩巷二期改造效果圖

如意酒樓有望重建

水塔對面有一條小路,今年初,從這裡還可以拾階而下直通解放路的如意酒樓。說是酒樓,卻早已不開宴席,只售賣一些點心。

▲解放路上的如意酒樓曾經十分火爆

看到如意酒樓外牆上的「拆」字,酒樓經理林伯樂唏噓不已。「1984年,我們酒樓是第一批進駐解放路的,前身是南寧市食品總公司,後來這裡由辦公室改成酒樓。當時,它是知名的國營飯店,最火的時候,一天有7對新人在這裡擺酒席。」

林伯樂說,酒樓原本要在今年初拆除,但因為疫情,可以開到4月底。

▲三街兩巷二期改造效果圖

據「三街兩巷」運營管理方介紹,水塔、清真寺、新會書院、南寧商會舊址等文保單位,以及一些有歷史文化記憶的建築都會保留。

按照規劃設計方案,如意酒樓建築屬於公益性回遷性質,舊樓拆除建新後仍會交付給如意酒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新華路水塔腳將被拆除?夜班記者展開實地調查
    說起新華路水塔腳,老南寧人都很熟悉,它是幾代南寧人童年的記憶,也曾經是南寧的地標。近日,水塔腳附近的一些老舊民房已經開始拆遷,水塔腳區域也將面臨改造。目前改造情況如何?
  • 畢節民中水塔已成往事
    )   許多網友在後臺留言   講述與它有關的故事   @ Jannie:無論建築物的大小與否,對於故事裡的人來說,它承載的是往事,是記憶,或許它消失了,往事會淡,記憶會模糊……
  • 它的「前世今生」,承載幾代湛江人記憶
    它的「前世今生」,承載幾代湛江人記憶 2020-09-2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最後的水塔」重慶裕華紗廠的半世老廠記憶
    她們都是重慶裕華紗廠的老員工,照片中央的水塔,是80多年前就矗在這裡的老廠記憶,聽聞它即將拆除,姐妹們又像當年一樣聚在了一起。她們和周遠亮一樣,老廠的過往是照片上每一個人一生的縮影。因為不舍和懷念,有人提議將彩色變成了黑白。
  • 老舊廠房悄然變身,打造南寧「798藝術區」
    南國早報記者 周婉貞攝歷史:一度為全國六大薴麻紡織工廠之一原南寧絹紡廠的歷史要追溯到1964年,當年8月,廣西決定籌建南寧絹紡廠,並招收學徒500多人,分赴上海等地學習;1965年,南寧絹紡廠在亭洪路旁的石柱嶺興建投產,兩年後絹綿綢的年產量就達到248萬米;1985年前後,絹紡廠工廠規模達頂峰,
  • 《城市記憶·南寧》雲亭街
    本報與廣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聯合推出街拍系列VLOG《城市記憶·南寧》第三集:《雲亭街印象》播出欄目:《超級點子王》《城市記憶·南寧》創作團隊:羅偉鵬、黎宇翔、羅小軍、古慶豐、張典(從左至右)南寧雲亭街是一條邕江邊的老街,分南北兩頭,南邊這一頭就在江北大道民生碼頭正對面
  • 老寧波水塔糕:留住記憶裡的味道
    對於寧波人來說,水塔糕是三代人共同的童年美食回憶。這份源自老手工匠人的水塔糕手藝,想在蘇州這個城市繼續傳承下去。大米要磨製成濃稠的米漿,加入酒釀,直至凌晨,方可發酵完成,中間還要經過攪拌,調酸,加糖,一刻不能離眼,最是磨人。 ▼
  • 記憶之塔的重塑—中國嘉興南湖水塔設計大賽
    建築要被打造成史實性的,並作為史實保存下去。  ——《記憶之燈》,約翰·羅斯金  競賽命題 / Proposition  本次競賽由嘉興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國際設計競賽平臺Young Bird Plan嫩鳥計劃共同發起。  城市中各時代建成的建築都代表了這片土地曾經的使用者所身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試圖在城市中試圖刻畫的城市發展藍圖。
  • 泰安老林校的水塔
    「這是泰安第一座水塔,曾經是泰安最高的建築物,幾十年前人們來到泰安,從火車站出來向北望,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它。」馬存生今年快80歲了,是原山東省林校的第一批學生,「十八九歲開始在這裡讀書,畢業後留學校當老師,一直住在學校家屬樓,一輩子的記憶都在這個學校了。」
  • 30所學校,那是幾代深圳人的童年記憶!
    對於許多在園嶺長大的孩子來說,園嶺實驗小學承載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園嶺外國語小學 第一批在固戍小學上學的學生也都到了古稀之年,祖祖輩輩在固戍生活的人,很多一家三代人都是固戍小學畢業。 觀瀾中心小學
  • 只因住頂樓,我家露臺被鄰居裝了11個水塔,我能拆嗎?
    看到有網友委屈的抱怨說,他家住15樓,自家樓頂陽臺原本只有幾個不鏽鋼水塔,可是經常在外出差的他最近發現樓頂陽臺的水塔從幾個變成了11個,因為這位網友居住的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只有業主委員會,所以網友只能自己想辦法,那麼樓頂安裝過多水塔水有什麼影響嗎?能不能拆?
  • 街鎮一把手訪談|花都區新華街黨工委書記楊心妹:助力空鐵融合示範...
    空鐵融合示範區是廣州北部發展引擎的主要抓手,在示範區的建設規劃中提到,要推進白雲機場-廣州北站空鐵一體化樞紐及空鐵聯運體系建設,強化機場之間聯絡通道。坐擁廣州北站和花都站的花都區新華街,自然成為空鐵融合示範區建設的先鋒隊伍。
  • 鄭州二七廣場,承載一代人記憶的U型天橋開拆了
    承載一代人記憶的二七U型天橋,要跟大家正式說再見了。10年前,你可以站在這裡,看二七廣場周圍美景,看周圍百貨商鋪林立,感受到鄭州的繁華,在這裡有過多少天橋故事,這裡承載著一代鄭州人的回憶。有人不舍,有人期待,承載了多少的人和事,多少的過往留在了那裡,看到橋還能回憶感慨一下,現在橋沒了,所有過往跟著一起沒了。儘管如此,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展,一些記憶會消失,另一些記憶也會增加。鄭州二七廣場周邊地下空間升級改造完成後,行人將會以地下通道的形式為主,二七廣場地面層也將建設成為一片真正的城市公園。
  • 被拆除,被改造……合肥老城區的舊水塔何去何從?
    在三四十年前,合肥市老城區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矗立在居民小區裡的高大水塔,隨著歲月流逝和供水設施的日益完善,這些原本給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的建築,變得逐漸衰老,破敗不堪的塔身也給周邊居民帶來了安全隱患。日前本網記者走訪省城部分老舊水塔進行探訪,發現有的水塔已經被爆破拆除,而有的則被改造成了文創產品,用另外一種方式保留著這份「城市記憶」。
  • 廢舊水塔 「踏」向何方
    日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訪合肥老舊小區和部分工廠,探訪這些廢棄水塔,作為時代的記憶未來該何去何從?探訪水塔廢棄多年居民盼望拆除地點:曙光路菜市場旁在包河區曙光路菜市場旁,有一處高高矗立的廢棄水塔,每天都有不少行人車輛在下面經過。
  • 再見了,26年老水塔
    東莞實驗中學退休教師石仕銀的家離水塔不遠,她告訴記者,站在自家的陽臺上,就能看見水塔,「水塔正在被拆除,為了安全拆除,學校沒有選擇炸掉,而是拉起了安全拆除防護網,用傳統的方法拆除,所以這幾天都能聽到拆除時的敲擊聲,這聲音仿佛水塔在和我們告別,心中萬般不舍。」石仕銀是見證了「水塔一生」的教師。「1993年東莞實驗中學建校,我是1996年來到學校的。」
  • 重慶啤酒廠水塔、熱水瓶廠水塔入選重慶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在近期公布的重慶市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上,九龍坡區重慶啤酒廠水塔、重慶熱水瓶廠水塔2處老建築榜上有名。作為社會發展的一種見證,兩處水塔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見證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據了解,截至到目前為止,九龍坡區的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共有21處。
  • 翻開老南寧的回憶錄……
    對於老工人們而言,這是見證了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地方,而對於老南寧人來說,荷花味精就是餐桌上的記憶。有網友在網上感慨——「味精廠拆了,我的童年也要說再見了!」它們像一個城市守望者,雖然在今天已經不再擁有以前的光環,但不論如何,這些老廠子見證了南寧人曾經的生活歷程,以及關於這個城市的原始記憶。或許,多年後,南寧曾經的老廠房,可能只會出現在相片裡讓南寧人緬懷了。
  • 福隆園拆除水塔發生事故 一老人險被「活埋」
    本報記者陳璇3月28日下午,幾位施工人員在穿山鄉福隆園19組拆除一座高約25米的閒置水塔時發生安全事故,腳手架突然崩塌,大量磚塊滾落,砸穿水塔下方一小賣部屋頂。一位高齡老人躲閃不及,被大量磚塊和泥土掩埋。村民們立刻你一刨我一刨地將老人挖出,緊急送往人民醫院搶救。
  • 【記者調查】被拆除,被改造……合肥老城區的舊水塔何去何從?
    日前本網記者走訪省城部分老舊水塔進行探訪,發現有的水塔已經被爆破拆除,而有的則被改造成了文創產品,用另外一種方式保留著這份「城市記憶」。  地點:曙光菜場「我在這住了幾十年,它在這站了幾十年」記者來到現場發現,兩座水塔整體看上去呈「火炬」狀,上面一個小圓柱鑲嵌著一個長圓臺,塔身不少處已經「蛻皮」。工廠內的水塔上面有部分地方已經長滿了青苔,周圍長滿了樹木;城中村裡的水塔看起來要新一點,塔壁水泥掉落的較少,但整體發黑。  「現在都沒人用水塔了,一些地方的孩子估計都不知道水塔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