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雲南昆明的滇池都會迎來大批越冬的紅嘴鷗,成為冬季特有的景觀。據昆明市鳥類協會統計,目前,來這裡越冬的紅嘴鷗數量已達3萬多隻。而今年,這些前來的鳥兒,又多了一個「新家」可以棲息落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從1985年開始,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3月份,數萬隻紅嘴鷗就會從北方來到昆明滇池邊越冬,白天在滇池邊嬉戲,晚上就在滇池周邊的森林和溼地內休憩。12月19日,位於滇池北部的草海區域,一個佔地22萬平方米的溼地建設已經完成,紅嘴鷗又多了一個棲息之處 。
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溼地建設通過驗收,目前每天有20多名工作人員在溼地進行管護工作,對新栽苗木進行澆灌、及時發現和處置病蟲害,確保苗木成長。截至目前,滇池周邊已經完成包括溼地、環湖生態林帶等方面的湖濱生態建設5.4萬畝。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長 李應書:到目前為止,我們滇池湖濱的植物共有290種,較2012年增加了49種。鳥類是達到了138種,較2012年增加了23種。
滇池溼地建設施工單位負責人 陳思勝:現在綠化面積佔到了96%,整個灌木有8600多棵,主要是淨化了周邊的雨水,對入滇池這一塊的水質有著很大的改善。
滇池地處長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是長江上遊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昆明市民的「母親湖」。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滇池卻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為了治理滇池,昆明市政府採取了退塘、退田、退房、退人的措施,在滇池的演化歷史進程中首次實現了「湖進人退」,經過多年治理,目前滇池水質已恢復至四類。
(編輯 孫煜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