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如何成為智慧鄉村、智慧社會的催化劑?

2020-09-05 網際網路教育實驗室

日前,「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論壇 」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主辦。作為「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專題論壇之一,會議探討了網際網路、AI助力構建鄉村教育新生態,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智慧教育引領智慧鄉村、智慧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前沿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友會副會長陳光巨教授在致辭中指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以智慧教育推動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推動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也是當代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共享成功和發展經驗。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友會副會長陳光巨教授

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唐亞陽教授作了題為《築牢智慧鄉村大廈的教育根基》的報告。他指出,教育是築牢智慧大廈的根基,教育是發展智慧鄉村的重要條件,應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隊伍、教育環境、合格現代化等方面著手,推動實現鄉村教育現代化。

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唐亞陽教授

湖南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應若平教授分享了《課堂的力量---2.0時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湖南方案》。她表示,湖南省的教育信息化2.0試點工作圍繞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任務,始終以課堂重構為主線,以「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我是接班人大課堂」等課堂新型態為抓手,運用新的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變革,構建教育均衡的新生態。目前湖南省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在中部省份具有推廣價值的教育信息化2.0解決方案。

湖南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應若平教授

教育部滇西邊境山區掛職幹部總隊長、大理白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李平副州長介紹了滇西邊境山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情況、面臨的困難和探索實踐。當前,滇西地區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仍然受到教育理念滯後、優質資源不足和資金缺口大等條件的制約,信息化資源合力尚未形成。他分享了「1+N」視頻互動課堂助力教育均衡發展的經驗,並指出滇西地區發展教育信息化應從教育要素數位化、教育網絡全域化、教育教學智能化三個方面著手,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助力實現教育現代化。

教育部滇西邊境山區掛職幹部總隊長、大理白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李平副州長

泰國皇室基金會外事部主任Dr. Suleeporn Bunbongkarn Choopavan作了主題報告「Smart Bamboo Stick」:Simple,Affordable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that Shifted Small Farmer’s Mindset (《「智能竹竿」:簡單、實惠的技術,改變了小農場主的觀念》)。報告分享了泰國政府在發展農業,幫助小農場主獲得更好福利方面的實踐。一個名為「智能竹竿」的技術幫助泰國東北部地區的小農場主在農場裡挖掘池塘,解決了乾燥季節的儲水問題,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她認為,智能技術的應用是改變小農思維的關鍵。

泰國皇室基金會外事部主任 Dr. Suleeporn Bunbongkarn Choopavan

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繼新教授作了題為《網際網路+AI+在地化: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的報告。他從教師、學生、學校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供給和發展結構失衡等問題。報告提出「網際網路+AI+在地化」的新架構,包括教育生態理論、協同發展理論和情境學習理論三個部分。該方案旨在通過雙軌鄉村數字學校策略,教師共同體策略,學生多方合作、精準共育策略,課程教學結構重組策略,促進教學方式轉變,助力精準化教學升級。

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繼新教授

圓桌論壇中,專家們認為智慧鄉村是智慧發展理念在鄉村的應用,不僅要關注信息技術與鄉村各領域的融合,也要充分發揮人才的創新精神,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約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學生在農村,沒有農村的教育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教育現代化,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現代化是解決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重要抓手,也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方面。經過這麼多年國家的投入和政策機制的支持,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農村的教育信息化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理念要提升,農村學校師生獲取資源的途徑需要進一步拓寬,農村學校師生應用水有待提升等。2018年,教育部啟動了「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著力提升偏遠地區校長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讓城市教師與鄉村教師共享智慧教育新理念。同時,教育企業也加大投入,從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積極推動鄉村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為智慧鄉村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專家們還就如何深入理解「智慧」的內涵,以及鄉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展智慧教育,建設智慧鄉村等話題進行探討。

圓桌討論由王繼新教授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農村教育與農村發展研究院李葆萍副院長,河北省秦皇島市電化教育館邢鎮館長,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先鋒鄉巴姑小學吳定翠校長,華為中國區教育業務部副總經理胡龍根先生,儒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徐燃先生等參加研討。

本次論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執行主任曾曉東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童莉莉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繼新教授共同主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執行主任 曾曉東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童莉莉副教授


識別二維碼,觀看全部大會視頻

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官網

http://gse.bnu.edu.cn/

相關焦點

  • GES論壇9: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
    論壇9: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承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支持:華為儒博科技會議時間:2020年8月22日9:00 – 12:00線下地點:北京師範大學昌平校園第一會議室
  • 智慧教育 概念崛起,智慧教學 又是為哪般?
    自2012年教育部所公布的新一輪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開始,「智慧教育」概念開始在教育市場嶄露頭角,成為關於教育議論的主旋律。人們對於學習方式、環境、甚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都愈發關注。所謂智慧教育,就是指依託物聯網、雲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
  • ...推進十大智慧工程,覆蓋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
    【廣東將推進十大智慧工程】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方案》提出,推進十大智慧工程,覆蓋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應急、智慧物流、智慧農業和智慧水利領域,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賦能作用。
  • 學習空間的「變革」正在到來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教育智慧
    數字素養,成為今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尤其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責任三體的基礎一維。21世紀教育最大變化,莫過於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的「教育時空」重建。教育評價已經多元化,但基於數據的個性化教學依然在路上;科技工具應用走進生活全域場景,技術賦能教育的信念已經深入人心,但ABCD如何深度連結教育依然亟待深入探索;第三代、第四代工業革命產生交集,面對社會生活形態的平行與改革教育同樣如此,讓教育更智慧、學習更聰明,通過科技賦能智慧教育,仍然需要深度融通創新
  • 5G重構教育體系運營商如何發力智慧教育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園的建設,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有利地推動了智慧校園的發展。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運營商具有支撐性的重要作用。近期,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大5G賦能智慧校園的力度。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舉行校企合作共建智慧校園籤約儀式;中國電信安徽分公司與安徽醫科大學籤訂《「智慧校園」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與此同時,5G+智慧校園作為一項建設未來的工程,運營商智慧校園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5G+教育大勢所趨「技術的重建給教育體系帶來重建。」
  • 「新聞觀察」AI助力,智慧教育如何讓這座城市成為全國第一
    教育「減負」的呼聲,在此時也會得到最廣泛、最溫情的共鳴。有了人工智慧AI的助力,讓我們看到了教育「減負」的新希望。安徽蚌埠,史載「古月採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譽。智慧教育,也正像一串珍珠,給這座城市帶來新的光彩:蚌埠成為了全國省轄市中,第一個邁向智慧學校全覆蓋的城市。
  • 智慧教育,理念先行:智慧課堂中大數據如何指導精準教學?
    資訊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不斷臨近,「智慧教育」在雲計算、5G等技術的加持下,其數據驅動的發展趨勢也愈發明晰。社會的變化、教學模式的革新,這些都對老師們的智慧教育理念、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 儒博受邀參加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以AI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8月20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承辦。會議圍繞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和挑戰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作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的前沿企業,儒博科技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羅濱:父母的教育智慧
    面對成長中的孩子,父母應該有怎樣的教育智慧呢?從時代發展視角看教育觀念需要轉型升級。時代發展帶來了觀念的轉變,父母的重要任務是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熱愛生命,學會分享。有錢、有權不是成功的標準,要看錢是怎麼來的、權是怎樣用的。學業成績也不是判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還有身心健康、人格品質、寬容之心、創意想像、毅力耐力、奮鬥精神等。
  • 鄉村建設中的傳統智慧
    文章認為,在傳統村落中以水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是理解鄉村傳統智慧的關鍵,在當前鄉村建設中需要首先對傳統智慧進行解讀。正如文化地理學家大衛· 哈維主張的「設計師和規劃師為之「奮鬥」的目標並不在於「空間形式和美學外表」本身,而在於如何向一種「社會更為公正,政治更為解放,生態更為健康的時空生產過程的混合體趨近」。
  • 智慧教育新思維——智慧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不可違背!
    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理念認為,智慧教育,是當下時代發展的產物,不可違背!因為時代發展到今天,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成為現實。網絡數位化時代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主導形態,任何領域也無法離開網絡信息化,教育工作也不例外。
  • 儒博科技受邀參加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以AI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8月20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承辦。會議圍繞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和挑戰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作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的前沿企業,儒博科技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越南胡志明市著力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涉及選擇課題的理由,武鴻德分享說:「學校已根據胡志明市正在開展的智慧教育模式將人工智慧內容納入課程。我覺得人工智慧課程非常有意思,給學生創造靈感。這是我們研究基於人工智慧預測本市高中學生抑鬱症風險的軟體建設構想的催化劑」。 2019-2020學年,黎鴻峰重點高中是胡志明市首個教育單位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進行人工智慧專題的培訓。
  • 浙江:讓城市和鄉村更聰明更智慧
    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城鄉融合 下好一盤棋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要求,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時提出,大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腦」中心城市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 智慧家教思維—讓《中國智慧家庭》教育思維,成績更多幸福家庭!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隨著我國全球化經濟戰略「一帶一路」的全面快速的推進,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導致我國的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傳統的教育受到了挑戰。特別是作為教育基礎保障的家庭教育更是處於風口,如果改變?如何應對?如何創新?如何重塑?如何變革?直接決定了我國教育的成敗!因為家庭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組織;因為全球化使民族國家必須立足於全球勞動分工來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
  • OK智慧教育《智慧學習》新書發布會勝利舉辦
    當教育邁入了智能時代,如何融合新技術真正提升學習質量,如何讓科技真正幫助家長幫助孩子
  • 全國思源實驗學校智慧教育現場會舉行
    本報訊(董瀟君)近日,未來教育論壇暨全國思源實驗學校智慧教育現場會在河南舉行。全國219所思源學校校長齊聚一堂,共同就智慧教育實踐、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資源均衡發展進行深入探討。「讓優質教育資源傳遞到公立學校。」
  • 安徽智慧教育建設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水如何變成電?大家知道其中的奧秘嗎?」近日,通過專遞課堂智慧教學平臺,安徽省固鎮縣連城鎮中心小學六年級一班的學生正與蚌埠高校集團總校第三實驗小學六年級三班學生同上一堂科學課。
  • 廖群:充分認識「智慧社會」的歷史定位與意義
    但到底何謂「智慧社會」,其在人類歷史上如何定位,將為人類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 「智慧社會」一詞最初是由歐盟提出來的,旨在「探究如何利用當代技術社會趨勢解決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智慧暗示了創新、社交、移動和基於傳感器的技術的賦能能力,以各種方式在眾多部門和應用領域實現需求和資源之間的高效協調。」
  • 泗縣:智慧校園為教育升級
    在泗縣泗城一小分校,負責人黃蘇義親自指導教師郭志紅利用智慧校園設備上課。黃蘇義跟班聽課,落實智慧校園工程實施計劃,創新教育新模式,增強教師教育新理念,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現代科技教育設備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據了解,泗縣泗城一小利用智慧校園設備上課238節,大部分教師能熟練運用智慧教育設備上課。現代教育離不開創新,培養創新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教育強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