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日子,來自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將在今天來到北大,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可謂是異常熱鬧,這一切都要從她的高考填報說起。
高考成績公布後,鍾芳蓉便決定報考北京大學考古系。
消息一出,網友們圍繞「高考676分報考考古冷門專業」,「湖南文科第四名成績浪費」等話題展開了瘋狂討論!面對質疑,鍾芳蓉一句:「我喜歡就好」也讓眾多網友紛紛為這個有理想的女孩點讚。事情過去了這麼久,圍繞留守女孩鍾芳蓉的話題依然熱度不減,鍾芳蓉身上的這種目標清晰、活在當下,不患得患失,不對未知的結果過多操心與焦慮的超然心態,實在難得。有網友評價說:「很沉穩,不像18歲,我28都達不到這種沉穩。冷靜淡定,眼神堅毅,內心強大,有主見。」但細究不難發現,鍾芳蓉所展現出的特質並非只是一種偶然,與她的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在她父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未來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鍾芳蓉8個月時,父母就離開家外出打工,每年春節回家才能見一次面。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內心最大的傷就是與父母的分離,雖然不在身邊但她的父母總是能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
當她考的不那麼好的時候父母會鼓勵她:「盡力就好」!就是這樣的教育,讓鍾芳蓉和她的父母之間建立起了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關係。鍾芳蓉的父母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卻給予了她最珍貴的寬容與信任。這樣的家庭氛圍給足了孩子自我思考,自我教育的時間。
鍾芳蓉接受專訪提起父母
相對於父母的決定,孩子們更能了解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比較小,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溝通,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利害關係都說清楚,讓孩子自己來選擇,並且告訴孩子選擇了就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做一件事情前會想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
相較於現在無處不在的功利性教育與攀比的浮躁氣息,鍾芳蓉父母選擇的是:「平和淡定,不急功近利,給孩子最質樸的愛與支持。」
當父母發現鍾芳蓉有讀書的天賦時,毫不猶豫地支持她,送她到當地不錯的私立寄宿學校讀書,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父鍾芳蓉的父母也沒有太大的物質期望,認為&34;,不貪婪不浮躁不焦慮,沒有虛榮與攀比。
鍾芳蓉母親談及女兒報考北大考古系
當得知女兒考出這樣的好成績時,媽媽的反應是&34;也許就是因為父母的質樸與不急功近利,才培養出同樣不功利、不浮躁的女兒。從鍾芳蓉報考的選擇來看,在她的眼中沒有&34;的概念,只有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理想。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主流觀念往往是很多家長的選擇,但這也造成了次大背景下孩子們的千篇一律,家長在滿足自己「私慾」的同時也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教育。郭德綱在教育徒弟時曾說:「一個猴一個栓法」,孩子們本就是不同的,在教育時還應根據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每個人都到不了別人的終點,只能到達自己的終點,這需要長期堅定地專注於自己的跑道和方向。
鍾芳蓉擁有這樣的專注品質,從她平常的學習表現中就可以發現。平時遇到無法解決的困惑,她的做法是:心事寫在日記裡,把精力專注在學習上。因為專注和寧靜,可以讓自己內心阻力最小,做事的效率最高。在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時,鍾芳蓉說,從小看很多書,看得快,寫得快。這種&34;不斷地為她騰出更多的時間,由此帶來的長期累積效應,是她成為學霸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別人問到:「你覺得學習這個專業能堅持下去嗎?」鍾芳蓉的回答是:「我覺得能,我對一件事情就算我不喜歡,我也能做下去,我喜歡的話我會堅持得更久,我覺得每一次挖掘都是發現,都是驚喜。」
孩子的專注能力並非朝夕可以養成,在平時學習時,杜絕一切可以轉移注意力的事物,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養成習慣。同時,在平時家長要增加與孩子的溝通,每個階段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小目標」,讓孩子們知道努力的意義。
一個孩子不會堅持,缺乏耐心,是因為他心中的雜念太多,零散的欲望太多,漸漸迷失了自己。當生活漸漸地被那些外界強加的功利填滿的時候,一個人是沒有時間和意識去好好地探索自己的內心。
鍾芳蓉的事例也引起了京譽君對於教育的思考,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提倡對孩子的陪伴與關愛,但從結果來看仿佛並不理想。現在很多孩子缺乏耐心,不能堅持大多是因為心中雜念太多,思想太少,而這些往往是來自於父母的過多期望。
孩子在父母的「私慾」中漸漸迷失自己,當孩子的生活漸漸被外界的複雜信息填滿的時候,便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時間去好好探索自己的內心,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回歸自己的內心,最簡單、質樸的教育才是最偉大的!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每一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作為家長你如何看待留守女孩鍾芳蓉的成功,又如何看待她父母對於她的教育?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與京譽君一起探討新時代下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