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歲的永和公園「美顏」後歸來
改造後的永和公園成為附近居民的好去處
園區內設置的慢跑健身步道/任國強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對於一座公園來說,30年的風吹雨打又將帶來什麼?位於靜安區汶水路、原平路路口的永和公園在過去的近30年時光裡,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閒放鬆之地,但隨著歲月流逝,也開始漸漸顯露「老態」。不過,5月27日,在經過了100多天的緊張施工後,總面積14510平方米的永和公園正式「美顏」歸來。
綠化設計美觀實用
昨日7點45分,當記者抵達永和公園主門時,已經有不少附近居民等候在門口。「這是離我們小區最近的一處公園綠地,每天都盼望著它早點開門。」附近居民陳阿姨告訴記者。
8點剛過,公園保安一邊開門,一邊提醒居民不要擁擠,陳阿姨熟門熟路地向內走去,走到2號門附近的健身步道,看到了與公園一牆之隔的小區熟人站到了陽臺上,忙不迭地打聲招呼:「王阿姨,你家裡接個滑梯就好滑到公園裡來了,現在風景比以前更嗲了……」
記者從靜安區了解到,此次改造以「春花秋色」為植物主題,根據各區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異,在植物選擇上有所側重。比如,中心景觀廣場的白玉蘭林,環通的慢跑健身步道兩側的紅玉蘭,以休憩廊道與健身廣場、兒童遊樂場地為中心的槭樹園,形成玉蘭科的「春花」與槭樹科的「秋色」為主的植物特色景觀。同時,利用植物多樣性建成符合自然生態的各種喬木、灌木、草坪互相搭配的人工植物群落,改善生態環境。
除了視覺效果,公園的綠化設計還充分考慮到了實用。由於公園南側是汶水路中環,車流量較大,因此設置了以高大喬木為主且有一定「厚度」的防護林帶,來減少城市道路的噪音影響。
老公園煥發新活力
說起來,永和公園是上世紀90年代由閘北城投公司為永和地區開發建成。在為周邊居民服務了近30年後,公園設施陳舊老化現象嚴重,管理粗放,已不能滿足如今市民的需求和城市景觀面貌管理要求。在靜安區區政府的支持下,永和公園於2019年1月移交靜安區綠化管理中心進行管理和改建。
此次公園改造採用現代風格,讓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裡的邂逅,以內斂沉穩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融入現代設計,為現代空間注入凝練唯美的中國古典情韻。既保留了永和公園的傳統風格,又體現了現代特點,重新煥發出永和公園的活力。
健身廣場、休憩廊架、廊亭兒童遊樂場地……通過對原有功能的更新與豐富,極大提升了公園的使用功能,同時突出健身功能,將永和公園打造成一座健身主題公園。
出門在外,總有需要「方便」的時候。改造後的永和公園,說其廁所成為「亮點」也不誇張。位於2號門附近的廁所外觀簡潔大氣,走進去聞不到一絲異味,原木裝修的空間整潔寬敞,更人性化的是,廁所內不但設置了「第三衛生間」,還在外牆上安裝了「公廁智能引導系統」,隔間是否有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據悉,靜安區綠化部門已會同相關部門制訂了文明遊園管理規定、團隊活動公約和遊園守則,力求為遊客提供安全、文明、和諧的公共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