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評價同事時說:這個人真不合群,總是獨來獨往。更有甚者會說:不要跟她(他)說話,一句話就能把天聊死。
其實,聊天這件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聊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工作、感情或者是各種八卦消息。
那麼溝通的定義是什麼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目的是確保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交流的通暢。
溝通在職場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業務溝通,其次是感情溝通。
除去正式業務上的溝通,同事之間感情交流也很重要。
會聊天的人在職場中可以說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走到哪都招人喜歡。那麼還有一些不擅於溝通或者聊天的人,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加順暢的在職場中與同事聊天呢?今天就分享以下幾個小辦法:
1. 態度和善平易,切忌冷若冰霜
小君進入職場已經八個年頭了,可是她的朋友卻不多,能聊得來的同事更是少之又少。平時中午吃飯別的同事都三三兩兩的搭伴一起去,有說有笑。可小君卻獨來獨往,有時她也會主動和別人搭伴一起去,卻不知為何最後,總是又變得形單影隻。
因我平時在工作中和小君接觸比較多,對她的為人和工作態度也比較認可,有時會偶爾聊幾句,可是就是這簡單的幾句話,我就發現了小君在與人溝通或者是聊天中的問題。
有一次,我向小君請教一個電腦方面的問題,可小君的回答卻是:你去書本上找找吧,我這忙著呢。
還有一次是我在茶水間倒了兩杯咖啡,路過小君辦公室時,準備送小君一杯,可她的回答卻讓我很尷尬,她說:謝謝,我從不喝咖啡。
有了這二次與小君的交往經歷後,我就再也沒有和她說過話。
在職場中與同事相處總是冷著臉,的確給人很大的距離感,面帶微笑並不難,但是卻可以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試著多微笑一下,就算是拒絕,面帶微笑,都會讓人更好接受一些。
在職場中有些人覺得有沒有朋友不重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業務能力強就足夠了。
可是人一生中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都沒有同事在一起的時間多,如果在職場中沒有一個相對好一些的人際關係,總是獨來獨往,或者孤家寡人,總是多少會影響心情,長此以往甚至還會影響健康。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不斷升遷的助力。
平易近人一些,會無形中拉近和其他的關係,同時也會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到一個團體中去。
2. 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在職場中遇到的同事,也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與自己愛好相同,性格相近,也真的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改變,去迎合所有的人。
就像《奇葩說》中的辯題一樣:我不合群,要不要改?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可以不合群,但是要學會合作。
這句話用在職場中再合適不過了,在職場中可能不需要無話不談的朋友,但是肯定不能缺少合作夥伴,如果跟合作夥伴都不能有良好的溝通,那對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
職場中的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職業素養。除了必要的業務上的溝通,在與同事的相處中,可能還會聊一些社會上的八卦或者比較好一些朋友還會聊一些生活中事情,找到興趣相同的那些同事,這是另外一種意義上合作。
同事之間也需要互相傾訴,做彼此的傾聽者,給情緒打開一扇窗,讓壞情緒流走,讓好情緒流進來。
3.實用的心理學溝通小技巧
其實在溝通中,懂得心理學是很重要的,我總結了3個小技巧
多誇優點,少說缺點。其實說白了,就是嘴巴甜一點,多讚揚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不要口不擇言。
注重同理心。在與同事溝通時,對於觀點和感情上的認識可能不盡相同,先不要急著去否定別人,在認真聽完以後,可以在感情上試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也就設自處地的去站在對方的角度看看問題。
模仿別人的肢體語言。如果想讓對方喜歡你,試著去模仿和你一起聊天的同事的肢體動作,儘量用相同的肢體動作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也不能太刻意,人們會在潛意識裡喜歡上和自己很像的人。
職場上的溝通能力是每個必備的一種工作技能。除去業務和工作上的正式交流,私下裡同事間的聊天和溝通也不容忽視。聊得來的同學和朋友多了,工作上會更加的流暢。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帳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帳號,了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本文作者:汪小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