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之師:諾曼第44》評測:狂歡吧!鍵盤軍事家

2020-12-23 遊民星空

  海浪拍擊著海岸。一連幾個月,在密林般的障礙物背後,30萬德國軍隊都在海岸工事裡嚴陣以待,但在他們的視野之內,藍灰色的英吉利海峽一直空空蕩蕩,如果不是偶爾響起的防空警報,那麼,這個星期天早晨應當有著100%的寧靜與和平。

  在800英裡長的西歐海岸線上,似乎看不出一絲盟軍入侵的跡象。但在同一個時刻,來自美軍第101與第82空降師一部分特選人員已經搭乘飛機,進入月光照耀下的諾曼第夜空。這些人是地面引導員,他們的任務是在空降地點燃亮信號,讓後續的傘兵與滑翔機著陸。5分鐘後,在50英裡外,英軍第6空降師的一些小組也躍出機艙,他們將對靠近海岸的一座雷達站展開突襲。而就在傘兵們著陸前的幾個小時,有史以來最大的艦隊也開始在海岸線的對面集結——它們幾乎有5000艘艦船,運載著20多萬陸軍、海軍與海岸警備隊的戰士。在這些艦船炮口所指的地方,偃臥著五個準備迎接登陸的海灘:在盟軍的文件中,它們被命名為猶他、奧馬哈、黃金、朱諾與寶劍。


在過去,諾曼第登陸一直是軍事類文藝作品的常見主題,而《鋼鐵之師:諾曼第44》則是遊戲領域其最新的作品

  過去70年中,諾曼第登陸一直是歷史類書籍中的常見主題,如果把與之有關的著作集中起來,它們完全可以堆滿一座小型圖書館。不僅如此,隨著電子遊戲的風靡,它們也為「第九藝術」充當了靈感之源。今天,在我們能想到的二戰遊戲中,與諾曼第有關比比皆是。《使命召喚》和《榮譽勳章》系列是如此,《英雄連》系列也是如此——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對諾曼第,開發商們還能製作出什麼新意?

  在接觸過《鋼鐵之師:諾曼第44(以下簡稱《鋼鐵之師》)》後,我發現上述問題也許非常幼稚。因為在這部作品中,開發商Eugen Systems使用了一種與其它二戰RTS不同的思路,而這種思路,也滿足了軍事遊戲愛好者們長久以來的期待。具體來說,它實際是將3D戰場環境、大量的可操作單位、和對歷史高度還原結合了起來——而這些之所以能夠實現,除了技術上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也與近年來、二戰檔案的解密有關。


作為黨衛軍第12裝甲師在開場階段的神器,繳獲「螢火蟲」的原型來自上面的一張照片,按照開發團隊內部歷史顧問的說法,該車是在諾曼第戰役期間被其麾下的偵察營繳獲,但事實上,這張照片系德軍記者拍攝於維萊博卡日村附近,當時,德軍的裝甲王牌、來自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的米歇爾·魏特曼率領部隊對英軍先頭部隊發動了一次成功的突襲,期間英軍拋棄了大量戰車,這輛隸屬於第4倫敦郡義勇騎兵團的「螢火蟲」就是其中之一,可見上面被塗上了德軍的鐵十字徽記。但僅憑這張照片,並不能說明該坦克後來被黨衛軍第12裝甲師繳獲和使用,在該師的戰史和記錄中,也沒有使用該坦克的記錄和證據。

  事實上,可以負責任地說,在歷史考證上,開發商在《鋼鐵之師》中傾注的心血可能不亞於遊戲開發本身(儘管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小的考證錯誤,如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繳獲的「螢火蟲」;另外,為保證遊戲中各個部隊戰鬥力的平衡,開發者還為一些步兵師添加了重裝甲部隊的支援,而這些又和當時的戰場情況並不完全相符)。尤其隨著近年來大量戰場航拍照片的公布,在精細程度上,其對戰場的還原幾乎達到了一座房屋乃至是一片灌木的水平。同時,遊戲中還提供了400種不同類型的單位——這些單位從聲名遐邇的謝爾曼坦克,一直延伸到了利用法國裝甲車底盤改裝的自行火箭炮。考慮到它們在裝甲、火力和機動性方面的差異,這些單位每種都代表了一種不同的玩法,它們和3D沙盤結合在一起,讓《鋼鐵之師》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達到了頂峰。



當然,除了零星的考證失誤,遊戲中更多的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這裡展示的是遊戲中的「飛馬大橋」和歷史照片上的飛馬大橋,這座橋梁在6月6日凌晨,被來自英軍第6空降師的士兵奪取,隨後,英軍傘兵在此處堅守,並擊退了德軍第21裝甲師的多次攻擊。在遊戲《使命召喚》系列中,也再現了這場戰鬥

  另一方面,隨著單位的增多和操作的精細化,整個遊戲也變得更為複雜,其基本模式也並非傳統RTS中的「採礦-造兵」,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獨創的「戰鬥群」系統。最初,它提供給玩家的是一個單位池,當每場戰鬥開始前,玩家都可以在若干部隊中進行挑選,並決定哪些將被投入到戰鬥中。當遊戲開始後,你可以通過消耗「徵兵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另外,不同的戰鬥群,其每分鐘徵兵點的增加情況也不同)」將它們派往戰場,隨後,它們會從地圖的邊緣出現,並沿著「進攻軸線」(即地圖上的公路)開進到指定地區,並依照後續命令展開進攻或防禦。


遊戲中的戰鬥群組合頁面,其中的部隊是德軍的第91機降師

  《鋼鐵之師》的另一個特點,是將每局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階段,這些階段中,玩家能投入戰場的部隊也截然迥異:在第一階段,玩家只能調動輕型坦克、步兵和輕型火炮,進入第二和第三階段後,重裝甲單位和轟炸機則會在戰場上出現。雖然這些單位在火力和防護上都特別強大,但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陷,比如坦克的視野相對狹窄,但消耗的徵兵點卻異常高昂,一旦損失掉,便可能會導致局部戰線崩潰。


遊戲中的裝甲車輛和火炮是其中威力最大的單位,但其成本也極為昂貴,這就需要玩家在部署時加倍小心

  這就需要玩家小心做出決定。不僅如此,《鋼鐵之師》還運用另外兩個系統強化了對策略的要求——其中之一是兵種間的相互克制,另一個則是部隊士氣。就像在諾曼第經常發生的情況一樣:一挺MG-42機槍完全可以瓦解兩個步兵班的進攻,同樣,一輛重型坦克很可能因為一門反坦克炮的出現而喪失戰鬥力。這意味著,在進攻戰中,玩家必須小心選擇作戰區域,尤其是應當避開對方的視線和交叉火力區;而在防禦戰中,他們最好是讓步兵佔據堅固的莊園和農場建築,並讓反坦克炮潛伏在樹籬中,構成一條看不見的防線。


遊戲中的戰線系統,它代表了對戰雙方部隊火力控制的區域,玩家控制的區域越多,就會得到越多的勝利點數


左側有白旗標誌的部隊就是投降狀態的部隊,當敵軍士氣低落、且我軍部隊抵達其近處時,他們就會選擇投降,並離開戰場,因此,在戰鬥中,想要獲得勝利,玩家不一定要殺死全部敵人

  正如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所說:「軍無給養則不威」,運輸和支援部隊也在《鋼鐵之師》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在戰鬥中,你要做的不僅是要確保它們能安全抵達前線,同時,你還要將它們作為移動的補給站,以便讓友軍的單位能隨時得到補給——這一點將成為勝利的重要前提。在遊戲中,各個單位的命中率非常接近真實,舉個例子,在800米左右,坦克的命中率只有不到30%,因此,在幾輪交鋒之後,前線部隊的彈藥就會耗盡,其戰鬥力也無從發揮,這就需要保證源源不斷的彈藥供應。另外,在遊戲中還有一些單位可以呼叫艦炮支援,這些艦炮的威力相當可怕,甚至一發就可以將一座房屋連根剷平。


遊戲中盟軍的對地攻擊機和戰鬥機,前者的作用是獵殺地面目標,而後者則負責對敵軍的攻擊機和偵察機發動攻擊,但同時,它們在高炮面前又相對非常脆弱,很容易被驅離戰場

  當然,施展艦炮的威力有一個前提,這就是對敵方部隊進行精確定位,這就需要高效的戰場偵察,在這個方面,玩家可以依賴的手段主要有三類,其中之一是部署偵察小隊,它們的本質視野增大、但火力偏弱的步兵部隊,另外,玩家還可以依靠偵察機,或是擁有高機動性的越野車輛(如吉普和裝甲偵察車)。這些單位不僅能讓你發現敵人的位置,而且可以提升一些特定單位(尤其是坦克)發現/命中敵人的概率。換言之,在遊戲中,偵察部隊實際是戰鬥力的倍增器,在運用得當的情況下,你甚至能依靠少量謝爾曼坦克、從敵人的防線缺口突破整條戰線,或是憑藉一門88毫米高射炮,阻擋盟軍裝甲集群的大舉推進。


遊戲中的偵察單位之一——裝甲偵察車,在其中,玩家能否發現敵人,對一局戰鬥的成敗有著巨大的影響

  上述要素的存在,讓玩家所需的操作技巧,遠遠超過了同類的RTS,不僅如此,它還要求玩家必須對戰場局勢有著高度清醒的認識。由於雙方兵種繁多,其屬性也紛繁複雜,伴隨著節奏明快的對攻戰,玩家經常會手忙腳亂。對那些不甚了解二戰武器、或者極少接觸同類遊戲的玩家來說,這就為他們上手增添了困難。

  而一切導致的結果是,在遊戲中,玩家經常會失去章法,並導致因零敲碎打而投入前線的部隊被各個消滅。另外,在上手之前,我們還必須讀一讀真正的二戰作戰指南,因為其中的許多事項、對你獲得勝利可謂大有助益。

  具體來說,這些事項包括,從車輛上卸載部隊時,最好與前線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又不要與前線間隔太遠。另外,在發動進攻時,最好不要讓步兵和坦克暴露在開闊地上太久——因為這只會讓他們成為靶子,並由此導致士氣一潰千裡。另外,他們還應隨時注意隊形——偵察部隊應位於最前列,坦克和步兵編成的進攻楔子緊隨其後,迫擊炮、反坦克炮和其它遠程火器則同時跟進,這樣,他們才能像蒸汽壓路機一樣,將敵人一點點逼退和壓碎。

  然而,由於局勢瞬息萬變,踐行上述理論註定需要事無巨細的微操作,這將讓玩家精疲力竭,同時剝奪你作為上帝觀看整個戰爭的樂趣。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一點也構成了遊戲的主要問題所在。而其根源也恰恰來自一個死結——其玩家往往懷揣著兩種需求,而這兩種需求又有許多自相矛盾的方面。


在遊戲中,允許玩家查看單位的視野,其中網格線部分就是視野盲區,在部署部隊時,尤其應注意這一方面,這決定了你能否及時發現敵人,並對其開火;或是在進攻時不被敵軍發現

  其中一種需求源自他們體驗真實戰爭的渴望,因為這些玩家的本質依舊是軍事/歷史愛好者;至於另一種需求則建立在了他們「遊戲玩家」的身份上,這一身份要求遊戲必須好上手而且緊張刺激。但問題在於,上述需求經常發生矛盾,這一點似乎可以用一組數字加以證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殺死一名敵兵至少需要消耗1萬發子彈,而培養一名合格的基層部隊指揮官則需要至少1年,換言之,如果一款RTS試圖接近戰爭的真相,那麼,在「快節奏」和「易上手」這兩大方面進行犧牲就成了某種必然。

  無可否認,在遊戲設計中,開發者可以對其中的環節進行調整,並由此實現某種折衷,但在某些領域,《鋼鐵之師》的表現仍是事與願違。這一點尤其反映在單人戰役上(這些戰役分別以美軍、德軍和英軍為主視角),從理論上說,它充當的應是玩家從入門到精進的階梯,但實際上,玩家遭遇的困難非常之大,各個戰役第一關,其AI已經達到屬於中等級別(其足以完虐大多數新手玩家),而在後續關卡中,AI變得更為強大,其部署也變得更加精明和狡黠——舉個例子,當你自以為敵人已經被擊敗時,一場大規模的反擊其實已經在醞釀——這讓玩家的取勝之路變得異常艱難。


在遊戲中,與非簡單難度的AI對抗是一種折磨:它們可以隨便將玩家摁在地上摩擦

  毫無疑問,這種設定如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環境,但它呈現給玩家的卻是一條嚴酷的精進之路,它鋪就於無數次的失敗和沮喪之上,另外,假如玩家對「謝爾曼坦克的主炮能否擊穿豹式坦克的裝甲」等技術問題不甚了了,那麼,他們可能從一開始就很難建立起對這款遊戲的好感。

  不過,如果你對二戰懷著濃厚興趣,並且願意學習,《鋼鐵之師》仍是一部讓人廢寢忘食的作品,尤其是當你洞悉了其中的作戰原則之後——這將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這時,你完全可以用一門自行高炮痛擊精銳的黨衛軍裝甲擲彈兵,或者指揮一輛虎式全殲盟軍的機械化步兵營——而這一切最終將化作巨大的成就感。至於另一種更深層的樂趣在於不同兵種的排列組合,在這裡,你可以組建你自己的裝甲軍團,並將聲名遐邇的豹式坦克和繳獲的「螢火蟲」編組在一處,同時,你也可以在聯機模式中和其它玩家自行組建的部隊一道,共同奪取戰鬥的勝利,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將發現更多全新的戰術搭配。

  正是因此,《鋼鐵之師》其實是一款難以簡單界定的作品,如果給它打一個具象的分數,在輕度玩家眼中,雖然它的一些元素足夠吸引人,但評分也許只能達到6分左右,但在另一些以欣賞戰爭為樂的玩家眼中,它其實是一部可以達到8.5分以上的作品。這一切證明了什麼?除了「一萬個讀者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我想,更重要的也許是(至少在筆者眼中是如此),儘管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那場震撼世界的宏大戰役,仍在以一種難以言表的方式,展現著它攝人心魄的魅力。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鋼鐵之師:諾曼第44專區

相關焦點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前瞻 成為鍵盤軍事家吧
    近日,《鋼鐵雄心》、《群星》等策略遊戲的發行商Paradox發行了一款由《戰爭遊戲》、《兵者詭道》開發商Eugen Systems製作的硬核即時戰略遊戲《鋼鐵之師:諾曼第44》。本作早先已經在Steam商店和杉果遊戲開啟了預售,而預購玩家除可獲得預購獎勵外還可參與遊戲測試。在遊戲正式發售前,不妨讓我們再了解一下這款遊戲,幫各位做出是否預購的決定。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成為鍵盤軍事家指日可待
    近日,《鋼鐵雄心》、《群星》等策略遊戲的發行商Paradox發行了一款由《戰爭遊戲》、《兵者詭道》開發商Eugen Systems製作的硬核即時戰略遊戲《鋼鐵之師:諾曼第44》。本作早先已經在Steam商店和杉果遊戲開啟了預售,而預購玩家除可獲得預購獎勵外還可參與遊戲測試。在遊戲正式發售前,不妨讓我們再了解一下這款遊戲,幫各位做出是否預購的決定。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彈藥不夠補充方法介紹
    導 讀 大家知道鋼鐵之師:諾曼第44彈藥怎麼補充嗎?
  • 二戰題材策略遊戲《鋼鐵之師:諾曼第44》新預告
    最近Eugen Systems和Paradox Interactive聯合公開了才宣布不久的策略遊戲《鋼鐵之師:諾曼第44(Steel Division: Normandy 44)》的新預告視頻,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這款新遊戲吧。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十兵實力分析 每個陣營都有優缺點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十兵實力分析 每個陣營都有優缺點時間:2017-05-24 16:38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鋼鐵之師諾曼第44十兵實力分析 每個陣營都有優缺點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全陣營實力及卡組點評 鋼鐵之師諾曼第44遊戲中有十大陣營,沒給陣營都有優缺點,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會飛的蚊子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遊戲好玩嗎 試玩心得分享
    導 讀 日前,《鋼鐵之師2》宣布跳票,正式發售日延期到六月,許家都感到非常難受,既然如此,不如就來體驗一下鋼鐵之師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所有部隊兵種特點講解
    作為一款RTS,了解《鋼鐵之師:諾曼第44》中的各個兵種是玩這款遊戲之前必須要做得功課之一,只有了解這些兵種的特色,才能有效的構建戰術和應對敵人的各種進攻,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鋼鐵之師:諾曼第44》中所有部隊兵種的特點講解,喜歡這款遊戲的朋友可以來看看這些資料,做一個參考。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圖文攻略 兵種載具及遭遇戰圖文攻略
    導 讀 《鋼鐵之師諾曼第44》給廣大玩家完美的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遊戲中玩家要利用一切資源達到勝利。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全部隊優缺點及打法解析
    導 讀 《鋼鐵之師諾曼第44》中共有5個部隊,每個部隊的特性都很明顯,下面為大家帶來了《鋼鐵之師諾曼第44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多人模式新手技巧
    導 讀 很多新手玩家在剛進入《鋼鐵之師諾曼第44》多人模式的時候,總被吊打。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開局怎麼打?多人開局常用陣型介紹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已經發售一段時間了,玩家通常長時間的遊戲摸索出了不少有用的陣型。開局怎麼打?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玩家「deathsean」提供的開局常用陣型匯總,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匯總:
  • 即時戰略RTS《鋼鐵之師2》官中steam正版分流下載_遊俠網 Ali213.net
    點擊進入《鋼鐵之師2》steam正版分流下載  遊戲名稱:鋼鐵之師2  遊戲別名:  英文名稱:Steel Division 2  遊戲類型:即時戰略RTS更多內容:鋼鐵之師2專題鋼鐵之師2論壇 首頁 1 2 下一頁 共2頁提示:支持鍵盤
  • 【軍武遊戲】轉載:《鋼鐵雄心4》詳細評測
    今天遊戲菌就帶來了一篇《鋼鐵雄心4》的詳細評測,希望能夠為大家是否食用以及如何食用《鋼鐵雄心4》帶來一些參考。歐洲時間6月6日,由Paradox Interactive(簡稱「P社」)製作發行的策略遊戲《鋼鐵雄心4》如約而至。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特意為之,瑞典遊戲開發商Paradox Interactive發售遊戲的這一天,正是1944年諾曼第登陸紀念日——「D-day」。
  • 凱酷87機械鍵盤評測
    大家好,這裡是」愛電子產品」,本次帶來的是凱酷87機械鍵盤的評測,部分素材來自外媒評測機構HardwareCanucks。87鍵位,沒有數字鍵盤,適合遊戲,方便攜帶。底部的橡膠墊,可以讓鍵盤很穩定。也有線槽,可以從兩側或中間穿過去。我比較擔心的是連接口,有些用戶說會鬆動,得時間長了以後才知道了。
  • 帶你重回二戰《火線指令:諾曼第》試玩
    《火線指令:諾曼第 Frontline Commando: D-DAY》是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的射擊遊戲。震撼人心,身臨其境般的極致遊戲體驗!重回1944年6月6日,親自參與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之一---諾曼第登陸戰!扛起戰槍,打敗邪惡納粹,收復法國!攻佔海灘,清理戰壕,解放城鎮,向著最後的勝利前進!
  • 化繁為簡 冰豹SUORA機械鍵盤評測
    【IT168 評測】簡約與紛繁本就是兩種不同的審美風格,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有的人喜歡簡約,乾淨利索,有的人喜歡紛繁,充實飽滿,人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這兩種審美風格同樣存在於機械鍵盤之中,一方面是豐富的擴展按鍵、厚重的邊框、粗實的線材的完美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夠用的擴展按鍵、無邊框的實用主義。
  • 微軟人體工學鍵盤4000評測
    評測工程師簡介PConline評測工程師:華海亮  >評測工程師點評:  微軟人體工學鍵盤4000是一款微軟於2005年上市的產品,該鍵盤的同時採用了反斜坡高度7度、鷗翼造型、扇型按鍵布局和全皮革手託等設計,可謂把人體工程學概念發揮到了極至,雖然在剛開始使用時,筆者並不能很好適應這款產品,但經過幾天的適應期後,筆者才開始領類到這款鍵盤在設計方面的匠心獨具……
  • 阿米洛海韻靜電容機械鍵盤,詳細拆解和評測
    在我印象中阿米洛的靜電容機械軸體在很早之前就有所耳聞,不過卻遲遲沒有搭載該軸體的鍵盤正式出現,軸體的發布時間是在17年的臺北展上!   直到上個月 搭載靜電容機械軸的鍵盤開始正式發售,醞釀了十幾個月的靜電容機械鍵盤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或者不同之處?
  • 人類戰術精華:諾曼第登陸戰(圖)
    參加登陸的盟軍的兵力共計39個師,其中美軍20個師、英軍14個師、加軍3個師、法軍和波軍各1個師,共約288萬人。各種飛機15700餘架,包括登陸船、戰艦商船在內的各種船隻超過6000艘。第一批突擊兵力為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的蒙哥馬利將軍指揮,轄有美軍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英軍第6空降師、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
  • 千元級高端力作 骨伽700K機械鍵盤評測
    然而今天我們評測的主角是一款機械鍵盤,它名為「骨伽700K」;也是骨伽機械鍵盤產品序列中最昂貴的旗艦款。今天我們將針對這款鍵盤的外觀、做工細節、接口及線材、驅動等多部分進行逐個評測,感興趣的網友們不妨翻到下一頁;您也可以在文章下方說出您對這款產品的看法。鍵盤外包裝及外觀一覽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這款骨伽700K的外觀吧,那麼先從外包裝來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