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2021-02-19 i上海教育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裡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麼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

孩子3歲後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後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

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

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

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

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

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

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繫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

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髒」,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

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

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鹹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帳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

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帳。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

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

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相關焦點

  • 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裡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麼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後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後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 孩子不聽話就要懲罰?這是愚蠢的做法,這三招可以讓孩子聽話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會採取很多種手段來對付孩子,有一些父母就特別喜歡使用體罰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並覺得這種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張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喜歡通過體罰的方式來使他孩子聽話。
  • 孩子犯錯怎麼辦?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三個好辦法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行為都需要學習,所以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責任正是幫助孩子在錯誤中不斷的成長,在錯誤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卻採取了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孩子,給孩子的成長蒙上了陰影,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
  • 孩子不聽話時,這4種「懲罰」方式很管用,可以讓孩子乖乖投降
    分析當孩子初次被懲罰之後,父母會覺得很有效果,孩子好像更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服不服就另當別論了。其實,不管孩子的內心如何思考,但是孩子的內心肯定是有陰影的。現如今,很多父母都對孩子非常疼愛,由於年輕人的壓力大,所以孩子大部分都交給老人照顧。然而,老人最容易溺愛孩子,如果孩子被百般寵愛,那麼他們將來就會越來越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
  • 教育孩子不能總是用吼,選擇更正確的辦法,孩子才能變得聽話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其實現如今不聽話的孩子比比皆是,但是在教育這些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採取不同的辦法。有些父母為了建立威嚴,就會以吼叫去面對孩子,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太被受認可的。一旦孩子出現不聽話的狀態時,他們就會用最根本的辦法去解決所有的問題。這類父母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們都會選擇一種憤怒的情緒來教育孩子,所以展現出來的樣子也是令孩子恐懼的。
  • 不吼不罵,四個科學懲罰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面對孩子不聽話,家長剛開始還能有耐心的引導、教育孩子,後來次數多了,乾脆就開始了「河東獅吼」,甚至動手打孩子。每次吼罵完孩子後,家長自己也後悔,但是沒辦法啊,你不吼他就不聽話。其實懲罰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家長只要能找對方法,不用吼罵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像下面這些科學懲罰方法,既能讓孩子長記性,又不會傷害到他!一、讓孩子失去原有的待遇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男孩,單單給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必須讓他體驗到懲罰他才會長記性。這裡的懲罰並不是指體罰,而是讓孩子失去他原有的待遇。
  •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這些懲罰孩子的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一位媽媽跟我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堅守底線,嚴厲教育。可孩子從小到大,身經百戰,其實早已穿上無堅不摧、有恃無恐的鎧甲。心平氣和,循循善誘。知道那麼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道理,你還沒開口孩子已經厭倦了。
  • 孩子老犯錯,究竟該懲罰還是不懲罰?
    很多家長可能也有著相同的煩惱,加減法在某搜尋引擎搜索「孩子」兩個字就出現了很多條熱搜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孩子不聽話,犯錯,打罵不管用的,該怎麼教育」的求助。孩子犯錯、不聽話的問題困擾著眾多家長,那孩子為什麼老是犯錯呢?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懲罰越來越不管用。
    老一輩人信奉「棍棒低下出孝子」,他們認為養孩子還需要學習麼?孩子聽話就好,不聽話就打一頓嘍!事實上,老一輩也沒有錯,在以前那個年代,孩子都是被打大的。而且大多數孩子,被打一頓後,就會變得「乖」很多。而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父母的懲罰越來越不管用。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是你教育的方法有誤,試試這3個方法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最不想看到的畫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都是不聽話的,這一度讓普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去教育。張先生就發現孩子在身上有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平常的生活當中一點都不聽話。
  • 孩子不聽話,BCBA教你五種高級懲罰方式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
  • 懲罰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取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覺得懲罰犯錯的孩子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下面我給大家講下懲罰孩子有哪些弊端,被懲罰的孩子會有哪些心理反應:1、憤恨——認為這些懲罰對自己來說不公平,認為大人不可信,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 孩子犯錯了,該不該懲罰——關於「懲罰」,家長要注意的三個事項
    首先,我還是要澄清一下,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支持誰對誰錯,而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懲罰是什麼,有哪些利弊,以及懲罰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1.心理學中,懲罰的定義是,通過給個體一個厭惡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通俗點來說,懲罰就是通過給孩子一個不喜歡的事物或行為,來讓他減少做出壞行為。比如,孩子上課亂講話,老師會用批評、罰站來讓其減少胡亂說話的行為;孩子在家裡不聽話,家長會用罰做家務活的方式來讓孩子減少不聽話行為等。
  • 孩子不聽話非打不可時,請避免下列「生命線」,聰明父母有妙招
    此話不無道理,但打孩子也要分部位。雖然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會有所改變,但打罵式教育依然存在,尤其是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孩子不聽話,打一打就聽話了。如果不從小給孩子立規矩,那麼孩子長大後也必定難管教。
  • 孩子說多少遍都不聽?試試這四步,讓孩子乖乖聽話
    但誰又知道,但凡我們有更好的辦法,我們也不會在一次次吼叫孩子中失控。媽媽不僅會因為對孩子吼叫和懲罰而無助和懊悔,孩子也只是貌似聽話了,但其實內心卻沒有真正想要改過。注意,寫下孩子想出的所有方法,不要對孩子的方法做評論。4.去掉你們不接受的方法,挑出哪些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並開始實行。
  • 關於懲罰孩子,這些你需要掌握的「正確姿勢」
    我能理解家長們打孩子的心情,但是真的不贊同這種打孩子的行為。孩子犯錯了,需要教育。那麼,教育孩子,除了打之外,真的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答案,其實是「有的」。常見的回答有以下幾種:「孩子太不像話了,不打真的不行,打了才能長記性」「打了之後,效果真的挺好的,孩子以後再也不敢犯了」
  • 八個科學懲罰孩子的小妙招,不打不罵讓孩子乖乖聽話,改掉壞習慣
    其實我理解各位父母,並不想以打罵孩子為初衷,而是用打罵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別再犯錯,但這種錯誤的懲罰方式並不適合孩子,反而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影響。,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很多父母經常會不分地點、場合和時間,直接懲罰孩子,父母想的是「讓孩子沒面子,這樣孩子才不會再犯」,但事實並非如此,反而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讓孩子叛逆。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當孩子受到懲罰,或者我們對孩子說他不是好孩子、不是乖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利用這些信息形成一種「自我概念」。大腦中有一個叫作「海馬體」的部位,這個部位負責儲存關於世界和自身的所有知識,它將影響孩子生活中做出的每一個決定。「海馬體」會把孩子的大腦中任何以「你是」開頭的信息數據保存在裡面,並形成心理暗示。
  • 家長的糾結:如果「不懲罰」孩子,又該如何改正犯錯誤的孩子?
    她遇到困難的,不是自己的教學多麼麻煩,而是解決孩子心理和不好的行為上,太困難了,她班上很多學生都不太喜歡學習,所以在考試的時候成績都不理想。尤其是抄襲的習慣,讓李老師非常討厭,幾次告訴學生們,抄襲成績不是自己的,與其去抄,不如平常多學,抄來的成績反而會被懲罰。本以為自己苦口婆心,獎懲相結合,孩子會慢慢聽話。
  • 孩子不聽話,正話反說是種「偏方」,家長請不要隨便「刺激」孩子
    雯雯媽媽就是一位很喜歡說反話的家長,當雯雯無理取鬧、不好好吃飯、在外面大吵大鬧不聽話時,雯雯媽媽就會板著一張臉,大聲訓斥她:「你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出去!」雯雯聽到媽媽這麼說就會乖乖聽話。其實,怎麼會有父母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雯雯媽媽不過是在說反話,想要嚇唬孩子,讓孩子乖乖就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