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團委:利用五大平臺構建三個維度形成開展大學生科創工作的...

2020-12-1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東華大學 學子在第八屆上海市挑戰杯比賽中喜獲佳績

【關鍵詞】大學高職 上海 引導青年 服務青年 形成有效模式 大學生科創工作

一、工作背景

為充分體現共青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基本職能,更好地服務學校中心工作,貫徹落實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共青團東華大學委員會在校黨委的指導下,從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以科技創新基礎工作為切入,逐層推進,確立了東華大學大學生科創活動多維度的培養模式,構建科創實踐育人平臺,在校園中營造崇尚學術、熱愛科研、追求創新的濃厚氛圍,重點孵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從而有效推動了校風學風建設,在團組織教育引導和服務青年學生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工作內容

東華大學團委利用大學生科普志願者服務社(科學商店)、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生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東華大學分基金會五大平臺,構建了科普服務、科研訓練、創新創業三個維度,形成了開展大學生科創工作的有效模式。

營造創新氛圍,打造創新基礎。在第一維度——基礎維度中,以東華大學大學生科普志願者服務社(科學商店)為基礎,建立大學與社區的聯動機制。在組織學生向社區提供科普服務的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服務中發現問題、從而確立來源於生活的研究課題,通過專業教師的技術支持進行深入研究並嘗試解決問題,為大學生廣泛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營造氛圍並創造條件。

東華大學大學生科普志願者服務社(科學商店)於2007年12月揭牌成立,從2008年正式開始運行,由副校長任項目負責人,校團委、教務處、研究生部、科研處、人事處、各學院配合。自立項建設至今,已經完成了12個服務部和23個門店的建設。服務社始終堅持以「科普服務進社區、科學商店伴你行」為宗旨,就近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的科普服務,並通過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積極開展課題立項和研究。目前,東華大學科學商店已進入七期建設階段,上海市科委、教委及學校配套資金累計投入共計約200萬元。

東華大學科學商店所轄的12個服務部分別由學校的12個學院和社區共建,門店覆蓋長寧、松江、靜安、青浦四個區並輻射至上海周邊地區。累計招收了4000多名科普志願者在各個社區堅持定期開展駐點服務,駐點服務覆蓋社區人數超過40000人次,超過20位教授或副教授作為指導教師參與服務工作,獲得了社區和居民的充分肯定。

東華大學科學商店圍繞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創新服務,在居民中引起強烈反響,科普志願者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踐了專業知識,鍛鍊了創新思維。例如,紡織材料檢測服務部通過樣品展示、現場實驗與互動的方法向居民普及棉、毛、絲、皮革、化纖等織物的特點及鑑別方法和紡織品的日常清潔與養護;生活化學諮詢服務部進行食品衛生安全的講座與諮詢,並教會居民自製護手霜;信息技術服務部依託計算機軟體知識,為居民提供計算機基本故障諮詢服務和網絡使用諮詢;社區環境檢測服務部則開展了室內空氣甲醛含量監測、水果蔬菜表皮農藥含量測試等監測服務。

截止目前,東華大學科學商店已經立項了總計超過200項由學生在實際服務過程中提出的研究課題,並呈現出了研究方向多樣化、研究層次階梯狀的特點,有部分成果已經交由社區進行資源共享。

建立支持機制,構建訓練平臺。在第二維度——提升維度中,學校團委聯合學生處、研究生部、教務處、科研處等部門建立了學生科技創新支持機制,通過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專項經費等舉措,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支持學生的創新活動,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

團委以校、市、國家級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為依託,協助學校教務處開展創業實踐項目的申報、立項、評獎、展示等實施環節,有計劃地在學院層面上發現和關注有潛力的項目,重點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目前評審、管理完成5批次12個項目,資助金額達76.5萬元,其中有3個項目已創業註冊公司。

同時,利用各個大學生學科競賽平臺,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為龍頭,以一年一度的「學術科技文化節」、學術科技類學生社團等活動為載體,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累計獲得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8項,其中第九屆競賽中榮獲「優勝杯」。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共累計獲得金獎5項,銀獎6項,銅獎11項。

此外,學校通過開展豐富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來構建創新訓練平臺,舉辦「挑戰杯」系列競賽校內選拔賽、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成果展等活動。通過組織參加挑戰杯系列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科創杯」上海高校學生創造發明獎評選、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評選、「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展示評優活動等一批國家級、省市級重要賽事,為學子參與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競爭提供舞臺。

完善實戰體系,推進創業服務。在第三維度——實戰維度中,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東華大學分基金會為平臺,在前兩個維度的基礎上,在文化素質類選修課中開設《KAB大學生創業基礎》等創新創業類課程,加強KAB創業俱樂部建設,並有針對性地推薦有競爭力和實戰能力的創業項目直接進入基金會評審。

目前,校團委為本科生開設《KAB大學生創業基礎》選修課,每學期在學校兩個校區各開設1—2個班級,目前學生累計選課人數超過200人。推薦教師參加教育部《創業基礎》示範教材骨幹教師培訓班、全國首屆高校創業教育研究高峰論壇等,提高創業教育師資質量。

東華大學學生創業項目多,形式多樣,專業特色明顯,實際操作性強。校團委高度重視在日常諮詢和賽事中發掘具有較大潛力的創業意向,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並努力推薦創業項目申報各類型創業基金扶持,目前東華大學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團委、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進行國家/上海市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經緯集團大學生創業基金、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上海市大學生科創基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華圖大學生創業基金等項目的申報和推薦。

2009年6月,學校與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共同出資400萬元設立了「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東華大學分基金」。2011年10月,長寧區政府對東華大學分基金增資400萬元,加上市基金會的配套資金,使東華分基金達到1200萬元,大大增強了對創業大學生的資助扶持力度。東華大學學生還在復旦、交大、上大、市創、松江等分基金會先後獲得資助。到目前為止,學生受資助項目共50餘個,資助額超850萬元。

在獲得資助並創業的學生中,管理學院畢業研究生丁建勳獲得世博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先後受到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等領導的接見和充分肯定,被上海電視臺、上海熱線等廣泛報導。環境學院畢業研究生朱漢寶將自身的專利技術轉化為創業成果,成為新時期在節能產業上學生自主創業的典範,獲得第三屆上海青年創業先鋒提名獎。

三、工作成效

我們一直認為,共青團的工作要始終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學校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首要目標,團的工作也必須堅持提升軟實力建設,著力營造創新文化氛圍,積極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我們也始終堅持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強化育人功能,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融入到三大維度中,使創新成為廣大學生的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價值取向,成為一種美好的集體願景和崇高追求。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注重五個建設 全力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
    東華大學注重五個建設 全力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 2012-03-27 來源: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高度重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
  • 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揭牌成立
    7月12日,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以下簡稱為「中心」)在該校延安路校區揭牌成立。美國康奈爾大學纖維科學與服裝設計系主任、康奈爾服裝和纖維創新研究所主任範金土教授受聘為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
  • 東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12月30日,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在人工智慧「賽道」,東華開啟加速跑!人工智慧研究院名片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專門從事人工智慧產學研用結合的跨學科校級科研機構,承擔人工智慧方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及對外交流等職責。
  • 雲南大學「五四紅旗團委」展播
    2020年,學校6個院級團委獲評雲南大學「五四紅旗團委」。下面,讓我們來一睹他們的風採吧!2014年—2018年,學院團委連續五年獲得雲南大學「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先後打造出「公管大講壇」、《公管文閣》院刊、「博識讀書會」三個品牌活動和「公管人才實戰經驗分享交流會」第二課堂精品課程;10名團員青年入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卓越班」,5名同學先後入選研支團,赴獨龍江支教;2018年,學院團委所申報的「一帶一路」中國形象調研項目入選最具影響好項目;學院團委設立的「多彩創業團支部」,先後獲得雲南大學
  • 東華大學這個會讓兩項工作落地有聲—新聞—科學網
    如何實現「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
  • 東華理工大學積極構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積極構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率先在江西省內開通疫情心理輔導熱線,參與志願心理援助服務300餘名師生,《疫期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指南》、系列專題心理微課等惠及全校16個學院、2萬餘名師生…… 強化「三育」,多措並舉提素養 疫情防控,教育是基礎。
  • 全國高校首個大學生創業獎在東華大學設立
    近日,東華大學首屆「尚實創業獎」答辯會舉行,15名東華創客在尚創匯·東華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進行終極答辯,並最終評選出5個「尚實創業先鋒獎」,10個「尚實創業優秀獎」,總計頒發20萬元獎學金。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321」工作模式提升大學生政治理論素養
    這一年,利用每周三政治理論學習學到的知識幾乎覆蓋了上午考試所有的時事政治內容……」從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場上走下來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機電1702班的郭常江同學,拿起手機給老師發了一條信息。
  • 四個維度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
    原標題:四個維度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  從頂尖科創設施、重要的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豐富特色承載區,到最廣泛的創新生態——當下,上海正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初衷,圍繞四個維度謀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  日前舉行的十一屆市委八次全會指出,要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東華大學緊抓五大關鍵要素 著力培養國際時尚創意人才
    東華大學緊抓五大關鍵要素 著力培養國際時尚創意人才 2012-05-17 來源:東華大學   近年來,學校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適應上海建設國際時尚之都的需要
  • 如何有效推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東華大學有良策!
    那麼,各大高校應該如何有效推進「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通過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12月1日,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 東華大學:小市集背後藏著「大買賣」
    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在上海市延安路市中心的東華大學校園周圍,熱鬧的「環東華時尚周」又開始了。在一周時間裡,東華大學這所以紡織、設計為主要特色的學校通過T臺展示、畢業設計晚會等形式向公眾宣告當下大學生眼中的「時尚元素」。
  • 你的大學 | 英語學院團委學生會介紹
    根據校團委要求,英語學院分團委學生會由學院黨委直接領導,目前設置團委書記1名,團委指導老師2名,團委副書記2名(學生),學生會主席3名,學生委員15名。其中團委下設4個職能部門,組織部,辦公室,宣傳部,學生事務服務中心(青年之家),學生會下設5個職能中心,科創實踐中心,文體藝術中心,學紀建設中心,青年志願者中心,生活權益中心。
  • 東華大學啟動「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建設
    6月15日,一場「四史」學習教育的活動在東華大學圖書館拉開帷幕。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崔運花出席「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建設啟動儀式,儀式由崔運花主持。   「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匯聚了東華大學「四史」學習教育的優質資源,既包括「四史」宣講團專家學者,又涵蓋由圖書館、馬克思主義學院、檔案館等精心策劃的「四史」圖書展、「四史」講堂、校史圖片展等,通過創新學習方式和載體,實現了同一時空下讀史、聽史、觀史的多元學習體驗。
  • 經管團委|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直播觀看活動
    三是落實「全團大抓基層」「全團抓學校」的創新舉措。積極參與,奉獻自己,讓自己作為最美的大學生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去。  同學們仔細觀看,認真學習。「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生源地」作用,利用家鄉資源為高校學子返鄉創造條件,組織大學生假期回原籍開展崗位實踐活動,服務家鄉建設發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高校端」作用,廣泛組織動員在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為常態化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平臺支撐和保障。  石化學子將以熱情的面貌去參與到其中。組織大學生假期回原籍開展崗位實踐活動,服務家鄉建設發展。
  • 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構建實踐育人新平臺
    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構建實踐育人新平臺 2013-09-18 14:54:43   來源:安徽教育網
  • 東華理工大學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東華理工大學優秀校友、2012屆國防生吳井泉投身守衛海疆一線並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先進事跡報導推出後,在該校青年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學校校團委、學工處聯合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 在東華,「體育」與「美育」再發力!
    今天,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即將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首批3家合作共建單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將為大學生開展美育實踐提供更多優質文化藝術場地及資源。
  • 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成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揭牌成立。
  • 胡泳: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三個維度
    【英文標題】Three Dimensions of Onlin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國際話語權屬於效果研究的領域,而傳播學界一般認為傳播效果可從三個維度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