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日的含義並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眾多博物館會舉辦文化活動,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國際博物館日的含義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20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旨在提醒公眾認識到,「博物館是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增進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合作,實現和平的重要機構。」慶祝活動可持續一周。
「超級連接(Hyperconnectivity)」一詞首次出現於2001年,以描述今日社會多渠道的溝通媒介,包括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電話以及網際網路。
全球聯絡網變得日漸複雜、多元和融合。在超級互聯的今日世界,博物館也融入了這一潮流。
因此,國際博物館協會將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若不考慮博物館所創造的各種聯繫,我們無法了解博物館發揮的重要作用。博物館是當地社區、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中無法分離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的博物館可以吸引核心觀眾以外的群體,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找到新的觀眾:博物館可以將藏品數位化,為展覽增添多媒體元素,比如,一個簡單的社交媒體「標籤」就可以讓公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體驗。
然而,並不是所有新的聯繫都誕生於科技。博物館為了保持對社會的關切,他們將視野投向當地的社區,以及組成社區的多元群體。
近年來,我們見證許多博物館通過與少數群體、原住民和地方機構合作組織了無數的公眾活動。為了吸引新的觀眾並增強彼此的聯繫,博物館必須開創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式。
國際博物館日曆年主題
2000年主題是:「致力於社會和平與和睦的博物館」(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