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11個月的謝炎廷患了腦癱,這場變故導致他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和說話都成為挑戰。然而,這位從小被診斷為腦癱的男孩,如今正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博士課程。2019年9月17日,在蘭州大學旁聽八年以後,謝炎廷被授予「榮譽研究生」稱號。儀式上,他哽咽著向一路幫扶他的導師徐守軍和母校蘭州大學鞠躬道謝。謝炎廷的八年旁聽生涯,完成了從本科到研究生的學業,如今繼續跟著導師徐守軍旁聽博士課程。人生有夢不覺寒。謝炎廷說,他希望能像霍金一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後做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為社會作貢獻。」
腦癱旁聽生成榮譽研究生
9月17日,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八年的腦癱學生謝炎廷被授予「榮譽研究生」稱號。儀式上,謝炎廷落淚,哽咽著向一路幫扶他的導師徐守軍和母校蘭州大學鞠躬道謝。
時間回溯至2011年,那時的謝炎廷在家人的幫助下,自主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高中畢業」的他開始憧憬大學校園,但無法握筆寫字成為謝炎廷高考的最大障礙。
為了幫助兒子實現願望,謝炎廷的母親劉女士到當地招生辦諮詢爭取,最終謝炎廷以「社會青年」的身份參加2011年的理科高考,也作為他十多年學習成果的檢驗。
受身體條件限制,謝炎廷只能做選擇題。所有科目的選擇題總分為280分,謝炎廷考了262分,其中數學部分是滿分。但262分的高考成績,謝炎廷還是無法被任何一所大學錄取。
「我想上大學」依然是謝炎廷2011年最大的心事。謝炎廷母親經過朋友幫忙,找到時任蘭州大學數學院院長張和平老師,聽完謝炎廷的故事後,張老師被謝炎廷對知識的渴求和其家人的堅持感動了,當即表示同意並支持。就這樣,謝炎廷作為旁聽生,不拿學位證和畢業證,開始旁聽蘭州大學2011級本科課程。
這個轉折點開啟了謝炎廷與導師徐守軍的故事。
數學教授一路幫扶八年
徐守軍是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教授,他與謝炎廷的初次見面,是在2011級新生課題上。
9月初開學後,徐守軍作為數學老師,給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的大一新生上《解析幾何》。「上課的時候我就注意到後排靠近門邊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有點奇怪』的學生,面部表情不自然,肢體好像不太協調,眼睛卻一直盯著黑板。」徐守軍回憶,課後他走過去詢問情況,才發現這位特殊的學生手腳畸形,講話吃力,「但是他不做筆記,全靠耳朵聽。」徐守軍不禁懷疑,這個學生到底能不能聽懂他的課。聽到謝炎廷的曲折故事以後,徐守軍打消了這個顧慮,開始特別關照這個「了不起」的學生。
上課的時候,徐守軍會有意識地與謝炎廷進行眼神交流,「每講完一個知識點,我就觀察一下他的表情判斷他的接受情況,看他點頭,就知道他明白了;看到他皺著眉頭,那肯定是還有疑惑,我就重新再講一遍」。課間的時候,徐守軍總會主動走到謝炎廷坐的位置旁,蹲下來與他交流 。剛開始,徐守軍完全聽不懂謝炎廷在說什麼,就猜測他想表達的意思,寫到紙上讓他確認,慢慢地師生二人的交流就基本沒有障礙了。
有時,謝炎廷的家人不能來接他下課,徐守軍就和班裡的同學一起幫謝炎廷背書包,送他回住處。謝炎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一根手指打字、發郵件詢問徐守軍,徐守軍都會查資料儘快回復他。
徐守軍介紹,2015年6月,謝炎廷不僅完成了數學院本科教學計劃中包括近30門專業課和數門英語政治公共課在內、共計150多個學分的學習,期間「沒有缺過一次課,包括英語口語課」,而且完成了本科畢業論文,「水平完全不低於我們正規的學生」。
從2011年直到現在,徐守軍與謝炎廷師生二人一起走過了八年。謝炎廷與母親對徐守軍充滿感激:「遇到這樣的老師和學校,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希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以後,謝炎廷又繼續旁聽徐守軍的研究生課程。
2018年6月,謝炎廷像其他同學一樣,參加了「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這是一場以謝炎廷為主、徐守軍為輔的「畢業答辯」,一個在臺上慢慢講解,一個在臺下細緻補充。答辯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謝炎廷在同級碩士研究生中算中上水平。之後,謝炎廷跟著徐守軍,繼續旁聽蘭州大學的博士課程。
在徐守軍的指導下,謝炎廷在學術上也取得了成果。2014年秋季,徐守軍在《組合數學》課上提出的問題引起了謝炎廷的興趣。看到謝炎廷的興致很高,徐守軍提出讓謝炎廷將這個問題作為論文選題,嘗試著寫一篇論文。為了完成這篇論文,謝炎廷在紙上反覆畫圖,常常一坐就是一個上午,直到有了新的思路,再去找徐守軍溝通修改。2017年,謝炎廷與導師合作的這篇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
讀書期間,除了生理上的困難,謝炎廷也曾對未來感到迷茫。旁聽研究課程以後,謝炎廷有段時間突然提出不想再讀了。一方面,謝炎廷感覺到研究生課程更難,在學術上遇到了瓶頸;另一方面,他不知道這麼讀下去,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導師徐守軍給了他鼓勵,徐守軍告訴謝炎廷,遇到過不去的坎兒就想想霍金,「偶像」的事跡讓謝炎廷逐漸打消了放棄的念頭。
2018年8月,謝炎廷受邀參加第八屆全國組合數學與圖論大會,他本有資格上臺分享自己的學術成果,後來由於語言表達不便,就沒有申請。但這讓謝炎廷和他的母親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如今,謝炎廷已經在旁聽博士課程。看著兒子一點一滴的成績,謝炎廷的母親對徐守軍和蘭州大學充滿感激,她說:「謝炎廷身患殘疾無疑是不幸的,但能遇到這麼熱心的老師同學,他太幸福了。」而對謝炎廷來說,人生有夢不覺寒,他希望能像霍金一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後做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為社會作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香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企鵝號作者Qnews創作,在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屬平臺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