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才7天,他就遭遇核黃疸,雖被救回了生命卻損害了神經系統,引發了腦癱;5歲才能吸吮自己的手指,7歲才學會走路;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笨孩子」初一熟讀了《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初二能寫古體詩詞……
媽媽是石康(左)最感恩的人,有了媽媽的陪伴他自信又幸福。
出生才7天,他就遭遇核黃疸,雖被救回了生命卻損害了神經系統,引發了腦癱;5歲才能吸吮自己的手指,7歲才學會走路;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笨孩子」初一熟讀了《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初二能寫古體詩詞……他就是平山18歲男孩石康。一直開心生活的他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自己的詩詞創作能夠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
通訊員 李建利 文/圖
愛讀書愛寫詩的腦癱男孩——
《紅樓夢》讀了不下5遍
通過微信上石康的詩,很多人知道了石康。走進他的家中,沙發邊上擺放著《一生最愛古詩詞》《品三國》等一大摞書,石康正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一本中英文對照的《唐詩三百首》認真地看著,直到媽媽提醒他,他才從書的世界回神。
石康出生7天時,患上了核黃疸,雖經搶救挽回了生命卻損害了神經系統,引發了腦癱。別的孩子三個多月就能吸吮自己的手指,他在5歲的時候才完成這個簡單的動作。
不到兩周歲的時候,媽媽帶他上街散步,看到兩邊廣告牌或商店櫥窗上的字,總指點著讀給他。等下次經過,媽媽讀一個音問他是哪個字的時候,雖然不會說話,但石康總能夠準確無誤地指出來。媽媽發現石康驚人的記憶力,便有意識地教他認字、讀書。到石康7歲上學的時候,基本可以沒有障礙地看書了。
初一時,石康開始讀四大名著,尤其是《紅樓夢》他讀了不下5遍。
石康愛上了讀書,而且涉獵面越來越廣,什麼《草原帝國》、《世界通史》等歷史類著作;《狼圖騰》、《滄桑》等文學類名作;《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經典詩詞,這些他都愛讀,用媽媽的話來說:「真正做到讀書『破』萬卷了。」當然,他最愛讀、讀的最多的就是歷史類的文學作品,這讓愛與石康談古論今的姥爺都覺得趕不上外孫子的步伐了。
初中畢業,石康準備到平山職教中心會計班就讀。那個暑假,姨姨帶給石康一本《基礎會計》,讓他先熟悉一下內容,沒想到他埋頭鑽了進去。用媽媽的原話:「這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越看不懂的越愛看。」這本《基礎會計》,石康一個假期看了三遍。開學時,他已經熟練掌握了,在之後的每次考試,他的專業課成績在班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比貓畫虎」寫古體詩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博覽群書讓石康常常萌發寫詩的衝動。
初二時,他讀了關於武則天的傳記,熱血一沸騰,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既不懂什麼格律,也不知道什麼平仄,卻「比貓畫虎」創作了飽含激情的古體詩《武則天》:「榮耀隨風去,空留無字碑。鐵血平叛亂,辣手掌乾坤。政啟開元盛,治宏貞觀夢。死去身前事,贏得身後名。」這首詩也是石康「大唐三帝」系列的「開篇之作」。
讀了《紅樓夢》,他寫下了《夢語紅樓》,以「如夢令」為詞牌,刻畫了金陵十二釵。如《憐黛》:「嘗受神瑛甘露,相思以淚還宿,殤殘花易落,恨歸離恨天路。啼哭啼哭,誰曉顰兒淚苦。」著名紅學研究者郭五堂先生評價石康的《夢語紅樓》說:「詞作意象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經歷、歸宿把握準確,作為一名中學生,實屬不易。」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焦慶生將郭先生的話寫下來送給了石康,他們都鼓勵石康在詩詞格律上再下下功夫,寫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
「獨為卒者,只前,不退,大有『捨生取義』之意也。或曰:『卒低卑種乎?』曰:『非也,子獨不聞『過河卒,半車也』乎?』。」這是石康用一根手指在電腦上「捅」出來的半文言體的《過河之卒》。
媽媽帶石康經過冶河橋,橋上水霧瀰漫,石康大呼:「媽媽,我詩興大發!」回到家,他馬上就在電腦上「捅」出《鶴沖天》一詩:「冶河橋上,飛車窗外望。山巒忽起伏,天蒼茫,幾多白雲蕩。水面皺如卷裳,青柳隨風傍小船晚歸,把酒漁歌弄唱。小道歧路,依舊幾人遊逛也幸卻留得,一條巷。且等得閒時刻、穿屏障,再尋訪。何事感惆悵?謂那南岸,好似吾人故鄉。」
愛的陽光陪伴他健康成長
石康是不幸的,曾遭遇過重病的折磨;石康又是有幸的,他出生在一個沒有陰霾的幸福家庭。
父母、家人平靜地接受了孩子神經系統受到損傷的事實。孩子身體不健康,活動受限,家人一有空閒就帶石康出門,坦然迎接旁人異樣的眼光,讓石康學會接受,大膽走出去。家人陪石康一起面對現實,讓石康養成非常陽光的心態。
「改變可以改變的,讓精神展翅飛翔」,這是家人教給石康的又一個道理。不會走路,學,7歲,石康學會走路;不能寫字,練,直到能寫出,哪怕是歪歪扭扭的詩行。石康行動不方便,腦子卻很靈活。媽媽有意識地教他認字,他早早就可以自己讀書;爺爺陪他下棋,姥爺與他談古論今,爸爸寫了文章請他指導,石康活得充實、健康、陽光。
盼望能有專業老師指導寫詩
現在,石康快要從平山職教中心會計班畢業了,緊張的學習讓石康少了許多看書的時間,但《百家講壇》是每期必看的。沒有時間看直播,媽媽就幫他下載下來,讓他抽時間看。每晚寫完作業,睡覺前他還要再看一會兒書。
能夠背誦250多首詩詞,最喜歡的詩人是蘇軾、辛棄疾和納蘭性德,石康渴望能夠找到一個願意輔導他的,懂得格律、平仄、對仗、押韻的老師。「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讓他真正學會寫詩。」這是石康,也是父母共同的願望。
媽媽說,石康能自己穿衣服,能收拾家,現在也學會切西紅柿了,以後還要教他學做飯,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石康明年就要畢業了,希望他能夠找到一個適合他幹的工作,自己養活自己;她也希望石康能夠一直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抬頭做人,擁有健康陽光的性格。
在石康心裡,媽媽是他最感恩的人,他為媽媽寫了一首《隨感》,這是他對媽媽的感激:
每一次跌傷,告訴自己要堅強,因為不想讓您失望。雖然會感到彷徨迷茫,但我會勇敢地堅持在路上。
感謝這陽光,撫育我成長,將冰雪融化於您胸膛,把心中所有角落照亮,讓我找到了心中的寶藏。
藍色海洋,我心所往。夢已起航,哪管別人異樣的目光。有您在身旁,我可以縱情去倘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