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構建實踐育人新平臺

2020-12-25 安青網

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構建實踐育人新平臺

2013-09-18 14:54:43   來源:安徽教育網    

【摘要】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落實學校「師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落實學校「師範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促進良好校風和學風形成,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合肥師範學院制定了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實施方案,同時創新形式,充實內容,豐富載體,設置和開展了一系列的素質拓展課程和活動,積極提升青年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教育和引導他們健康全面成長。

建章立制 素拓基石構建牢固

該校堅持把素質拓展教育和理論教學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積極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互融、互補、互動的育人體系。

2011年,該校出臺《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實施方案(試行)》、《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認定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模塊內涵、學分設計、工作機構、實施辦法、認證標準,體現模塊功能、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明確規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素質拓展教育8學分,其中A模塊校園文化與社會實踐(5學分)、B模塊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3學分),藉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素質拓展活動,以實現全面發展。為保障素質拓展教育學分的實施,該校積極構建校、院系、班級三級實施與培養的素質拓展教育格局,成立校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各院系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和班級素質拓展小組,負責素質拓展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素拓學分認定工作。

雙向載體 學分認證平添保障

該校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學分的實現載體分為兩部分,即活動化項目和課程化項目。該校團委每年度制定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計劃活動方案,組織各院系團總支規劃本年度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素質拓展活動學分按照各院系的素質拓展教育學分認定辦法細則認定。素質拓展課程由各院系根據本單位實際向教務處申報,納入教學計劃執行,進行課程化管理,擴大素拓教育覆蓋面,加強專業指導力度。素質拓展活動學分和素質拓展課程學分均記入該校團委統一製作的素拓學分認證手冊,最後以素質拓展課程學分和綜合素質拓展學分(含課程)的形式記入教務系統成績大表。

素質拓展學分認證過程需經學生個人填報、班級團支部認證、院系團總支認證、學校認證四個步驟,最後記入認證手冊。每個步驟都需要經過仔細審核,使素拓學分能夠真正反映學生接受素拓教育情況。

豐富內容 素拓育人功能彰顯

該校素質拓展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以開發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力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於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重點在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會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其他等方面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

素質拓展活動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月、科技活動月、挑戰杯、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為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發揮素質拓展育人功能。據統計,該校每年舉辦的素質拓展活動有師範生基本功大賽、「三字一話」比賽、課件製作大賽、主題演講比賽、文藝活動、體育比賽、創意設計比賽、營銷策劃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志願服務活動等各類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2011年共開展了114項活動,參與學生數達4010人次,佔學生總數的33%;2012年開展了131項活動,參與學生數達6346人次,佔學生總數的53%;2013年截止6月開展了54項活動,參與學生數達6702人次,佔學生總數的47.9%。2011年,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評省級獎81項167人次,獲評國家級獎63項79人次。2012年,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評省級獎50項 221人次,獲評國家級獎32項76人次。2013年6月止,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評省級獎45項78人次,獲評國家級獎17項43人次。

多樣化的活動為大學生的素質拓展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平臺和載體,吸引越來越多青年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素拓活動,在素質拓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提升綜合素質,並重新審視自己,合理規劃未來,從而更加明確奮鬥目標。(特約通訊員:刁文彬)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高校育人:構建優良教育生態
    多年來,太原師範學院協同學校、政府、社會及行業力量,匯聚優質思政資源,積極探索著新時代條件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嶄新模式,通過大力開展構建優良育人生態的實踐,努力培育以師生為核心的教書育人樂園、成長成才沃土和創新創業高地,使師生都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從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育為本,創建教學育人新機制。
  • 助力疫後大學生實習實訓,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校園工場實踐平臺揭牌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對民眾健康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也為高校教育教學帶來諸多困難,教學可以線上進行實施,但是用人單位卻紛紛宣布不能接收實習生或者減少納入新員工,高校實習就業、學生實踐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是圍繞當前高校工作實施的一大難題
  • 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的構建與實踐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機制;實踐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重要論述為新時期思政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高校深化創新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
  • 合肥師範學院劉銘傳學院促進皖臺教育合作交流開花結果
    2015年9月23日,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和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共同為合肥師範學院劉銘傳學院揭牌,標誌著合肥師範學院在深化合作辦學、推進皖臺交流的徵途上邁入新的階段。劉銘傳學院的揭牌也入選為全省2015年度23件教育要事之一。
  • 走在行知路上的「太師人」——太原師範學院立德樹人育人實踐的...
    學校還編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教程》《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現代行知新論》《陶行知語錄》《行知行詩歌集》《陶行知光輝的一生》等,製作了記錄片《大師陶行知——偉大的一生》;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教研室,在師範生中開設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課,創作了蘊含學校辦學理念的校歌《師範榮光》,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打造了行知講堂、學工在線微信平臺、行知青年微信平臺、行知合唱團、行知舞蹈團、「師魂頌」演講賽、燭光詩會
  • 打通高校素質與實踐育人的「最後一公裡」
    一直以來,高校人才培養存在著知識習得與能力養成「兩張皮」,學習水平與實踐能力「不般配」等現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許多高校推出「第二課堂」,但育人實踐工作開展的規範和標準不明晰、評價體系不完善,造成素質教育目標與結果脫節的現象。
  • 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迎來了大思政的格局,應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構建思政教育的實踐育人長效機制,建立特色實踐育人機制,將進一步推動一二課堂融合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養成,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 江蘇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社團活動搭建實踐育人平臺
    近年來,學院團委結合學院專業特色,以服務青年、引領青年團員成長成才為宗旨,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理念,積極引導青年團員以社團為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切實提升了青年團員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成長成才。一系列社團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為學校人才培養探索出了實踐育人新途徑。
  • 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
    原標題: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特色化」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2018年,《英語類專業教學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為當下高校英語專業面臨的人才同質化、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傳承紅色基因,構建協同育人基地的實踐探索
    本文堅持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對接的理念,在構建教學實踐基地的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位,以構建協同育人實踐基地為依託,對康勤國創建的《沁園春•雪》書法館的內涵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析,為進一步構建協同育人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搭建一個協同育人基地的社會實踐平臺,為課程教學深度對接實踐教學,夯實學生社會實踐的基礎提供保證。
  • 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品牌院校
    近年來,學院緊緊圍繞「山東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觀,以改革素質評價為切入點,以課程改革為抓手,建立兩個層面、六個模塊、三個階段的大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第一課堂、教育團隊、教育平臺、素質拓展、管理文化、評價體系等六個途徑和「二五三六一」的教育機制,全面提高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水平。
  • 《贏在高考》第二季 | 安徽建築大學、合肥師範學院招辦老師今日上線
    學校是安徽省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省級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省優秀教學管理集體、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省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
  • 陽光學院:構建多維實踐育人體系 提升思政理論教育實效
    近年來,陽光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主動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領域,將其延伸到思政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多維度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體系,讓思政課「活起來」,使思政教育取得實效。
  • 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教材編寫啟動會在西安召開
    7月28日,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系列教材——《大學生媒介素養》教材編寫啟動會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召開。張玉鵬表示,該教材在內容設計上,將融入文化育人理念,貫穿課程思政主線,突出普適性和前瞻性;內容選材上,將貼近大學生實際,涵蓋學生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需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經驗,強化案例性與實踐性,便於學生引以為鑑,引起重視,切實發揮教材提升學生媒介素養的作用。與會教師圍繞教材編寫的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並就個人負責編寫的內容談了設想和建議。
  • 淮陰師範學院構建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學校在秉承教師教育優良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從強化師範生職業能力培養逐步深入到全面創新培養模式,優化了「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職前職後一體、培養服務結合、協同開放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機制。構建「三位一體、三元協同」的育人機制。
  • 探索構建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
    成立「構建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工作小組,校長掛帥,黨委副書記主管全面工作,各部門協同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機制之中。二、以課程為載體,拓展課程思政平臺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渠道。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於課程。
  • 華中師範大學實施素質拓展學分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
    教育部簡報〔2011〕第33期華中師範大學自2007年開始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實施素質拓展學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藝術修養,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規劃培養體系,制定素質拓展學分實施細則。學校將大學生素質教育納入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制定了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細則。細則從六個方面進行素質拓展學分的認定: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與社會工作、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技能培訓及其他、國防教育。
  • 「新國標」背景下民族高校博物館教育實踐探索
    在新的歷史時期,探索和實踐博物館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服務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需要、真正發揮民族高校博物館應有的教育價值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文物局、教育部2011年5月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通知》,將高校博物館定位於現代教育體系和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探索和實踐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機構,是開展探究式學習、參與式教學、實踐教學的適宜場所,是開展原創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
  • 安徽省英語教育教學研究基地成立大會在合肥師範學院召開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合肥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外教社協同育人平臺 安徽省英語教育教學研究基地」成立大會和揭牌儀式,會議在合肥師範學院錦繡校區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省內外高校及全省各地市區英語教育專家和學者共80多人參加了大會。
  • 宿州學院:創新文化育人模式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校結合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文化自信研究項目和教育現代化視野下地方高校內部治理文化研究課題的實施,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為重要舉措深入推進,形成了以理論研究引領、特色平臺強化、文化實踐服務、課程建設支撐的文化育人模式,強化了「建應用專業群、走校地合作路、創文化育人牌」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