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該怎麼填?
糾結徘徊不定的,看這裡,
咱們好好嘮嘮作為美術生填志願時,
城市、院校應該如何選擇?
城市對比
大學,是每個學生的夢想,以為上了大學,就自由了,就可以玩嗨了,其實還得看最初的選擇,作為剛剛成年或還沒成年的學生,報志願期間,家長的建議很重要。
哈佛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他的名著《城市的勝利》中就談到,如果想要獲得快速的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大城市裡。大學四年,學校所處的城市絕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個城市會變成孩子的第二個故鄉。
1、就業
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城市裡的機會都會更多,一般學生,上大學的最終目的是就業,大城市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
美術生應該都懂,在中小城市,所學專業的工作機會太少了,薪資水平三四千元。更有甚者,像學動畫、工業設計、雕塑等專業可能連一份不錯的實習工作都找不到。
2、見識
可能有人覺得我把大學說的太狹隘了,好像讀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掙錢。當然不是,大學最主要的意義是增加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但增長知識不是憑主觀意願就可以的,書本上、網絡上的知識是有很多,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它還有一個關鍵影響因素——知識的傳播,當今社會變化真的太快了,雖然傳播速度也快,但大城市傳至小城市,中間的傳播時差,四年下來,可能在小城市就讀的孩子,已無形失去了很多,而自己卻毫無所知。
小城市讀書,缺少最頂級的競爭意識和領先的思維,久了,自己已經全面落後了還不知道,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和機會,在不斷混日子中,激情和能力就不斷消解了。
最大的毒害就是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可能,因為自己看不到可能性,誤以為其實不管在哪裡,大家都差不多,沒什麼區別。一個段子,可能在網絡上只需要半天時間就可以傳播完成,可能在北上廣大家調侃時使用這個段子會在一天後,但在小城市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久的時間,我們的知識運用也是一樣的。
3、資源
作為美術生,我們最看重的社會資源就是博物館和美術館,這在大城市隨處可見,但在一個三線甚至四線或許市博物館還沒有開始建,美術館更是沒有。這個地區市的教育部已經能把自己最好的資源都給了這個大學,但可能三五年都辦不了一個像樣的展覽,
我們作為一個美術生,如果想看一個展覽,需要坐動車去北上廣深去,而看這個展覽的成本不是以百計算,而是以千計算,作為每個月只有一千至兩千生活費的我們,可能最後的學習衝動會在這樣一次一次高昂的車費和住宿費打敗,最終不了了之。
之前的我在大同,如果想去看展覽,需要做好的攻略去嚴格執行,因為去一次不容易,生怕錯過重要的展覽,這個錯過了不是過兩天再去就好,這裡的錯過是真正的錯過,去看一個展覽,首先我們需要坐一晚上的火車,今年,大同才有了高鐵站,作為2016年就畢業的我們,是沒有機會坐動車高鐵的,看完一天的展覽,還需要預定住宿的地方,如果看三天的展覽,除了人快轉悠廢了,還有就是生活費也快沒了。
在北服讀研究生時期,去國博、故宮看展覽,只是需要抽一天的時間搭地鐵40分鐘就可以到,晚上回來學校住宿舍,沒有任何影響,這一天只是換了一種學習方式,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現實的距離,就是這麼明顯,更何況,高素質師資也會選擇大城市、高科技的教學設備的的引進是從大城市開始普及,逐漸至小城市,這些都是教育資源。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所以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理想大學的所在地排序:
1、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2、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及中心城市;
3、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4、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院校對比
作為美術生,能選美院,就不選綜合類大學,好的學校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好的學校有更優質的資源、平臺和人脈,學美術專業的我們更需要這些。
1、院校資源的分配
清美雖在綜合類大學,但那是清華啊,大家都懂,在美院裡,可能自己學的專業不是美院裡的重點專業,但這個美院一定是本地區美術重地,一切關於美術的資源都會優先考慮本地的美院,而不是綜合類大學裡的美術學院。
在美院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不是那特殊的一小部分,永遠也不會感受到那種來自一些大文大理同學的不理解,覺得美術生都是低分上的大學。普通綜合類大學的同學可能不奢求完全理解,但這種被忽略的影響會很長遠。
因為在普通綜合類大學裡,大部分的美術並不是重點學院,只是大學裡錦上添花的專業,大部分的教育資源是外語、土木工程等人數多的學院獲取,絕不會是美術學院,一般一個美術學院的人加起來都沒有外語學院或醫學院一屆的新生人數多,所以也會理解,為什麼綜合大學的資源分配是這樣的結果。
2、展覽的舉辦
純美術類院校,是一個城市美術資源的集散地,有各種美術人才招生和畢業,也有大大小小的各類展覽,一般的美院裡都會有自己的美術館,平時會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作為本校的學生參加的機會有很多。
作為普通綜合類大學的同學,這類機會並不多,需要經過初評、複評、參展等一系列準備,參加展覽的成本要高出很多,而作為美術生,我們的簡歷是由一個一個的展覽和活動組成的,空白一片的展覽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3、碩博點的設立
大學畢業不工作,選擇上研究生或讀博,各大美院裡的碩博點也會更多一些,這些院校有更多機會考取或保送至研究生甚至博士,但綜合類的大學,由於對美術學院的不重視,學術性研究的基礎工作不到位,碩士點與博士點的成立會很難。
在考研、考博的時候,老師選擇本校的學生的概率很高,因為他們彼此更熟悉,導師不用再去了解一個新的學生性格、成績、研究或就業方向,大學四年,他已經足夠了解本校的學生,所以純美術院校學生在升學方面也會很佔優勢。
所以,如果要選城市,一定要優先選擇北上廣深,這些地方不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資源,而且還能為你提供豐富的工作經歷和更高的學業平臺。如果去不了這些城市,就去武漢、南京、天津這樣的中東部二線城市,儘管經濟水平稍遜於一線,但名校多資源就多。
總而言之,報志願,以城市優先,次之考慮院校,無論以後為了就業還是考研,都認真選擇一個可以長遠發展的城市或者院校,美好的大學生活在等著每一個曾經努力過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