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遊弋 碧波重現
今年53歲的沈新華,是西湖區古蕩街道益樂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當家人。住著洋氣的農居房,收入可觀,老沈卻時常懷念老底子田連著田、塘串著塘的水鄉生活。
特別是家門口靜靜流淌的益樂河,更承載著他滿滿的回憶。
「那時候,益樂河水清著咧。水草搖曳,河裡的魚蝦多得很。我們這群小年輕經常下河抓魚、摸蝦,抓來的魚蝦直接水煮來吃,味道鮮得很。」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末,河邊的村民紛紛洗腳上岸,變身城市居民,住進了寬敞明亮、上檔次的農居房,而世代滋養他們的益樂河,水質問題成了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周邊建起了造紙廠、硫酸廠,汙水直接倒進河裡,再加上外來人口越聚越多,生活汙水直排,益樂河水質一天天變差了,魚蝦再也看不到了。」
老沈的家在世紀新城,他發現家門口那段益樂河因為淤泥太深,造成「腸梗阻」,一到夏天水幾乎不流動。
不過,隨著「五水共治」的不斷深入,排汙截流、河道挖深等多管齊下,益樂河的水質有了很大的改觀。
作為市、區兩級人大代表,老沈經常要去巡河。一天,他走到益樂新村的南面,望著波光粼粼的益樂河,竟然一下子找到了童年的感覺。
河道邊,楊柳低垂,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河邊散步,小時候就有的幾棵柿子樹還在,枝頭掛了幾顆半熟的柿子。低頭俯身,河水又清了,不時有魚兒探出來,在河面上蕩出一圈圈漣漪。
人行翠幕下,影立碧水中。
老沈站在河邊怔了好半天,恍惚間又重回童年。
生態治理 水清摘「帽」
根據2016年水質監測結果,益樂河為劣Ⅴ類,主要為氨氮和總磷指數超標,主要汙染源為沿線小區、施工區域和工棚的陽臺水和生活汙水。
針對益樂河汙染現狀,古蕩街道開展了幹塘清淤作業,也就是把所有的水全部抽乾,一段一段清淤,確保徹底清淤。
據了解,益樂河一段僅1300餘米長的河道,幹塘作業時就發現7個排汙暗管以及大量建築垃圾。經過數月的作業,1萬多噸的淤泥被清理了,7個排汙暗管被堵住了。
隨後,益樂河引入了生態治理項目。
益樂河的上遊,豐潭路高技街交叉口的東南側,河岸邊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大鐵盒,長六七米 ,寬2米左右,周邊用木柵欄圍住。
別看它不起眼,卻是改善水質的一款「神器」。
「這個設備叫多相微濾淨水設備,具有除濁,除磷,脫色,除臭和淨水等功能,進水口在豐潭路橋下,出水口在豐潭路東約50米處,管道用假草坪覆蓋。」古蕩街道城管服務站負責人汪斌說。
汪斌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相當於在河面放了一個「大魚缸」,蓮花港河的配水進來,通過「大魚缸」的系統過濾,將上遊抽來的汙水處理成淨水,大幅改善配水水源的水質。
「一天24小時不間斷運作,可以配6000多噸淨水,益樂河的氨氮和總磷指數大大降低。」
此外,益樂河的河面上,還種植了不少帶有淨水功能的水生植物,下遊馮家河附近,3個小型噴泉不間斷為河水增氧,改善益樂河的生態環境。
如今的益樂河,水質穩定在IV類,成功摘掉了劣Ⅴ類水的「黑臭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