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能寫出什麼水平的作文?上一年級不滿7周歲時的他就寫出了「我不感謝媽媽」的詩,歷數媽媽逼著他刻苦學習,對他嚴厲管教,但最後神轉折出現了……
瀋陽市實驗學校中海城小學
二年級一班楊錦麟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罰我站牆角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逼我寫練習冊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給我上語文課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給我出捲紙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讓我寫生字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教我每天背古詩
楊錦麟的媽媽陳萍女士看了這首詩先是笑,慢慢看到最後紅了眼睛:
孩子對媽媽的感情真是又愛又恨,結尾說沒有媽媽就沒有現在的我,讓我感到孩子長大了。
當記者問起楊錦麟寫詩的事情,他卻說:「我將來要當科學家,可不是詩人。」
5歲時認識2000多個字
楊錦麟的媽媽陳萍女士是大學老師,平時注重孩子語文教育。錦麟在5歲時就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
「我們不但讓他認字看書,還鼓勵他寫字,把知道的和想到的寫出來,注重聽說讀寫的銜接。」陳女士介紹:孩子寫幾個字詞容易,要想寫整段的話比較難,尤其是描述整個事情的過程就更難了。
讓他寫「謝謝媽媽」的詩
他寫出了如此轉折……
楊錦麟的媽媽陳女士回憶,2017年暑假,她讓孩子嘗試各種寫作手段。
「錦麟你寫一首詩唄,你知道什麼是詩不?」
「我咋不知道,不就是分成一行一行那樣的嗎,那比寫作文還簡單省事。」
「那你就就寫一首謝謝媽媽的詩。」
錦麟不高興地念叨:我不寫,媽媽太厲害了,老讓我做這做那……
2個小時後,錦麟小心翼翼地拿來了第一首詩。
小詩馬上在網絡上火了起來
更引起了許多網友的評論
↓↓↓
「求生欲可以說非常強了」
「不感謝媽,還感謝誰?」
瀋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張君:
經過媒體的傳播和挖掘,各種顯得超常的兒童被發現,引來眾人「圍觀」也在意料之中。
類似的事情越多,越能說明孩子們的個性得到了尊重和發揮,他們的特長有機會健康地發展和展示,同時也證明他們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圍觀」之後更應該思考的是:性相近,習相遠。每個兒童的天性都差不多,關鍵在於發現和引導。
兒童的天性雖差別不大但取向卻不盡相同,有的長於寫作,有的長於表演,因此發現每個孩子的「潛力股」十分重要,這是教育的最初起點。
當然,兒童成長有其自己的特殊規律,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我們要對兒童的成長留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曾讀過許多讚美母親的詩歌
也看過許多母慈子孝的故事
這樣一首小詩《我不感謝媽媽》
僅僅是題目就足以令人驚訝
然而詩的結尾「峰迴路轉」神轉折
霎時把我們拉回到從前的場景
……
那是我們上小學時
小夥伴的嬉戲聲早已勾走了我們的心
媽媽卻坐在書桌旁
一定要監督你背完這篇課文才能出去
每次考試成績不好
媽媽就會板著臉將手心抽的生疼
小時候的記憶裡
媽媽讓你練字帖、背古詩、自己洗衣服
委屈而又苦惱
但是在每個放學後的傍晚
媽媽一定為你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
每個停電的夏夜
媽媽為熟睡的你搖著扇子,汗流浹背
這首詩讀著讀著就笑了
笑著笑著就流淚了
當我行正坐端時
我感謝媽媽每天罰我站牆角
當我考試成功時
我感謝媽媽每天逼我寫練習冊
當我下筆生花時
我感謝媽媽每天讓我寫生字
當我侃侃而談時
我感謝媽媽每天教我背古詩
媽媽
我感謝您
願您一生幸福
來源:遼瀋晚報(lswbwx)、新華社(xinhuashefabu1)、新華網(newsxinhua)、共青團中央(gqtzy2014)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