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年底,孫中山先生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但他仍在為革命的事發愁;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先生知道自己的這一次不可能成功,他握住宋慶齡的手,宋慶齡也含淚看著他,她很清楚自己丈夫的想法。
而在《孫中山家事遺囑》中,也寫到:「餘因勞苦功高,不治家產,其遺衣書屋等,皆由吾妻宋慶齡代為保管。他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能夠自立,看著各自的愛人,來繼承他的志向。這句話。
孫中山先生於三月十二日去世。根據孫中山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葬於南京紫金山。一九二二年春,已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先生,與一群人到南京紫金山打獵,覺得紫金山景色秀麗,氣勢磅礴,於是說:
待我他日辭世,願向國民乞求這一團和氣,以安插身軀爾。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於1929年從北京遷往紫金山中山陵。
孫中山死後,宋慶齡一直堅持革命鬥爭,但是在北伐勝利後,老蔣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宋慶齡在宣布與老蔣決裂後,宣布與老蔣斷絕關係,從此宋家兄弟四分五散。
一九六九年,宋慶齡的弟弟宋子安離開人世,他和哥哥姐姐不同,很少參政,宋慶齡去世的消息,宋慶齡還是通過外文雜誌得知的,宋慶齡的心情也很複雜。兩年後,宋子文在舊金山去世,擔任國民政府財政大臣,但由於種種原因,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人都未出席宋子文的葬禮。
一九七三年宋靄齡在紐約病逝,這是因為宋慶齡與孫中山先生有緣,宋美齡與老蔣的婚姻,在某種程度上,與宋靄齡有關係,可以說,她不可能事先知道宋家兄弟姐妹的結局。
那一年,宋慶齡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此時她的親人已遠在千裡之外,雖然宋慶齡想和宋美齡見面,但卻未能如願。想到在上海萬國公墓安葬的父母,幾十年來只有她一個人留在大陸,而其他親人遠在他鄉,葬於異地,宋慶齡更是感慨萬千。
這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宋慶齡在北京病逝,按照她的遺言,她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宋嘉樹夫婦的墓園。所以宋慶齡沒有和孫中山合葬,而是葬在父母身邊,作為父母的女兒,宋慶齡大概想到的是,死後要盡孝道,盡生前之責。後來,宋慶齡的另一位哥哥宋子良在紐約去世,至今還葬在美國。
而且在美久居多年的宋美齡晚年到芬克裡夫墓園,看著自己的位置,傷感地說:「如果不是年輕時太熱衷於政治,我怎能葬在這裡,我原來還有我的祖國啊,我痛恨政治…」
2003年,宋美齡死於紐約,葬在芬克裡夫墓園,享年106歲。在我國歷史進程中,宋嘉樹的三個女兒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她們過世後,人們仍然喜歡談論她們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她們也是有父母的女孩,從親情的角度來看宋氏三姐妹,又覺得是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