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太對了!)

2021-01-13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且讀文摘,ID:qdwz8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莊子一生經常與人辯論,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

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

對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1

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

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這純屬浪費時間。

孔子也曾勸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螞蚱談論四季。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他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不知道你讀過的書,不認識你遇見的人。

隔著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

《道德經》裡講:「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真正厲害的人,沒有工夫辯來辯去,他們都在篤實地行動。

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與其和他辯論,不如朝著大海前行。

2

內心豐盈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眼裡。

《莊子》裡有個叫士成綺的人,聽到時人常常誇讚老子,於是跋山涉水,來拜訪老子。

看到老子其貌不揚,住的地方也亂七八糟。

士成綺說:別人說你是聖人,我看是老鼠還差不多。

老子看了他一眼,低頭繼續讀自己的書,完全不理他。

士成綺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太過分了,來找老子道歉。

誰知道老子對他說:「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你說什麼,是你說什麼,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別人說兩句就急著跳腳,要和人爭論,多半是內心還不夠篤定。

內心豐盈地人,活在自己心裡,而不是活在別人嘴裡。

他們從不在意別人怎麼說,自顧自地,做著自己地事情。

3

人生不在言,而在行。

古人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能說會道,巧言令色的,一般不是什麼好人。

況且,很多道理不是說辯論就能辯清楚的。

趙括紙上談兵,在沙盤上把他爹說得啞口無言。

皇上把兵權交給他,他轉眼就把幾十萬大軍帶入火坑。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與其爭論不休,不如踏實去做。

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西方哲人有句話:「儘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只要認定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請相信,時間會為沉默的人正名。

相關焦點

  • 永遠別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眾所周知,受時間、空間、教育的影響,每個人的思想層次都不同。層次不同,註定無法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註定溝通無果,這時候,和他們爭辯實則就是一種無益的消耗。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凡事若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面對胡攪蠻纏的人,不論你怎麼爭辯,都如同對牛彈琴。生活中,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往往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生經常與人辯論可謂雄辯之才,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
  • 永遠不要和認知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有人說,真理愈辯愈明。但爭辯有個重要前提:參與的人要處於同一個維度。單身至上的女人硬要和熱衷相夫教子的女人討論「婚姻是一場災難」,選擇北漂的青年非得和留守家鄉的同學爭論「是大城一張床好還是小城一間房好」,都是行不通的。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辯, 絕大多數都是在浪費時間。
  • 牢記: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與你認知不同的人。如果能遇見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互交流分享,也許會有很多不同觀點,即便是在爭執中,也能夠帶給你很多啟發。如果和一個不同層次的人交流,就真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同樣的,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處於同一層次,當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時,先不要急著去爭個輸贏。你要清楚,並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我沒接話,繼續自顧自地看手機。她再次主動開腔問我:「你們這些大學生,現在是不是上課下課都愛玩手機?難怪現在近視的那麼多,要我說,不是看書導致的,是看手機看的。」我說,我眼睛初中就近視了,那時候還沒用手機呢。她不折不撓,繼續說,你是不是快畢業了?現在大學生這麼多,工作不好找吧?
  •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拉低你的智商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準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記得大學畢業剛進公司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和胡哥到外面去辦事。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這裡「秀才」所遇到的「兵」,就是指遇到了三觀不同的人。人與人三觀不同,難以同道而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人,生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也會遇到誹謗和中傷,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莊子說:大辯不辯。兩位聖人的話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去爭辯,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聖人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從不會主動惡語相向別人,從不會對別人產生惡意,小人總喜歡看別人的難堪,戳別人的痛處,還暗地裡竊喜不已,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真的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你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臉紅心跳,最後的輸贏誰都不服,有什麼價值呢?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像對牛彈琴,看了你就明白
    不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爭辯無用我看到過卡耐基分享過這樣的故事: 普通的爭辯尚且這般損心耗力,一旦不是和自己不是同一層次的人爭辯,就更是浪費自己的精氣神,沒有一點意義。與不同層次的人進行爭辯 實屬自我消耗我出身小農村,很多男孩子剛上初中就迫於生活輟學外出務工,鄰居家的小哥哥是其中的「佼佼者」。
  • 國學智慧: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諸葛亮一生與人論辯,經常與人論辯,但他說:「大辯不辯。」最高層次的辯論不是爭論!對一些人來說,沉默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沉默是金!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也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那是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經歷過寒冷的冬天,它從來沒有經歷過冰雪,而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熱的夏天,所以它永遠也不能理解你所謂的冰雪冬天,這是浪費時間。
  • 不要與三觀不同的人爭辯
    能聽懂這句話的人並不多。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會產生爭論。有些人希望通過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來共同進步;有些人是因為看世界視角不同,對事物的理解會有差異;而有些人只是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所謂「不爭饅頭爭口氣」。對於後者,肯定難以達成共識,只為爭口閒氣,與其掉入對方爭辯的陷阱,還不如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
  • 人與人最好的關係是:層次不同,不必強求
    01人生在世,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因為常言說:真理是辯出來的,愈辯愈明。可是我們大部分人卻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一種無用功。是一種對自己無益的損耗,損耗你寶貴精力,時間等。與其跟不同層次的人浪費時間,倒不如放棄爭辯,去做更好的自己。對待層次不同的人,那就認同他的觀點,無需再多說。
  • 切記,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自己!
    那些懂你的人,你永遠不需要解析;那些不懂你的人,也不會相信你的解釋。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與其跟不同層次的人浪費時間,倒不如放棄解釋,去做更好的自己。有人遠道而來,向他請教快樂的秘訣。高僧平靜地說:「永遠不要和愚者爭論。」那人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於是說:「大師,我不太同意你說的這一點就是秘訣。」
  • 別去跟低層次的人爭辯
    人與人之間,在某些地方是平等的。可是在某些地方卻又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會因為一些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與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成長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換句話說,這些差異,也就造成了有著低層次的人,和高層次的人區分。
  • 欲為大樹,莫與草爭,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在生活中,你有時候會遇到這樣一種人,無論你說什麼,他回答的第一句話一定是,「你說的不對」、「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俗稱「槓精」。我曾經遇到一個同事,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對此深有體會。公司附近有一個飯店,是一個快餐店,每次吃飯都要排很長時間隊,我說,「排這麼長的隊,都是因為服務員少,再加一個人,就會快多了。」同事聽到立馬反駁,「不是,是因為服務員動作太慢了。」後來,聊到電商與雲計算的成功,我感嘆了一句,「馬雲真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呀!」同事聽到,用不屑的語氣說道,「馬雲有沒有遠見,還用得著你評論嗎?」
  • 與層次低的人相處,永遠覺得很累!(說的太好了)
    通常人與人在一起覺得舒服就行,時間久了,會發現,不是舒服能替代所有的弊病。三觀不同,說不到一起;層次不同,難以溝通。你說對現實的看法,他說你瞎操心;你說多學點知識,掌握一些技能,他說你瞎折騰。你總想努力上進,他嫌你整天閒不著,越來越覺得無話可說,越來越沉默。
  • 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之間,最大的成本是溝通成本
    1、不同認知層次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溝通成本。2、有些話,只該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認知層次不同的人,連交流都有困難。3、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平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4、在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面前,凡事都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
  • HR被員工惡意投訴11次: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論,到底有多累
    眾所周知,受時間、空間、教育的影響,每個人的思想層次都不同。層次不同,註定無法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註定溝通無果,這時候,和他們爭辯實則就是一種無益的消耗。 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凡事若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面對胡攪蠻纏的人,不論你怎麼爭辯,都如同對牛彈琴。
  • 別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否則會很痛苦
    因為成長的環境不同,人的閱歷是完全不一樣的,層次也會逐漸拉開,既然層次不同,那麼就沒有必要強融,否則只會讓自己痛苦。 對同一件事物,你看到了A面,對方可能看到了B面,雙方誰也沒有錯,只是層次不同而已。當你在朋友圈發照片記錄生活的時候,別人可能覺得你太做作。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說明這些人並沒有跟你在同一層次上,沒辦法理解你的所作所為,你跟他們解釋再多也是對牛彈琴。記得《歡樂頌》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常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意思就是,常常與志同道合的君子爭高下,互相激勵能提升自己,但和低層次的傻瓜辯論解釋,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毫無益處。人際交往中,對於不同層次的人,太難跟他解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