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職業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機率僅為8.4%

2021-02-23 株洲發布

在第18個記者節到來的時候,整個傳媒業是時候開始考慮要不要讓寫稿機器人一起過節了。

新技術對傳媒業和從業者帶來的改變正在加速。機器寫稿、智能算法的應用,讓傳媒業面臨AI的刷洗。

近期,劍橋大學學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中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他們認為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2、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3、創意和審美。

基於此,他們預計記者、編輯的職業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機率僅為 8.4% 。AI替代編輯、記者是思考的一個方面,潛移默化或深層次的影響來自於對傳媒行業流程和生產方式的改造。

2015-2016年是機器寫作的「爆發年」,美國各家主流媒體紛紛引入機器人寫稿技術,應用到奧運會、美國大選這兩大新聞事件上。在2016年的奧運會中,獎牌、賽事等諮訊通過機器寫作程序,迅速生成並發布到推特上,新聞產品全流程的「無人化」操作讓機器寫作一鳴驚人。同樣,美國大選期間,「機器人記者」在一個晚上一口氣報導了50個州的票數結果,高效無誤的寫作軟體得到了實踐驗證。

體育和財經新聞是最為適合機器寫作的領域。因為這兩個領域可以靠數據說話,而且會涉及到一些波動性明顯的數據信息,容易被機器捕捉並形成新聞線索,例如股價變化、營收增減、球員得分率等等。

機器人究竟是怎樣寫新聞的呢?程序在現有的資料庫中區別廢料和有價值的信息,提煉出規律,然後通過機器學習最終確定算法。算法會將「最大值」「最小值」「被超越的閥值」「異常起伏」等數據捕捉到,區別異常數據,進行分析。這些異常數據可能就是新聞線索,有了新聞線索之後,機器人把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填寫到寫作模版中,然後形成新聞產品。機器人可以利用算法完成從新聞線索捕捉,到稿件撰寫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自動籤發。

數據規整、流程清晰的上市公司財報是機器寫作的最佳試驗田。美聯社在2014年就嘗試用 Automated Insights 公司的自動化寫作平臺WordSmith報導上市公司的財報。在此之前,美聯社只針對300家公司的財報進行報導, WordSmith調試穩定之後,美聯社在季報發布期實現了3000篇上市公司財報報導的工作,作者是完全自動化寫作的WordSmith。在報導內容的準確率方面,WordSmith也超過了人類記者。

國內媒體也在進行機器寫作的嘗試,新華社、騰訊、今日頭條等媒體都在嘗試使用無人寫作產品。據財新記者了解,華爾街見聞也正在內部研發機器寫作技術,將於年底使用。

2016年,第一財經日報和阿里巴巴聯手研發了「DT稿王」智能寫稿系統,該系統的定義是,「用機器代替人完成實時監控信息源,利用文本解析和信息抽取技術實現自動信息抽取,採用機器學習算法並融合第一財經編輯記者的經驗,以模板和規則知識庫的方式根據實時抽取的信息做出判斷,輸出相應的模板及規則知識庫內容從而產生新聞」。「DT 稿王」的作品出爐後,自動上傳到第一財經後臺的 CMSS系統,由編輯選擇、審核、籤發。

「DT 稿王」原負責人第一財經首席數據科學家湯開智博士向財新記者介紹,財經新聞是智能寫稿的最好切入口,「DT 稿王」主要進行三種內容形式的產品生產:「用數據寫新聞」「重要數據信息總結」「信息關聯寫作」。其中,前二者的生產相對容易,講究關聯關係邏輯的「信息關聯寫作」實現較為複雜,難以實現。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DT 稿王」的機器寫作內容主要集中在股市行情、上市公司公告、政府宏觀經濟數據等財經報導領域,每天生成稿件約1000條,能夠被編輯選用的新聞大概是三四百條。湯開智介紹,機器寫稿的後端技術較為成熟,目前發展囿於資料庫來源的穩定和海量,以及媒體的推進力度。

機器寫稿的實現為傳媒業的變革提供了一種思路:智力集中型的行業同樣可以實現自動化操作。基於人工智慧的新技術,不僅是提高了媒體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機器深度學習模式顛覆了傳統新聞工作的生產模式。算法可以更好地捕捉到細微的數據變化,可以提高計算準確率,甚至可以挖掘數據背後的意義,生成成熟的新聞產品,繼而精準推送給相應的目標用戶。

機器寫稿只是一種可能,整個媒體生產鏈上還有什麼會被替代?採、寫、編,再往前走,「採訪」環節有沒有可能被替代?

事實上,基於網絡資訊時代的到來,新聞記者尋找新聞線索已經高度依賴網絡信息。而在海量數據中抓取信息,篩選、分析,這正是機器算法所長。

機器採訪,是不是更有可能讓被採訪對象放下戒備,盡抒胸意?當然,機器採訪不是簡單地把「普魯斯特問卷」問一遍、寫一遍,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當可以甄別語義,可以識別情緒,機器甚至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追問和引導對方,最大化實現採訪目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如若顛覆了新聞生產模式,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改變新聞生產的「中心化」和「機構化」,分布式的信息生產者和發布者,會帶來《三體》世界裡的信息爆炸的畫面感:雪花般的信息窗口隨時出現,悠忽飄來的一個信息窗口——「這條新聞是你此刻最需要的、一定要的。」

來源:財新網(記者丨王曉慶)

編輯丨李敏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哦~~轉載「株洲發布」文章,請註明來源、作者。

相關焦點

  • 記者職業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機率僅為 8.4%
    近期,劍橋大學學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中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他們認為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2、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3、創意和審美。
  • BBC稱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居然是這個……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 特別關注|教師是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那麼人工智慧時代,老師該怎麼做?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將會變成什麼樣?教師職業憑藉什麼成為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呢?BBC分析了365種職業,教師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 BBC分析了365種職業,哪些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在 BBC 所統計的三百多種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而今,憑藉「打字」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職業也就是速記員了;但可以想見的是,等到語音識別技術普及的那一天,速記員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 這4種職業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發展前景好,報考時不容忽視
    比如社會上有很多企業通過人工智慧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比如阿里巴巴能夠通過一個人在訪問淘寶期間瀏覽了哪些商品,收藏並且加購了哪些商品分析出一個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所以在現在這個社會,很多原有的工作都被人工智慧給取代了,然而有些職業是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這些職業有哪些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的4種職業,未來發展前景好,報考志願時不容忽視。
  • BBC:教師是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將會變成什麼樣?教師職業憑藉什麼成為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呢?BBC分析了365種職業,教師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在這個時代,做什麼工作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幹什麼最不容易被淘汰?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2017年8月份,四川發生7.0級地震,一時間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但是最先報導,發布該消息的是一個寫稿機器人,它只用25秒就寫完了,文章用詞準確,行文流暢,且地形天氣面面俱到。 在2018年的時候,富士康投入3.4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開發,研發實現工廠生產自動化的人工技術。富士康計劃5年內用國家工業機器人取代8成以上的工人。
  • 未來哪些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概率最大?BBC分析結果引人深思!
    在 BBC 所統計的三百多個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即使沒有機器人的出現,這樣一個單調、重複、惱人,又毫無效率可言的工種也是遲早要消亡的。在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打字員曾經也是一份很有搞頭的工作。
  • 會計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這個職業還有前途麼?
    會計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這個職業還有前途麼?  近幾百年來,科技一直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 BBC預測300種職業前景,最不容易被機器取代的是……
    「五秒鐘準則」指的是,一項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說,這些職業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職業。 人類會被機器人取代嗎?難說。如果真的取代了,站在更大的文明維度上來看,倒也不失為一種進化。但眼前,我們只談談當下。
  • 你的職業正在消失...
    這兩年,網際網路行業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未來註定是一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時代,機器人正在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取代人類。具體到各行各業,勞動力被淘汰率是這樣的,快來自查一下你的行業「悲不悲劇」吧:電話推銷員   99.0%在BBC所統計的300多個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小編仿佛已經聽到屏幕前的銷售在哭泣。
  • 李開復:15年內,全球半數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的預言早已不新鮮,而且正在變成現實。近日,中國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警告說,未來15年內世界上一半的工作將因為人工智慧而消失。李開復還建議父母們鼓勵孩子放手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讓孩子們學會溝通,這樣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 雙語:李開復稱15年內半數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工智慧最先取代的十個職業:1. Sales and Marketing Research??銷售和市場調研人員2. Insurance adjuster 保險公司算理員3. Security guards 保安4. Truck drivers 卡車司機5.
  • 人工智慧與職業的發展規劃
    Musk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未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失去工作」,《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也曾表示:「在20到30年之間超過50%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慧取代」。   現在時間來到2021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有些職業真的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比如我們接到了越來越多機器人的推銷電話,比如醫院或銀行的櫃檯服務也都換成了機器人,人工智慧替代部分傳統行業這一過程正在不可逆地進行著。那麼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大學生該如何選擇專業,畢業生又要如何做職業規劃呢?
  • ...行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概率是多少?英國BBC給出了一份量化的分析供...
    1、電話推銷員——被取代概率99%在 BBC 所統計的三百多個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即使沒有機器人的出現,這樣一個單調、重複、惱人,又毫無效率可言的工種也是遲早要消亡的。
  • 人工智慧要取代會計了嗎?
    有網友表示:就普通會計來說,這個行業確實前景不好,AI甚至可以取代會計。總結:會計專業的取消並不意味這AI人工智慧將會取代會計從業人員,而是更好的與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更好的進行融合轉型。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在技術大規模應用,哪些能力和工作是機器人做不了的?1、分析能力機器人處理完的一堆數據和報表,只有通過人的思考分析,解讀出數據背後的信息,才能轉化為對企業經營有用的決策,這些決策包括計劃預測、內部控制、投資分析等等。
  • 人工智慧來了,教師會被取代嗎?
    人工智慧無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和情感溝通,它們不能取代老師。眼下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教師」這一職業將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各位老師您認為新技術的變革會對教育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學校會不會消失?
  • 未來十年最不容易被取代的職業竟然是.......
    熙德君最近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未來十年,最容易被取代和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AI人工智慧、5G通訊、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無人超市……這些含有高科技的名詞已經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隨之換來的,是一些職業漸漸被科技取代。什麼類型的工作容易被AI取代呢?比如一些結構化、低技能的工作。
  • 人工智慧統治未來,你的孩子將被取代
    無論是法律、醫學,還是白領、碼農,都是知識工程者,他們的職業被AI取代是遲早的事,因此中產階級馬上面臨大幅度的消亡。再來看看現在已經岌岌可危的行業:1、人工智慧在語言識別領域已經想當厲害!谷歌的 GNMT 翻譯系統技術準確率高達 86%。而且現狀智能唇語識別系統能夠準確地識別出一段話裡 93.4%的內容。
  • 客服、零售、翻譯、司機…這些職業要被機器人取代了?園區這個博覽...
    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人工智慧的時代越來越近了未來,越來越多的崗位將受到衝擊▼1、哪些職業將被取代客服:目前「實時翻譯」被阿里巴巴、網易、百度、谷歌、微軟等企業作為在人工智慧上的主攻方向。信貸員、交易員:這些曾經在華爾街看上去高大上的職業,也很可能隨著人工智慧對於大數據、雲計算能力的提高,而被逐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