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讓人唾棄,心理學家:正確懲罰,恰好是成功的幼兒教育

2020-08-28 果莓媽媽

鵬鵬媽媽又收到老師的微信了,說鵬鵬在學校裡欺負女生了,將一個毛茸茸的玩具放在女孩的書裡,嚇得人家哭了一節課。鵬鵬媽媽回家後就打了鵬鵬屁股幾板子。楠楠作業又忘交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楠楠已經不是第一次不交作業了,老師生氣了,讓楠楠媽媽監督一下楠楠寫作業的情況。楠楠媽媽覺得沒有面子,罰楠楠將沒有交的作業重新抄了50遍。

不論是罰抄寫,還是打屁股,都屬於孩子懲罰的範疇了,這也是家長為了教訓犯錯的孩子所採取的較為直接的方式。但在許多心理學家眼中,懲罰孩子讓人唾棄,已經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了,他們認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後,能夠汲取教訓,自我改正,家長要慎用懲罰,要學會正確懲罰。

但家長也有自己的道理,孩子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怎麼辦?不採取一些嚴厲的措施,孩子是不長記性的,還有一些「熊孩子」,簡直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必須要有能夠加深孩子印象的措施來實施。可是,家長們沒有弄明白,要知道,嚴厲懲罰孩子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後果的。

一、嚴厲懲罰帶給孩子哪些後果?

1、孩子自尊心受損。

當家長以不合時宜的方式懲罰孩子時,可能並不會考慮到這樣做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小看了孩子,孩子也是有強烈的自尊心的。當家長採用了非常極端的方式嚴懲孩子時,必然會體現出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影響其內心的正常發育。

2、加重孩子的叛逆行為。

孩子被家長懲罰之後,肯定會非常生氣的,這樣就會產生一種越管教、越不服的對抗局面,或許孩子當時因為比較弱小而沒有表現出來,但內心會將這種不滿情緒慢慢地積攢起來,到某一時刻會爆發,那時,就會更加危險了。

3、孩子對家長、社會產生仇視心理。

孩子還小時,心智還沒有完全發展齊備,容易因家長的消極行為產生內心不可磨滅的創傷,嚴重的會對家長產生仇視心理,若在短時間內不能撫平孩子的傷痕,時間長了,孩子無法發洩內心的苦悶,不但對家長心生仇視,還可能殃及魚池,對社會產生仇視心理。

既然嚴懲對於孩子來說有這麼多的副作用,那麼,為啥還有許多家長去嘗試這種行為呢?或許是家長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壞處,或許家長已有所意識,但還沒有完全能夠做到位。不論是心理學家,還是教育學家,都在千方百計地呼籲,對待孩子不能走極端,既不能嚴懲,又不能不懲罰。

二、心理學家說:成功的教育,需要適當的懲罰。

1、適度懲罰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之後,內心產生接受懲罰的準備,這也是一種本能的內疚心理。當孩子接受了家長的適度懲罰後,會平衡其內心,減少愧疚感,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事自己要承擔責任的,逐漸建立起來勇於承擔的強大內心,對於長大後參加工作,也是非常有利的。

2、適度懲罰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犯錯的後果。

有的孩子有挑食的習慣,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飯就不想吃了。此時,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適度懲罰一下孩子,既然正餐不願意吃,那零食也不能吃,孩子若是願意餓著,那就餓一頓兒,讓孩子自己體驗一下餓肚子的感受。只要孩子已經意識到挑食帶來的後果後,家長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適度懲罰可以讓孩子懂得守規矩的重要性。

當孩子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時,還是需要適度懲罰的,讓孩子建立起來一種規則意識,要知道,上校有校規,上班有公司的規定,上班不能遲到、做事情要有時間限制、不能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限制「自由」的規定,但也是一個公司能夠正常運營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小時候犯錯後,就應該通過適度的懲罰讓孩子建立起對規矩的尊重。

由此可見,懲罰也是區分,正向懲罰,和負向懲罰,家長們就是要學會區分一個度,在此期間,家長對孩子實施懲罰,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一旦越過了這個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關鍵是,家長怎樣做,才能避免陷入不當懲罰的「陷阱」呢?

三、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懲罰的「陷阱」?

1、懲罰的及時性。

孩子犯錯後,家長要及時進行懲罰,若是有時間上的延誤,就會降低懲罰的有效性,會削弱對孩子的懲戒作用。

2、懲罰的一貫性。

家長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情緒來決定是否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懲罰,只要孩子犯錯,就要實施懲罰,每一次不恰當的行為都不能放過。當孩子的不當行為沒有被懲罰時,孩子還會產生這是被鼓勵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3、懲罰的力度。

當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家長就要適可而止了,懲罰也不能不注意時間和力度,不能矯枉過正,也不能讓孩子看出來是應付一下。

4、懲罰後進行安撫。

孩子被懲罰後,或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以為家長不喜歡自己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安慰孩子,給孩子以安全感,告訴孩子,不是不喜歡他了,而是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習慣,是針對孩子所做的事,不是針對孩子這個人。

家長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有學問的事情,該何時表揚,表揚的方式是什麼樣子的,該何時批評,批評的力度又如何?家長們不妨多從相關的書籍中汲取別人的經驗和做法,來補充自己的不足。就孩子犯錯是否要懲罰這件事來說,還是要有適度的懲罰措施的,畢竟,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今日話題互動:不知各位家長遇到孩子犯錯後,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改錯呢?會懲罰孩子嗎?都有哪些高招呢?歡迎留下您的寶貴經驗,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相關焦點

  • 怎麼樣正確的懲罰孩子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怎么正確的懲罰孩子。可以直接懲罰孩子不可以消極懲罰孩子,那麼什麼是消極懲罰孩子呢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假如說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你就很生氣說今天晚上不能看動畫片,這樣的懲罰就是消極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騙你的習慣,因為打碎杯子跟今天晚上不能看動畫片這件事兒沒有直接關係。那麼什麼是直接懲罰呢,假如你們家晚飯時間是6點一直以來都這樣。
  • 如何科學懲罰孩子?
    孩子們都會犯錯,家長一味的遷就孩子並不是正確的選擇,有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懲罰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家有家規,懲罰寶寶是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但是這裡說的懲罰不是平時理解的打罵孩子,而是科學的懲罰孩子。
  • 學會適度懲罰,讓孩子獲得完整教育
    現在很多教育專家和育兒文章,大都提倡家長要多鼓勵、誇獎孩子,讓孩子感覺更加自尊和自信,從而有利於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但是,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味容忍或說教並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時就需要對他採取適度的懲罰。本期小編就來說說應該如何正確適度懲罰。
  • 自然懲罰比人為懲罰更有效,有利於產生正確的因果觀念
    自然懲罰的方式有利於產生正確的因果觀念。 經過多次的、一貫的這些經歷,這種觀念最後會達到準確和完整。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會有什麼後果?小孩子會從經驗中作出判斷。理解了行動和它的結果,會比僅僅依靠權威而得來的判斷可信得多。
  • 爸爸懲罰孩子,媽媽強烈反對|能不能懲罰孩子,夫妻常年爭吵不停
    你應該趁機教育他,而不是懲罰他。」我挺無語的。孩子犯了錯誤,為了能不能懲罰孩子,我們往往會爭執不休。一方在懲罰孩子,另一方在埋怨。那麼,再正義的懲罰,再正確的埋怨,都有可能變成情緒的宣洩,最後演變成無休無盡的爭吵。甚至,我們都不是簡單地認為,該懲罰孩子,或不該懲罰孩子。
  • 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
  • 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懲罰?錯!阿德勒:這是孩子的人格統一,不能罰
    第三,有野心過於追求優越感的孩子會表現出一定的野心,這些孩子只希望自己獲得成功被家長和周圍的人所認可,他們認為這種結果勝過生活中其他任何的事情,因此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內心當中就會失衡。孩子靠著自己的「劣跡」成功贏得了父母的關注(父母的懲罰,在孩子眼裡也是關注!),孩子當然不會糾正自己的習慣。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的懲罰加速了孩子的錯誤行為!這種懲罰的針對性就有錯誤,因此怎麼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繼而成長呢?
  • 如何正確的關愛孩子第六講 關於孩子的懲罰的討論
    如何正確的關愛孩子第六講關於孩子的懲罰的討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白天與黑夜、休息與工作、讚賞與懲罰等等,我們的先人用太極圖巧妙的告訴這一點。僅有一面是有缺陷的,可一部分人只要一面,可能嗎?關於孩子的教育,有些人發表議論說:對孩子只能讚賞,讚賞,再讚賞!如《賞識教育》的周宏!教育部也頒發條令,禁止體罰學生!但現在又說把懲罰權給老師,自掌其嘴!
  • 孩子老犯錯,究竟該懲罰還是不懲罰?
    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原因,對於很多事情的對錯與否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他們只有通過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並在外界的幫助下才能夠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但該不該懲罰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以下兩個問題:是什麼觸發家長懲罰他們的孩子?被懲罰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 關於懲罰孩子,這些你需要掌握的「正確姿勢」
    其實,如果選擇「打」的方式來讓孩子「記住」,TA可能記住的只是你打TA時的情緒和感受,而不是TA犯的錯誤。也就是說,你可能只是讓孩子記住了這種被打的不好的體驗,而不是記住了正確的做事方法。所以,正確的讓孩子「記住」的方法其實就是「讓孩子親自嘗嘗自己種下的苦果」。也就是說,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犯錯後的結果。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水弄撒了,撒的滿地都是。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收拾殘局」,讓他嘗嘗收拾屋子的辛苦。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許多父母懲罰犯錯的孩子,無非是想讓孩子實現自己自我學習和自己的目標。但是,懲罰不僅不會讓孩子減少不良行為,反而強化了不良行為。把孩子關在小黑屋裡看恐怖片不僅無效,而且還顯示出懲罰者冷血的一面。西班牙權威神經心理學家阿爾瓦羅.畢爾巴鄂在《孩子的大腦:智商與情商的真相》(以下簡稱《孩子的大腦》)裡明確指出,懲罰會帶來三種負面的結果:第1種負面結果,就是教會孩子把懲罰他人作為一種有效的關係形式。
  • 教育孩子,懲罰不可缺席
    表妹又給我打電話,吐槽孩子的教育問題。他的孩子已經上大班了,兩口子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常常頭疼。表妹生的是個男孩,長的清清秀秀,也非常聰明,性格活潑可愛,是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小孩。可是隨著漸漸長大,也添了不少讓人著急的毛病:挑食、磨嘰、任性、沒有規則意識,喜歡和大人討價還價等等。用表妹兩口子的話來說,就是越來越不好管,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的,常常讓大人既尷尬又為難。
  • 避免人為的懲罰和放大的懲罰
    所以,重要的不是排除人為的反應,而是避免放大的人為懲罰體罰就是人為懲罰的極端表現。我認為體罰要慎用,並且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明白它絕不應該成為主要的教育手段,也絕不是單憑這方面就可以使孩子成才。關於如何避免人為懲罰和放大的懲罰的問題,我希望給父母這樣一些建議:①在智力培養方面, 無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應該使用體罰,因為它已被所有的事實和研究證明是無益而有害的。
  • 怎么正確的懲罰孩子,建議家長收藏
    不是說不能夠懲罰孩子,懲罰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要用直接後果來懲罰,而不要用消極後果來懲罰。什麼叫直接後果呢?比如說,你跟孩子約好了,說咱們今天晚上五點半一定要一塊兒吃飯,這是咱們家的規矩。然後孩子在看電視,你叫孩子,你說:&39;『該吃飯了』',孩子不來,然後你在叫孩子,該吃飯了,孩子還是不來,你問孩子:『『你打算看多久呢?』』』『我要再看半個小時』『。好了,半個小時後回來吃飯,飯沒了,飯吃光了。孩子說:『『我沒飯吃了』』。那對不起,咱們說好了五點半要吃飯的,現在飯沒有了,所以不好意思,今天沒飯吃了,餓就餓點兒,媽媽理解你餓了,咱們明天早上吃點兒早餐,這叫直接後果。
  • 孩子不聽話?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問題就是媽媽的態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 家長的糾結:如果「不懲罰」孩子,又該如何改正犯錯誤的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在2~3歲時最容易出現撒謊行為。那麼,身為父母我們要不要教訓孩子呢?是不是要懲罰孩子?大部分父母對於懲罰孩子都是糾結的,因為不想傷害孩子又要讓孩子受到警惕,這很難。要不要懲罰孩子這件事,家長們這幾點了解了,便能明白。李老師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現在的學校教學。剛剛畢業的她,飽含熱情,投入了教育事業,卻屢屢碰壁。
  •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表揚和懲罰是播種
    不管是表揚還是懲罰孩子,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從中獲得進步和成長。可是,在施教的過程中,父母的表揚和懲罰方式有時候會出現偏差,反而讓孩子受到不同程度地傷害。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免遭傷害,又能快速成長呢?
  • 孩子犯錯了,該不該懲罰——關於「懲罰」,家長要注意的三個事項
    孩子犯錯了,到底該不該懲罰?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觀點各異。有的家長認為,老話說得好,正所謂不打不成材嘛,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否則他們就永遠長不了記性;也有的家長認為,我們教育孩子,還是儘量要以理解和鼓勵為主,懲罰多了,會損害親子關係,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 家長懲罰孩子有講究,"自然懲罰"效果更好用,你還在體罰?
    每當孩子犯錯後,許多的大人們就不知得如何是好,有的時候會利用吼罵,有的時候會利用暴力行為對待小孩,然而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只有一個目的的,那就是希望子女能改正,能成為個更聽話的人。但是,所謂的吼罵與體罰,真的有用嗎?有的時候,反而沒有效果,往往導致孩子更加的不注重自己的行為。其實,懲罰也是需要有講究的,只要方法用對了,效果自然也就變好了。
  • 孩子不聽話時,這4種「懲罰」方式很管用,可以讓孩子乖乖投降
    分析當孩子初次被懲罰之後,父母會覺得很有效果,孩子好像更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服不服就另當別論了。其實,不管孩子的內心如何思考,但是孩子的內心肯定是有陰影的。現如今,很多父母都對孩子非常疼愛,由於年輕人的壓力大,所以孩子大部分都交給老人照顧。然而,老人最容易溺愛孩子,如果孩子被百般寵愛,那麼他們將來就會越來越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