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俏俏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說到身殘志堅的人,我能想到的有張海迪、霍金等。或許這些名人離我們有點遠,但你知道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身殘志堅的人也不少。
其中就有來自廣東河源的男孩——劉威麟,從小患腦癱,3歲時還不會說話,但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下,他不但在2016年考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更是在入學報到時,面對校長的鼓勵立下了考研的誓言。說到做到的劉威麟,四年後:他以專業綜合第一的優異成績,被母校錄取為研究生。
01、腦癱男孩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
劉威麟出生於1997年,出生時碰上難產,由於在母親腹中停留過久,導致大腦缺氧。最後雖然搶救回了性命,卻不幸落下了「腦缺氧後遺症」,就是俗稱的腦癱。
劉威麟因為患有腦癱,無論是生長發育還是做事,都比別人慢很多。當父親看到他3歲還不會說話,毫不猶豫的辭職回家,專門陪伴教育劉威麟,而當時他父親的工作可是「鐵飯碗」。
有了父親的耐心教導,劉威麟慢慢地學會了說話、走路。當他5歲時,第一次喊出「爸爸」時,那一刻父親流下了眼淚。正是父親的堅強和樂觀,支撐起劉威麟的一片天。
劉威麟說,父親為了讓他獨立,讓他堅強,從小面對他摔倒時,從來不去扶他,而是在一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摔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起來。
有了父親這個燈塔,劉威麟很早就學會了一個人生活,甚至在讀中學時就一個人住校了。每次談到父親對自己的鞭策,劉威麟都是自信心滿滿。
劉威麟父親用事實向我們證明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02、腦癱男孩自強不息圓考研夢
如果說劉威麟一出生就患腦癱是不幸的事,但他在父親的陪伴下,努力完成了一個腦癱男孩的逆襲,是讓人敬仰的。
在劉威麟一路努力下,他於2016年,考入了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一般人考上大學,在開學報到,都是家人陪伴著去的。
但劉威麟不顧媽媽的反對,他堅持自己一個人踏上求學之路,自己一個人去學校報到,他不為證明什麼,他就是想告訴大家,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別人不能做到的,我也要嘗試去做。
當面對校長勉勵所有新生要好好學習時,劉威麟自己暗暗發下誓言: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四年時間很快過去,最終劉威麟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專業綜合成績第一名考上了研究生,並被母校錄取。
劉威麟談到自己考研成功的秘訣,唯有「自律」。在過去的四年裡,他每天都是7點就起床,夜裡10點後才休息。正是他在自己雷打不動的生物鐘下,努力學習,所以他圓了考研夢,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誓言。
不得不說,劉威麟的故事,真的很勵志。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很多意想不到的偏差,可只要心有夢想,並為之努力,一定會學有所成。
03、寫在最後:疾病困住的只是身體,卻困不住自強不息的夢想
如果你覺得劉威麟的故事,是唯一,是個例,那你就錯了,翻開各種報導,就會發現:
南京市聾啞女周婷婷16歲上學,20歲在美國勞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走出了一個無聲的世界。江蘇泰興市盲童吳晶18歲成為世界頂尖級哈佛大學的學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金光大道。江西上饒腦癱男孩曹流考上深圳市信息技術學院,走出一條自強不息的之路。吉林腦癱女孩南希考上挪威的紅十字聯合大學,走出來一條頑強拼搏的道路。
看完這些振奮人心的故事,我們還覺得學習無用嗎?還覺得人生無趣嗎?
看似最有理由不學習的他們,卻都在努力地向上,那麼試問,我們很多的正常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不可否認,在這些身殘志堅的孩子身上,都能夠看到他們背後的父母,是他們的父母用智慧、心血與汗水澆灌出來的「參天大樹」。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實世界裡,那些沒瞎也沒殘的孩子,卻經常傳出這樣的消息。
大學生啃老族?碩士生下崗吃低保?博士生到街頭乞討?清華學子放棄學業去做服務員?
兩種不同的人生境遇,揭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孩子人生中。具有引導和榜樣的作用,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你得讓自己變成怎樣的人?
只有做父母的都擺正自己的心態,抓好教育這條大道,才能培養出優秀孩子。
就像那些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在學習上,之所以能成功,是他們的父母用智慧、用心血、用淚水,才能讓真正啞巴的「開口」,真正的盲人「復明」,真正的腦癱「成才」!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俏媽育兒心經,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期待你的關注,點讚,收藏,轉發。【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歡迎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