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寫手之家會員可能不太了解,寫手之家建站至今其實已有11年了,只不過2016年的時候,被人攻擊癱瘓,現在大家看到的網站是新建的。
閒話表過,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件事情,一是從雜誌到自媒體,二是從出版到網文。
無論你承不承認,雜誌時代已經過去了,當今是自媒體的天下。
從2007年寫手之家建站一直到2014這段時間,基本是紙媒的天下,如果有老會員看到本文,那麼一定還對當時雜誌編輯到寫手之家來做活動的盛況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各類雜誌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來,寫手之家自己也曾辦過一份,編輯為了拉攏或找到優秀的寫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送禮物的,有直接送雜誌的。
我記的非常清楚,有一次某份雜誌到寫手之家來做活動(雜誌名忘了),以蓋樓的形式,設定中獎樓層,每層中獎樓層都準備了各種獎品,終極大獎是中獎寫手的作品保送發表,萬一中獎寫手的作品不符合發表要求,編輯會指導、修改,直至達到發表要求,讓你的大作出現在雜誌上為止。
而且,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次活動的時間是在晚上,大晚上的雜誌社的幾個編輯蹲在電腦面前刷帖。怎麼樣?火不火爆?
只是那樣的場景已一去不復返了,寫手之家的《雜誌約稿》版塊現在十分冷清,只是偶爾會有個別幾家尚在支撐的大牌雜誌,會發布一下約稿信息。而取而代之的是自媒體,現在寫手之家的約稿信息,除了網文外,就要算自媒體的約稿最為火爆了,這情景神似當年的雜誌約稿,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約稿信息。
但是,自媒體的約稿雖然火爆,而情懷則已不在,更不是當初的那種味道了。
那麼雜誌和自媒體究竟差別在哪兒呢?
上面我提到了情懷。當時的雜誌雖然火爆,但選稿是十分嚴謹的,一絲不苟,形同出版社的審核,想發表一篇文章並不容易。而這種並不容易,卻反而使得寫手們趨之若鶩,因了被退稿而傷懷,更因了發表一篇作品而欣喜若狂,甚至在寫手之家建站的頭幾條,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叫「報喜臺」的版塊,專門發布投稿成功的信息。那種傷懷和欣喜,現在體驗不到了。因為自媒體的發表相對要容易一些,除了格調特別高的少數幾家自媒體外,有些自媒體只要文字達到一定程度,只要內容符合要求,或者說有吸引人的亮點,就可以發。
然而,這樣發表以後的作品,還有當年的那種欣喜若狂嗎?
我知道時代在變,紙質雜誌總會有一天退出我們的視野,進入博物館,但不知為何,依然懷念當初的那份純真、認真、質樸。
再來說出版。那時候正值民營出版業飛速發展的,也沒有什麼書號限制,除了雜誌的約稿信息外,寫手之家的《出版約稿》也相當火熱。為了能找到優秀的寫手,很多出版公司也會經常來做活動。
記得當時寫手之家每年定期會做一個大型的活動,叫做「我是寫手」,活動期間會邀請兩名雜誌社和出版社(或公司)的編輯,來當評委,這個活動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選一二三等獎,而是放出作品,讓專業編輯點評,評分最差的淘汰,讓後面排隊的上去。輪番點評,而且絲毫不留情面,因此有些寫手參加之後,像做了場噩夢,被批得懷疑人生,有個別寫手因此恨上了寫手之家。
其實活動的目的,是讓雜誌社或出版社編輯發現好的寫手,而媒體的編輯也很樂意來參加這樣的點評,因為他們有熱情,需要好的作品和作者。
但是現在,《出版約稿》版塊也冷了,得到了與《雜誌約稿》一樣的命運,取而代之的是《網文約稿》版的火熱。
為什麼呢?近些年很多自媒體都在唱衰出版業,難道紙書真的走到頭了嗎?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因為今天我也是一名作者,幾乎每本稿子寫完後都要拿去出版的,所以我也擔心。但仔細一想,其實出版業沒衰,而且一直都有大批的紙書閱讀讀者。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紙書沒衰,出版約稿的信息卻越來越少了呢,是出版社有了固定的作者,不需要再找新作者了嗎?
我的總結是,不是出版社不想找新的作者了,而是新作者的書不敢出了。
眾所周知,近年來紙價飛漲,這個在寫手之家也曾報導過,導致出版成本一下子就增加了。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今年書號限制了,雖然官方沒有下明確的文件,但你知道這種命令是不會有文件的,所以書號確實下降了四分之一,直接導致今年下半年沒有書號可用,眾多出版企業空轉。
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更壞的消息是,明年的書號,還會在今年的基礎上,再縮減。想一下這會造成什麼?
書號資源少了,物以稀為貴,書號的價錢就會抬高,據業內人士預計,明年的書號價格會提升四倍,也就是說,本來一個書號的書號費是兩萬,那麼明年就有可能賣到八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版社自然會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可靠的作者或者他們認為可靠的圖書上面。
新作者基本上就沒機會了,那還對外約什麼稿?
無論國家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我覺得限制書號,就是一種倒退。《憲法》規定,出版自由,那就應該真正的給予自由,現在書號不但沒有放開,還縮緊,不但依然掌握在國企手裡,還讓民企書商去賣書號才能出版,而且越來越稀缺,越來越貴,這其實是在犯法——觸犯憲法。民企書商既然實際存在,為什麼不能和國營出版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
不說了,回到正題。
寫手之家《出版約稿》同《雜誌約稿》一樣變得冷清起來後,網文的約稿像自媒體一樣,越來越多。說句實話,坑很多,寫手的日子很難過,新寫手想要在網站籤約,很多是全版權,美名其曰會代理出版、影視等全方面打造。可實際上呢,有幾個寫網文的出版了、影視化了?
最關鍵的是,網文籤約稿酬特別低,如果想要全職寫作,餓死的下場,基本上沒有懸念。而且有保證日更、月更多少字,不能保證更新的,扣全勤獎。
一個時代過去了,我們都希望迎來更好的時代,改善寫作環境,改善閱讀環境。而今天,只怕是低層文人最難熬的時代。因為紙價貴、書號少,走出版的出版商會儘量壓低作者的稿酬,來節約成本,因為競爭激烈,網站多,而且網文圈大有被一兩家大企業壟斷的趨勢,絕大部分寫手寫網文,基本沒錢,就算有少量的稿酬,也不足以過日子。
最後想說的是,文人地位的低下,只會讓人文環境越來越惡劣,反正就我自己來說,儘管已出版了不少書,但依然不敢對外說我是寫作的,或我是作者,有時被人當眾介紹是某作家時,心裡極不是滋味。
為什麼呢?錢少啊,在這個以錢論價值的時代,一個掙不到錢的所謂的作家,自然就沒臉公開承認自己是作家了。來源:寫手之家,作者:蕭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