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應該怎麼提高防備之心呢?現在為廣大學生列舉幾類大學生易受騙類型,請大家提高警惕。
騙子以放貸額度大,易通過為誘導,引導用戶籤訂虛假貸款合同,以貸款保證金,銀行流水不足為由,要求借貸者向指定帳號轉帳。以放貸額度大,易通過為誘導,吸引用戶下載指定的貸款APP,用戶在該APP申請貸款後,不法分子再以貸款包裝費,徵信清除費,銀行帳號解凍費等為由要求用戶繳納相應的資金。以放貸審核速度快,易通過為由,吸引用戶在高利息平臺申請貸款。此類貸款平臺雖能成功申請貸款,但借貸者申請貸款時往往需要交納高額的手續費,還款的利息費也較高,借貸者真正貸款到手的資金較少。
正規貸款不需要提前支付保證金,如對方直接或變相要求支付「貸前費用」的,都是詐騙。網上貸款詐騙往往以貸款需要驗資為由,要求受害人交納各種費用,或騙取受害人銀行帳戶信息竊取錢款。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先給其他人匯款、轉帳及繳納任何費用,以免被騙。網上貸款最好通過借貸平臺進行操作,萬萬不能私下通過支付寶、微信、手機等進行轉帳。在網上貸款一定要謹慎,切不可被所謂的無抵押、低利息等「優厚條件」所迷惑。如果需要貸款,一定要選擇銀行等金融機構面籤合同,以免中了不法分子設下的圈套。騙子會針對學生經濟相對困難,在二手數碼產品線上交易非常活躍的特徵,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發布二手車、二手電腦、海關沒收的物品等轉讓信息,利用價格便宜、條件優厚等來吸引學生買家,一旦受害人與其聯繫,即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千萬不要隨意接收賣家的exe.文件、文件夾、圖片;不要隨意點開賣家發來的連結,很有可能是釣魚網站;網購時不要貪圖小便宜,也不要因為對方讓預付很少的錢就掉以輕心;看清瀏覽器上的網址,防止被虛假網站騙,IE有域名高亮功能,網購時注意看一眼;需要一款強大的殺毒軟體,及時升級,查殺電腦病毒;瀏覽器,很重要!推薦使用最新版本的IE。淘寶聯合微軟推出了IE淘寶定製版,內置很多功能和安全特性,推薦大家下載使用;要記得一定要使用數字證書和U盾等工具來保護我們的網購安全。
由於學生大多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往往假冒公安、檢察官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種違法犯罪為理由,要求受害人自證清白,協助核查資金帳戶或將資金轉入安全帳戶。騙子為了體現真實性,甚至還會製作帶有受害人照片和身份證號碼的虛假通緝令,以達到操控受害人的目的。一是看,留意來電號碼。此類案件中,大多數來電都是通過改號軟體從境外撥打,來電顯示上會有「+」或「00」等前綴,如出現此類異常,可以基本判定為騙子無疑;二是聽,假冒檢察官、法官人員常操不同地區口音,當對方發音不符合其自稱所在地市時,就要存疑;三是知,要懂得法律規定,公檢法不允許通過電話、社交帳號通知嫌疑人或要求核查資金、將錢款轉移到安全帳戶。騙子在各種群組或者簡訊息中發布兼職信息,招募網絡兼職刷單人員,吸引想要用零散時間或業餘時間兼職賺錢的人群,大學生已成為主要上當人群。騙子聲稱「回報率高」「工資日結」「不佔時間」,以高額佣金為誘餌吸引受害人上鉤,第一次往往會兌現佣金,待當事人刷單金額較大時,就會以系統卡單、系統錯誤、激活帳戶為由,要求事主繼續刷單或繳納保證金。一是不要有「貪小便宜」和「輕鬆賺錢」的心態,多想想一個問題:如果這麼好賺,大家都可以去做,不用幹別的了;二是找兼職應當前往正規的公司或中介,籤訂合法勞務合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要求提前預付介紹費、服裝費、體檢費等要求的,應該轉身就走;三是網絡刷單本就屬於違法行為、嚴重失信行為,應珍惜個人信用,遭遇詐騙立即報警,並將對方的聊天記錄、電話號碼等留存提供給警方,以便警方破案。詐騙團夥盜取帳號後,一般是向帳號內聯繫人群發虛假求助消息,收到聯繫人回復後再以著急用錢等理由步步引誘上套。由於學生的回覆率比較高,騙子發現規律後,常常選擇在特殊時間段(如上課時段)作案,以降低被電話、視頻等驗證的可能性大學生在用網絡社交平臺與好友聯繫時,若對方以緊急情況為由,發出幫忙付款、充值等請求時,要通過電話、視頻等渠道,對好友身份進行核對確認,不能僅憑文字信息就配合轉帳。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以防騙子利用軟體生成虛假轉帳單實施詐騙。此外,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大額轉帳時,可以設置延遲到帳,為追回損失爭取時間。騙子以各類培訓、評級考試為目標,了解部分考生意圖通過違規渠道購買考試答案、進行考後改分的投機取巧心理。首先僱傭黑客竊取大量考試考生報名信息,然後僱傭簡訊群發商發送詐騙簡訊,誘騙考生主動添加好友,後騙取錢財。利用考生被騙後由於羞於啟齒而不願報警的心理,來逃避公安機關打擊。一是認真對待學習,考試作弊本身屬於違規行為;
二是確認被騙要及時報警,不要放任騙子行為;
三是就算買來了成績,卻弄丟了道德和尊嚴。
大學生防騙安全常識
1、不要將個人有效證件借給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將個人信息資料如存摺(金融卡)密碼、住址、電話、手機、QQ、微信號碼等輕意告訴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對陌生人不可輕信,不要將錢物借出,不要輕易轉帳。
4、防止以「求助」或利誘為名的詐騙行為,一旦發現可疑情形,應及時向父母、老師或保衛處(派出所)報告。
5、切不可輕信張貼廣告或網上勤工助學、求職應聘等信息。
來源:鹿城警務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