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2021-01-15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句老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裡「秀才」所遇到的「兵」,就是指遇到了三觀不同的人。

人與人三觀不同,難以同道而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

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走上陽關道還是獨木橋,那是他自己的修行。這個修行源自於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不要與其盲目的爭辯,只要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無須勉強別人認可。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位客人來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有幾季?」子貢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你搞錯了,四季!」「三季!」兩人爭執不休,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子貢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子貢就向客人磕三個頭。

子貢自信滿滿地和客人一起去問老師孔子。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只有三季。」子貢無奈,只好乖乖地給客人磕了三個頭。

待客人走後,子貢委屈地對老師說:「老師,一年分明是四季,為什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這個客人全身綠衣服,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你和他再爭辯三天也不會有結果的。」

當人與人三觀不同時,沒必要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既傷了和氣,又講不通道理。如果對方是一個正常的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鄙視,心生憤怒。如果對方是一個爛人,絕不要與其辯爭,更不必與其糾纏,免得白費口舌,氣憤填胸。

人們的愛好、習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也許會引發不必要的爭議。有的人喜歡蓄長發,有的人喜歡留短髮;有的人喜歡穿淺淡色衣服,有的人喜歡穿豔麗的衣服。誰都沒有理由指指戳戳,說長道短。

你喜歡唱歌,或許有人說你在別人面前顯擺;你喜歡跳舞,或許有人說你不務正業;你喜歡旅遊、攝影,或許有人說你想當攝影師,那是自不量力;你喜歡安靜地在家裡讀書,或許有人說你是書呆子,想當大作家……

對於這些人,你不必與其斤斤計較,只需一笑置之。

對於身邊與你三觀不同的人,你要麼理解他,接受他的不同觀點;要麼尊重他,包容他。尊重和包容,體現了你不凡的智慧和寬闊的心胸!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圈子決定人生,與什麼樣的人為友,就會走什麼樣的路。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喝酒,損友只會讓你消極,益友則會讓你進取。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勸,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之事,世人自度;人間之理,各人自悟。

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分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方向和實力,而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議論你。

凡事能包容的則包容,不可理喻的人莫理睬,不可理喻的話不去聽,切勿與人論短長,無煩無憂一身輕。

相關焦點

  • 永遠別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再者說,井蛙不可語海,懂得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釋,不懂你的人,不同層次的人,做再多解釋真辯,也是在消耗你的時間。層次不同,註定無法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註定溝通無果,這時候,和他們爭辯實則就是一種無益的消耗。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凡事若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面對胡攪蠻纏的人,不論你怎麼爭辯,都如同對牛彈琴。生活中,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往往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生經常與人辯論可謂雄辯之才,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
  • 牢記: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與你認知不同的人。如果能遇見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互交流分享,也許會有很多不同觀點,即便是在爭執中,也能夠帶給你很多啟發。如果和一個不同層次的人交流,就真的話不投機半句多。更不要與愚蠢的人斤斤計較,否則只會得不償失。之前,昆明發生了一場悲劇。28歲的演員劉潔,帶未婚夫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外婆。在住院部樓下遇到一名醉漢,只因不小心碰了一下,醉漢就罵罵咧咧,隨即這對情侶和醉漢理論起來。
  • 永遠不要和認知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但爭辯有個重要前提:參與的人要處於同一個維度。單身至上的女人硬要和熱衷相夫教子的女人討論「婚姻是一場災難」,選擇北漂的青年非得和留守家鄉的同學爭論「是大城一張床好還是小城一間房好」,都是行不通的。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辯, 絕大多數都是在浪費時間。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我沒接話,繼續自顧自地看手機。她再次主動開腔問我:「你們這些大學生,現在是不是上課下課都愛玩手機?難怪現在近視的那麼多,要我說,不是看書導致的,是看手機看的。」我說,我眼睛初中就近視了,那時候還沒用手機呢。她不折不撓,繼續說,你是不是快畢業了?現在大學生這麼多,工作不好找吧?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太對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且讀文摘,ID:qdwz8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莊子一生經常與人辯論,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拉低你的智商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準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記得大學畢業剛進公司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和胡哥到外面去辦事。
  • 國學智慧: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諸葛亮一生與人論辯,經常與人論辯,但他說:「大辯不辯。」最高層次的辯論不是爭論!對一些人來說,沉默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沉默是金!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也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那是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經歷過寒冷的冬天,它從來沒有經歷過冰雪,而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熱的夏天,所以它永遠也不能理解你所謂的冰雪冬天,這是浪費時間。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人,生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也會遇到誹謗和中傷,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莊子說:大辯不辯。兩位聖人的話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去爭辯,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聖人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從不會主動惡語相向別人,從不會對別人產生惡意,小人總喜歡看別人的難堪,戳別人的痛處,還暗地裡竊喜不已,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真的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你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臉紅心跳,最後的輸贏誰都不服,有什麼價值呢?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像對牛彈琴,看了你就明白
    不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爭辯無用我看到過卡耐基分享過這樣的故事: 朋友表示,當眾講出他的錯誤,會讓他沒有顏面,而且他也沒尋問其他人意見,也沒必要和他爭論辯駁,和人面對面地對著幹不是明智之舉。 卡耐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最後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爭論中利於不敗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爭論。
  • 不要與三觀不同的人爭辯
    能聽懂這句話的人並不多。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會產生爭論。有些人希望通過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來共同進步;有些人是因為看世界視角不同,對事物的理解會有差異;而有些人只是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所謂「不爭饅頭爭口氣」。對於後者,肯定難以達成共識,只為爭口閒氣,與其掉入對方爭辯的陷阱,還不如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
  • 別去跟低層次的人爭辯
    人與人之間,在某些地方是平等的。可是在某些地方卻又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會因為一些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與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成長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換句話說,這些差異,也就造成了有著低層次的人,和高層次的人區分。
  • 人與人最好的關係是:層次不同,不必強求
    01人生在世,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因為可是我們大部分人卻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一種無用功。是一種對自己無益的損耗,損耗你寶貴精力,時間等。與其跟不同層次的人浪費時間,倒不如放棄爭辯,去做更好的自己。對待層次不同的人,那就認同他的觀點,無需再多說。
  • 切記,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自己!
    那些懂你的人,你永遠不需要解析;那些不懂你的人,也不會相信你的解釋。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與其跟不同層次的人浪費時間,倒不如放棄解釋,去做更好的自己。有人遠道而來,向他請教快樂的秘訣。高僧平靜地說:「永遠不要和愚者爭論。」那人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於是說:「大師,我不太同意你說的這一點就是秘訣。」
  • 欲為大樹,莫與草爭,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在生活中,你有時候會遇到這樣一種人,無論你說什麼,他回答的第一句話一定是,「你說的不對」、「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俗稱「槓精」。我曾經遇到一個同事,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對此深有體會。如果和對方翻臉,都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總歸不太好。如果忍著,自己邪火往上冒,也是很憋屈。直到後來,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應對,那就是,先表達與自己真實想法相反的觀點。不出所料,我表述完之後,同事果然進行了反駁。於是,我大笑著告訴她,你說的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之間,最大的成本是溝通成本
    1、不同認知層次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溝通成本。2、有些話,只該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認知層次不同的人,連交流都有困難。3、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平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4、在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面前,凡事都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
  • HR被員工惡意投訴11次: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論,到底有多累
    層次不同,註定無法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註定溝通無果,這時候,和他們爭辯實則就是一種無益的消耗。 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凡事若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面對胡攪蠻纏的人,不論你怎麼爭辯,都如同對牛彈琴。 人與人之間的爭辯一旦陷入情緒化,就會失去理智,甚至口不擇言,到後面就漸漸演變成人身攻擊。
  •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糾纏,是一種人生智慧
    這句話是說,你花精力去和傻瓜講道理,其實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和同一認知水平的人切磋觀點,相互補足,共同進步。即我們應該和同層次的人打交道,而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糾纏。那麼,何為層次?很多人都會把「層次」誤解為「階層」,覺得一個人貧窮,來自農村就是層次低;覺得一個人有錢,來自城市就是層次高,這其實是帶有偏見的一種看法。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說明這些人並沒有跟你在同一層次上,沒辦法理解你的所作所為,你跟他們解釋再多也是對牛彈琴。記得《歡樂頌》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常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意思就是,常常與志同道合的君子爭高下,互相激勵能提升自己,但和低層次的傻瓜辯論解釋,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毫無益處。人際交往中,對於不同層次的人,太難跟他解釋自己了。
  • 別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否則會很痛苦
    因為成長的環境不同,人的閱歷是完全不一樣的,層次也會逐漸拉開,既然層次不同,那麼就沒有必要強融,否則只會讓自己痛苦。 對同一件事物,你看到了A面,對方可能看到了B面,雙方誰也沒有錯,只是層次不同而已。當你在朋友圈發照片記錄生活的時候,別人可能覺得你太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