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聲音丨川人社社長黃立新:好花從泥土裡出...

2020-12-25 四川在線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

會上,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以社科圖書出版為視角,暢談了他關於高質量出版的幾點思考。「什麼是我們想要的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出版人眾說紛紜的話題。」黃立新直言:「高質量出版的前提是要解決一系列的認識問題,如傳播和傳承的問題、體量和質量的問題、規模和效益的問題、使命驅動和利益驅動的問題、排名和實際影響力的問題等等。」

以下為黃立新發言原文:

重新回到閱讀者的「閱讀」生活中

閱讀是一種「姿態」,看書不是閱讀,用書也不是閱讀。記得在前兩年,著名學者葛兆光教授寫過一篇文章,叫《讀書是自己的事情》。眾所周知,葛教授是當今難得被譽為「通人」的一個學者,但是他也感慨,「身心俱疲,少讀了很多書」。雖然他一年中「至少八成讀書時間,在各處看文獻」,但是,跟他少時的「抄書時代」相比,現在很難那麼認真,很難體會到那種「樂趣」。儘管我認為這是葛教授的謙虛之言,但是,他的話,卻為我們指出了「閱讀」概念的細微差別:不是每一種讀書都可以被叫做「閱讀」。

而我們做出版,就是要更多地在能夠算得著「閱讀」的這部分圖書出版領域努力。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在類似工具書、項目書、教科書這些實用性的圖書出版上努力,而是作為一個出版的「追求」,我們不應該僅僅只停留在「用」的這個層面。我們是要在「用」的前提下,進入「精神閱讀」層面。這種「閱讀」是一個獨特的概念,這種概念儘管不好定義,但是它的狀態是可以描繪的,也是葛兆光教授所說的那種:讀書所需要的那種閒適、深思和沉潛。

那麼,我們倒回來看,到底存不存在這樣的一個「閱讀」群體?我傾向於樂觀。很簡單,「富而後教」,現在的閱讀群體並沒有所謂因為其他的消遣方式而萎縮。各個門類都在擴大。我們不要拿社科和文學比,拿學術和少兒比。我們應該拿社科和「好的社科」比,拿文學和「好的文學」比,拿學術和「好的學術」比,拿少兒和「好的少兒」比。然後,你會發現,前者在減少,而後者在增加。什麼意思?不是市場在萎縮,而是低能效產品的市場在萎縮,而大家對「好的」要求,在日益提高。這方面,我覺得充分體現了「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是今天我們的主題:要高質量的出版。也只有這樣,我們琢磨什麼是「好的」,在這樣的閱讀群體中,我們才有可能回歸閱讀者的閱讀生活中,而不是我們天天考慮如何讓不閱讀的人來閱讀,卻又從不在我們自身問題上下功夫。

知識當「每轉益進」,新聞重「廣而告之」

對於高質量出版的發展的前提是什麼?當然是我們能夠認識什麼是「高」,然後才能「保質保量」,而這個加起來,實際就是是對「價值」的尊重。對價值的尊重,起碼有兩個向度的意義:一個是橫向的,即以現在為坐標原點,上下左右,它的價值幾許。另一個是縱向的,也以現在為坐標原點,它是否可與經典為友?是否可以為後人立言?這兩個要求都很高,達成很難。我們退而求其次,看看在它之後,如果同領域、同話題、同場域,是否需要它作「參考」?或者說,它是否有資格作為「參考」?所以,面對「高質量」這個高要求,我們必定考慮它的「每轉益進」。我們的出版,是不是為文化或者文明,哪怕僅僅是知識,增加了這「一點一滴」?這一點,我認為是「高質量出版」中的應有之義,甚至是最重要的地方。因此,「高」是第一位的,關鍵考較我們的判斷力。這和新聞、媒體,完全不同。媒體講求時效性,要快,還講求廣播度,要受眾廣。因為對新聞、媒體來講,這兩點是完成使命的最關鍵要素。但是,書籍絕不是在這兩點上不斷突破。不是說這樣突破了不好,而是首要任務並不在突破這兩點。出版業的底線是不可被「同質化」,不能成為成為媒體的附庸,甚至變成次一級的「一種」媒體。出版在這個新媒體時代,要保持住它自己獨有的價值,否則,出版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大眾時代的小眾閱讀,影響有影響的人

對於我們來講,在「泛大眾」時代,我們做「高」質量所面對的對象,是那撥「小眾」的閱讀群體。所有商品,不止是「分類」,也是有「分層」。圖書,難道就不是了嗎?圖書難道就只管「分類」,不管「分層」了?商品有低檔、中檔、高檔,圖書就只有一檔?在這個方面作為銷售的圖書和其他商品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做「高」質量的出版,還要在針對對象進行反思、琢磨。而且,對於知識、文化的傳承而言,我們要去「影響有影響的人」。社會精英需要被影響,可以被影響,這種影響也是社會價值的擔當和責任。現在這種意識的覺醒,以及對之前完全臣服於市場的「媚俗」行為,據我觀察,其他行業都有所反思,有所行動。甚至包括演藝界,在流量經濟的刺激下,也在反思單純的「流量」會毀掉行業。而我們,至少還屬於「知識界」的一部分吧?我們不也需要這樣的自我更新嗎?

作者的「歷史生命」是從「書籍」開始

現在還有一種論調,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大家認為出版已不再重要。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學術論文,專著會越來越沒有人寫,因為花的時間周期太長,而在世界範圍內,各個地方都是以論文作為基本的考核,而隨著專業化的知識轉型,也確實越來越不需要專著。一個小圈子,大家也都看得懂,互相傳閱,一樣不會影響成果的發表,以及一個人的行業地位。於是,在這個層面上來看,似乎出版也變得不那麼重要。

但是,我又常常在想,一個作者的學術生命,當然是在業內,但是他的歷史生命呢?想來想去,還是出版。只有最後出版成「書」,只要有「書」這個物質載體,始終它的價值就會存在,只是是否被發現,待發掘。哪怕一本書,只印了3000冊、300冊,只要存在,他在今天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價值,或許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就有被發現的可能。一個學者的歷史生命,時時讓我強烈感到,是從它成「書」面世那一刻,走進讀者,也走進歷史。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上傳說得很偉大的思想家,我們今天居然完全找不到他們的隻言片語,但是又同時非常明確,他在當時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什麼原因,就是沒有東西留下來,今人完全對他就處於無知。而留下得多的人,無論如何,在今天我們總能對他的思想和主張說出一二,而原因也就是他作為「書」的留存。

我們同時也不要完全迷信現在的網絡科技。記得廣西師大出過一本卡裡埃爾和艾柯的對話集,《別想擺脫書》。裡面就說到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存儲器的更新。商業上不斷地更新,我們不去管。如果作為個人,從以前的磁帶,到磁碟,到優盤,到硬碟,不斷地更新,你如果是海量的藏書量,作為個人很難完全跟得上,因為硬體在逐步淘汰。包括現在的雲數據,每次網盤要說關,或者說退出市場,大家都一片慌亂,因為你在裡面存儲的東西,基本很難完全找回,這個主動性在數據商那裡,它永遠不可能像書一樣,買回來,就是你的,就可以保存。

好花從泥土裡出,高峰自高原上來

好的出版是「一點一滴造成的」。首先,是要逐步打造一個匯聚優秀作者的平臺,並且始大家都知道,這個平臺的存在。換句話說,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做平臺,而不僅僅是做書。我們做這個平臺,用孔子的話說,叫「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把我們的服務工作做上去,我們一方面當然是判斷,而另一方面就是服務。我們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個服務行業,為作者服務,為讀者服務。只有提高了我們對待作者的服務能力,使作者願意到我們這兒來,把稿子交給我們,然後當匯聚起一批優秀的作者的時候,把我們這個平臺打造成一個高原的時候,出版的高峰才有可能出現。

匯聚,本身是一種能力。只有思想認識思想,只有天才青睞天才。沒有一個群體,靠單打獨鬥,即使某幾本書的銷量上去了,也很難說你是一個「高」質量的平臺。所以這是我最後說的另一層含義,「高質量出版」,還需要我們打造「高質量的平臺」。只有把人聚起來了,這個平臺才會真正立得起來。而這個過程,就是「打造品牌」的過程。

「打造品牌」,也是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在出版社的層面,一旦品牌建立,尤其成為全國性的品牌的時候,地方性會淡化,會凸出它的品類屬性。比如,廣西師大、上海人民、上海譯文、上海古籍、譯林、長江文藝,這個時候地方已經不重要了,它已經屬於全國了。但是,它為什麼可以屬於全國?是因為他們所出版的書,資源、眼光不止是來自於地方,而是全國,甚至全球。這是我們做出版的人所應有的志氣。我相信,在地方社,這一點是非常缺失的。甚至很多年輕編輯,沒有這個志氣,要做就要做一等的題目,做一流的選題,做一線的作者。因為平臺、品牌力量弱,所以似乎顯得志氣就不夠。但是實際上,只要有眼光,敢於嘗試,充分給予政策支撐,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首要在立志」,不能光講努力,眼界小,志氣小,再努力,也始終最多在「量」上做文章,而在「高」「品質」方面,就很難突破,得到「質」的提升。另外一個「打造品牌」的維度,就是各個地方社,因為基礎產品多,產量大,考核重,歷史悠久,有很多因素掣肘。我們可以考慮「以點破面」的方式,建立工作室,打造自主品牌,以小品牌帶動大品牌,也就是出版社,這會使出版社整個的面相為之不同。這個好處,在可以集中資源,集中精力,而同時並不影響常規的、既有的出版社架構。但是,這會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最終提升出版社的社會影響力。在這一點上,很多出版社已經成為先行者,廣西師大、社科文獻、南京大學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等等。並且效果也非常明顯。這會使出版社儘快擺脫困局,迅速產生社會影響力,逐步凸顯出版社的整體形象。長遠來看,使全社轉型為「高質量」的出版社,這個是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聲音|川美社社長唐海濤:深度開發古蜀...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
  •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社長姚雪雪被捕 案件正審查之中
    據官方簡歷,姚雪雪1967年9月出生,江西九江人,大學學歷,工人出身,1990進入九江日報社印刷廠做校對,從此起步,經廣告部科員、助理記者,副刊部編輯等崗位,2003年任九江日報社《周末世界》副刊部主編。此後,姚雪雪歷任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小星星》雜誌社副主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大灰狼畫報》社社長、主編,於2007年任《都市消費報》社副總編輯。
  • 光明日報出版社原社長起訴人民出版社社長抄襲
    因認為《察賢辯才》一書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光明日報出版社原社長李樹喜將該書作者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告上法庭。日前,東城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原告稱涉案書十分暢銷李樹喜稱,2007年3月,他出版了個人著作《李樹喜品評歷代用人方略》一書。
  • 陳敏爾會見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
    原標題:陳敏爾會見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 7月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在貴陽會見了出席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的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一行。省領導張廣智、劉奇凡參加會見。   陳敏爾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楊振武撥冗來貴出席生態論壇表示歡迎,感謝人民日報社一直以來給予貴州發展的大力支持。
  • 四川通報表揚13家出版社和33名出版工作者
    振興出版工作推進會現場展覽區記者了解到,在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全省出版單位和出版工作者勵精圖治、奮起直追,湧現出了一批政治堅定、雙效俱佳、業務精通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為振興四川出版、建設文化強省作出了積極貢獻,省委宣傳部決定對四川人民出版社等13家出版單位和楊政等33名出版工作者予以通報表揚。
  • 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徐步,逝世
    12月14日,外文出版社官網發布消息: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徐步同志,因突發疾病,不幸於2020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他曾任新華社巴黎分社攝影記者、攝影部國際室主任、攝影部副主任,人民畫報社社長、總編輯等職。2012年2月,徐步擔任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2019年6月任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徐步逝世後,其母校南京大學校友網刊發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位南大外文系1983屆校友,稱「他讓世界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
  • 傅大偉 明天出版社 社長
    明天出版社:助力孩子們的精神成長明天出版社社長 傅大偉  明天出版社成立於1984年,是國家一級出版社、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山東省唯一一家以少年兒童為服務對象的專業少兒圖書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先後獲得「全國新聞出版系統先進集體」「首屆山東省新聞出版獎優秀集體獎」「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等榮譽稱號。
  • 知名攝影家、外文出版社社長徐步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徐步同志親友處獲悉,知名攝影家、外文出版社社長徐步同志12月13日在北京突發心梗逝世,享年59歲。外文出版社社長徐步。圖片來源:中國外文局公開資料顯示,徐步,男,曾任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人民畫報社社長、總編輯,外文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現任外文出版社社長。徐步是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物、國務院政府津貼享受者,曾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主席、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評委、中國地方新聞攝影協會顧問,徐步還是武漢大學客座教授。
  • 網傳河南一出版社社長吞單位名畫 當事人拒回應
    中國網鄭州12月11日電 (記者 曹中原)近日,網上有關河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文平的帖子在各大論壇熱傳,內容均為"河南美術出版社廣大職工"舉報其無德無能,在任職期間超標購買公車、違規安置其親屬進單位和明目張胆侵吞國有資產,記者今日致電李文平,其表示不對此表態。
  • 2018出版業十大人物揭曉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當選
    圖說: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網絡圖)今天,中國出版協會召開2018中國出版年會,並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十大人物和三十本好書。年度十大人物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位列其中。圖書品種快速增長局面得到控制,重印圖書品種增加,單品種圖書的銷量實現了增長。在中宣部的規劃引導與國家出版基金及有關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各出版單位圍繞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等主題,加強主題圖書引導,促進出版繁榮。
  • 新華網悅讀推廣人|中國言實出版社社長王昕朋
    王昕朋,安徽蕭縣人,祖籍江蘇徐州,現任中國言實出版社社長。編審、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共中央黨校導師制在職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政策專家庫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 人教社70周年|專訪社長黃強:教育出版就是鑄魂育人
    尚在象牙塔裡的他,對葉聖陶先生敬佩仰慕有加,常常研讀葉聖陶先生的童話、散文和小說,系裡開設的研究葉聖陶先生的選修課,黃強也第一時間報了名。彼時的他未曾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跟葉聖陶先生一樣,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長,而這一緣分,足足橫跨了六十六年。
  • 開學季 | 50家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薦書(三)
    他智商140,卻不擅長學習;他善良單純,卻總被黑男和土豆欺負;他喜歡好學生桃子,也和「差生」徐胖胖做朋友。機緣巧合,吳有用得到了一本會說話、能穿越的奇書《唐詩三百首》,跟著小詩仙穿越到唐朝,開始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險。詩詞、歷史、文化、百科,一切都在妙趣橫生的冒險故事裡。
  • 閱讀沒有休止符,作家書單、店長書單之後,社長書單來了!(上)
    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艱難的狀況下,出版界依然在努力,依然在為讀者提供好的精神文化食糧。我們請來來自北京、上海、四川、浙江、重慶、湖南等全國12家出版社的社長或總編輯,請他們推薦各自社最新出版的好書。12家出版社社長書單分為上、中、下給予發布,以饗讀者。
  • 王焰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董事長、社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服務教育與學術  注重出版高質量發展王焰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社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57年6月,秉承大夏大學(華東師大前身)的人文精神,依託華東師範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
  • 河南大象出版社總編輯張桂芝等一行來我社就市場化教輔圖書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經驗進行交流座談
    、省內發行部主任盛成才一行來我社對市場化教輔圖書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經驗進行交流座談。    李曉明社長、田和平總編輯向河南大象出版社張桂芝總編輯等一行人員介紹我社發展歷史及獲得的榮譽獎項。田和平總編輯向大象出版社參會人員介紹了我社編輯室的組成情況,並對我社《舉一反三》《教材全解》等品牌圖書及年圖書出版量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
  • 我的老社長於國華
    我參加工作42年,一路走來卻遇到了多位好領導,老社長於國華就是其中的一位。       老社長於國華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黨的十四大代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曾榮獲中國韜奮出版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即全國勞動模範)等殊榮,是一位積極改革的優秀出版企業家。
  • 換屆| IDK街舞社社長換屆啦
    啊Σ(゚д゚lll)在我的記憶裡糖還能再當十年社長…好捨不得呀,糖糖這一年真的給社裡帶來了超級大的改變,是我在IDK度過的最開心最驚喜的一年!從剛開始第一屆女生社長的疑問到現在獨當一面的大姐頭,糖的舞技和管理能力也至少升了二十級!從社慶到白頭到社服到比賽再到宣傳片和晚會,所有的活動都辦得超級好,所有周邊產品也變得超酷~歸屬感爆棚!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我們只有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才有意義」
    甘琦:外界常常誤認為中大社是個大社,其實我們總共只有二十多個同事。特約中、英文文稿編輯不少,且遍布世界,但本部還是立足打造一個超強的、專業的編輯部。我相信那句老生常談,如果沒有一群好的人去執行一個好的制度,那再好的制度也是壞的。好在我們的人都是好的人(笑)。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一行來訪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攝影 宗琪琪)10月31日,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1979級中文系校友劉國輝一行到訪南開大學,副校長王新生在八裡臺校區服務樓會見客人。  會見中,劉國輝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發展近況、新版大百科全書相關工作進行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